馬曉玲,尚開健,衛鵬
(1.太原市中心醫院,山西 太原 030009;2.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近年調查數據表明,老年人年齡越大,發生跌倒的概率就越高[1-2]。老年人在跌倒后可能導致髖骨骨折等嚴重疾病,甚至發生死亡,因此跌倒成為我國65 歲以上老年人重要的致死原因[3]。此外,跌倒的并發癥可能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從而使很多老年人從此喪失獨自生活的能力,給家庭和社會增加沉重負擔[4-5]。老年綜合評估(CGA)是指通過評估老年人的身體狀態、心理健康狀態和社會環境等情況,制訂協調、整體的改善計劃,最大程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6]。本研究制訂體系化的老年綜合評估護理干預方案,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時修正護理干預措施,從而預防跌倒的發生,同時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質量。報告如下。
隨機抽取太原市某三甲醫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200 例老年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CGA干預組100 例和常規干預組100 例。按照剔除標準陸續剔除部分病例,剩余有效病例分別為CGA干預組89 例和常規干預組91 例。CGA干預組中男43 例,女46 例;年齡(75.46±9.37) 歲;有配偶58 例,無配偶(喪偶/離異)31 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8 例,初中22 例,高中及以上19 例;入院時的跌倒危險評分(Morse評分)為46~100 分。常規干預組中男42 例,女49 例;年齡(76.35±10.47) 歲;有配偶52 例,無配偶(喪偶/離異)39 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5 例,初中26 例,高中及以上20 例;入院時的Morse評分為46~100 分。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及入院后的血糖、血脂、血壓、尿酸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研究對象或其親屬已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入選標準[7-8]:年齡不小于65 歲;具有清醒的認知能力,可自行/通過交流完成調查問卷;對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表示理解,并自愿同意開展自住院開始至出院后6個月止的長期監測、評估和干預;入院時的Morse評分不低于45分。剔除標準:中途因故退出;病情加重導致無法繼續完成調查。
1.3.1 組建CGA護理干預組
首先根據醫院實際情況,抽調經過老年綜合評估工具與技能培訓的7名專業醫護人員組建CGA護理干預組。組內成員包括全科醫生1名(副主任醫師)、康復科醫生1名(副主任醫師)、心理醫生1名(副主任醫師)和全科醫學科護理人員4名(主管護師和護師各2名)。CGA護理干預組的前期工作是建立CGA評估量表并制訂相應的護理措施。然后在住院期間為患者建立檔案、定期對患者進行CGA評估并記錄結果。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持續的跟蹤隨訪、數據收集與評估,并開展相應的醫學提醒及指導等。
1.3.2 CGA方法
CGA小組成員在患者入院后48 h內首次開展CGA評估并記錄結果,之后每周固定時段開展一次并記錄。在患者出院后6個月內,每半個月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每一個月開展一次家庭隨訪,對CGA量表中的各項指標進行探訪、評估和記錄。
綜合評估內容: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常規的視覺、聽覺、睡眠、大小便、用藥情況和身體疼痛等狀況進行評估;分別采用營養評價量表(MNA-SF)[9]、特定行為能力(ADL)量表[10]、智力狀態評估量表[11]、焦慮自評(SAS)量表[12]、抑郁自評(GDS-15)量表[13]、Morse量表對患者的營養狀況[14]、生活自理能力、認知能力、焦慮情況、抑郁程度和跌倒危險程度進行量化評估。
1.3.3 基于CGA的護理體系化護理干預措施
針對常規干預組,入院后在開展CGA評估的同時采取常規護理措施。通過小視頻、講座、病友交流、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引導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風險,同時對跌倒等風險進行安全教育。
針對CGA干預組,入院后基于CGA評估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為營養不良/過剩的患者提供膳食指導;對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患者給予必要的幫助;對認知能力不足的患者請神經科專家進行干預;對焦慮和抑郁患者請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對跌倒危險評分較高的患者進行跌倒防范教育和跌倒防控管理。
跌倒發生率:記錄患者自住院開始至出院6個月內的跌倒情況。跌倒效能評分:采用跌倒效能(MFES)量表[15]測定,得分越高,表明避免跌倒的信心越高,跌倒的風險越小。生存質量評分:采用生存質量調查量表(SF-36)[16]評估,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高。

CGA干預組發生跌倒2 例(2.24%),常規干預組發生跌倒10 例(10.9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23,P<0.05)。
入院時兩組跌倒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后,CGA干預組跌倒效能評分明顯高于常規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跌倒效能評分比較 單位:分
入院時,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后,兩組生存質量評分較入院時均有所增加(P<0.05),且CGA干預組高于常規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針對老年患者跌倒的安全管理問題已被列入護理質量監測指標[17]。預防跌倒對老年人非常重要,因為跌倒不僅會造成身體和精神上的嚴重創傷,還會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甚至死亡。全面的CGA評估可以幫助患者及醫護人員在早期識別各種風險,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實施跌倒預防措施的難點在于需要根據老年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干預措施。本研究通過改善跌倒風險較高患者的內外部多種因素,提高醫療介入的有效性,一方面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跌倒防范意識,降低了跌倒發生率,另一方面也改善了醫護人員開展跌倒防范措施的規范性。本研究干預后,CGA干預組跌倒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干預組,CGA干預組的跌倒效能和生存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干預組(P<0.05)。說明基于CGA的體系化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老年患者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開展CGA不僅降低了跌倒的發生率,還降低了跌倒后的傷害發生率。護士圍繞跌倒的危險因素,與老年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老年患者對跌倒的認知及防范態度。通過事前做好CGA與健康宣教,可減少跌倒發生,避免跌倒后的二次損傷。
綜述所述,基于CGA的體系化護理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老年患者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