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江政松,童金鳳,張路
九江市中醫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第3 位,早期無明顯癥狀,確診時患者病情多發展為進展期,錯過治療最佳時機,預后較差[1-2]。若能早期準確檢出結直腸癌實施針對性治療,對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血清腫瘤標志物是識別、診斷惡性腫瘤的常用手段,其中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內皮細胞特異性分子-1(ESM-1)為常用指標。本研究分析血清CEA、CA199 聯合ESM-1 檢測診斷結直腸癌的價值。
選擇2019 年5 月至2021 年4 月就診于九江市中醫醫院的96 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組,符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 年版)》[3]中結直腸癌相關診斷標準,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年齡(62.48±3.12)歲,年齡范圍23~81 歲;女40 例,男56 例。選擇同期在九江市中醫醫院行健康體檢的96 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年齡(62.54±3.09)歲,年齡范圍25~80 歲;女37 例,男59 例。兩組受檢者或近親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年齡、性別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九江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采集所有受檢者空腹肘正中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清液,置用西門子醫療診斷設備有限公司的IMMULITE2000 型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及其配套試劑盒檢測CEA、CA199;用安圖實驗儀器(鄭州)有限公司IWO-960 洗板機和PHOMO 酶標儀測定ESM-1,試劑盒購自武漢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比較兩組受檢者血清CEA、CA199、ESM-1水平差異;(2)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CEA、CA199、ESM-1 單一與聯合診斷結直腸癌患者的價值。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CEA、CA199、ESM-1水平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CEA、CA199、ESM-1水平比較()

表1 兩組血清CEA、CA199、ESM-1水平比較()
CEA、CA199、ESM-1 聯合診斷結直腸癌的AUC為0.964,敏感度為82.50%,特異度為100.00%,高于其他單一檢測。見表2 和圖1。

圖1 CEA、CA199、ESM-1單一與聯合診斷結直腸癌ROC曲線圖

表2 CEA、CA199、ESM-1單一與聯合診斷價值分析
結直腸癌早期治療效果好,但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患者忽視,確診時病情多發展至中晚期,治療難度較大,預后相對較差。組織活檢、糞便免疫化學試驗等是診斷結直腸癌的常用手段,前者準確度高,但創傷性大,可致患者出現腸道不適,患者接受度不高,后者為非侵入性檢查,檢查方便、快捷,但診斷敏感度欠佳[4]。腫瘤標志物是癌細胞分泌產生的活性物質,廣泛分布于機體組織、體液與排泄物內,良性、正常組織內含量極低或不存在,但在癌癥患者早期無臨床癥狀與體征時可檢出異常[5]。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檢測具有創傷小、取材方便、費用低等優點,利于腫瘤的診斷、疾病分類,并可評估癌癥的治療效果,反映疾病進展與預后[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CEA、CA199、ESM-1 水平較對照組高,提示血清CEA、CA199、ESM-1 均是鑒別結直腸癌的有效指標。ESM-1 是一種由內皮細胞分泌的蛋白多糖,參與調節細胞黏附、腫瘤和惡病質進展,其表達受多種復雜因素調控,如血管生長因子、轉錄因子、細胞因子等[6]。ESM-1 在健康人體循環血中存在,且在腎臟、肺臟、胃腸道微血管、支氣管內皮中有程度不一的表達。研究顯示[7],ESM-1 在腫瘤內皮中也有表達,可促進淋巴管、血管生成,細胞增殖和免疫抑制等,與腫瘤發生、進展密切相關。CA199 是一種廣泛分布于細胞膜上的低糖蛋白,可在胰腺、膽囊、胃腸道黏膜等部分正常組織內被檢測到,但血液中檢出高濃度CA199 時,一般提示疾病由良性發展至惡性,常被應用于腸癌、胰腺癌等疾病診斷[8-9]。CEA 是由胎兒腸組織與結腸腺癌中提取的腫瘤相關抗原,參與細胞黏附的糖蛋白,具有人類癌胚抗原決定簇,具有促進腫瘤轉移、免疫抑制等作用,在多種癌癥患者體內有程度不一的表達,如胃癌、結腸癌、肺癌等,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10]。因結直腸癌異質性較高,單一診斷敏感度、特異度較低,診斷準確性欠佳,無法滿足臨床需求。本研究中,CEA、CA199、ESM-1 聯合診斷結直腸癌的AUC 為0.964,敏感度為82.50%,特異度為100.00%,高于其他單一檢測,提示CEA、CA199、ESM-1 三者聯合檢測可起到優勢互補作用,提高疾病檢出率。
綜上所述,CEA、CA199、ESM-1 均是診斷結直腸癌的有效指標,聯合檢測能夠提高結直腸癌檢出率,指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