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歡歡,屈振威,邱立帥
胺碘酮是臨床治療心律失常的常見藥物之一,在治療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時具有較好的效果,但由于該藥物含有碘離子,pH值偏酸性,因此在靜脈輸注治療時易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害,從而誘發無菌性靜脈炎[1]。病人多表現為靜脈穿刺部位附近皮膚紅斑、紅腫、疼痛等癥狀,不僅增加了病人痛苦,也對疾病的治療造成不良影響[2]。水膠體透明貼是一種由羧甲基纖維素鈉、碳氫化合物樹脂等加工合成的新型敷貼,臨床可用于化學藥物或胺碘酮引起的靜脈炎,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臨床癥狀,但治療效果仍未達到臨床預期[3]。艾鹽包是由艾絨、紅花及海鹽制成,經加熱后敷于患處,具有改善擴張毛細血管、血液循環的作用,應用于胺碘酮輸注病人的治療中或可提升靜脈炎防治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觀察心律失常行胺碘酮注射治療病人應用水膠體透明貼聯合艾鹽熱敷對靜脈炎的防治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18年9月—2020年12月選取我科119例心律失常行胺碘酮注射治療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兩組,進行分配隱藏,由藥劑師、試驗設計者和統計師參加分組,統計師采用SAS軟件生成119個隨機數字序列,由試驗設計者隨機分組,大號為對照組,小號為觀察組。對照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齡22~68(41.53±3.24)歲;靜脈炎Ⅰ級27例,Ⅱ級21例,Ⅲ級11例。觀察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23~67(42.35±4.24)歲;靜脈炎Ⅰ級25例,Ⅱ級23例,Ⅲ級12例。兩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項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心律失常診斷標準[5];符合胺碘酮注射治療所致靜脈炎的病人;病人知情并簽定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由其他因素引起靜脈炎的病人;患處伴有嚴重皮膚疾病或皮膚破潰的病人等;伴有精神疾病的病人等。
1.2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均給予胺碘酮(山東北大高科華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022,規格:3 mL/150 mg)注射治療,并給予靜脈留置針穿刺。胺碘酮首次劑量300 mg經5%葡萄糖250 mL稀釋后靜滴30 min,之后調整為1 mg/min,持續靜滴6 h,后續改為0.5 mg/min靜滴,2 d或3 d后改為口服用藥。對照組由醫護人員合理選擇靜脈,采用水膠體透明貼由靜脈穿刺點針尖部位延血管走向貼敷固定,按時巡視,留置針最長使用4 d更換1次,用藥結束后采用生理鹽水進行封管,密切觀察病人用藥后的靜脈反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艾鹽熱敷,艾鹽包由艾絨100 g、紅花100 g、海鹽200 g組成,將艾鹽包加熱至40~50 ℃后外敷于靜脈留置針穿刺點上方,每次30 min,留置針使用同對照組,兩組干預均持續至胺碘酮輸注結束。
1.3 評估標準
1.3.1 靜脈炎發生率及靜脈炎嚴重程度分級 干預后比較兩組病人靜脈炎嚴重程度并統計靜脈炎發生情況。靜脈炎發生情況判斷標準:穿刺部位疼痛、紅腫,無硬結或條索樣改變為Ⅰ級;穿刺部位紅腫疼痛,皮膚無硬結,但血管出現條索樣改變為Ⅱ級;穿刺部位紅腫疼痛,皮膚有硬結,血管發生條索樣改變為Ⅲ級。
1.3.2 血管保護效果 干預后比較兩組病人血管保護效果,包括疼痛程度、紅腫與疼痛消失時間、血管彈性恢復時間。采用數字評分法評估病人疼痛程度,無痛評0分;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評1~3分;中度疼痛,但能入睡評4~6分;重度疼痛,影響睡眠或睡眠中痛醒評7~9分;劇痛評10分。
1.3.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分別在干預前后抽取兩組病人非輸液肢體靜脈血,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離心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血液中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后靜脈炎發生情況及嚴重程度分級比較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后血管保護效果比較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胺碘酮是臨床常用的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延長消除心肌折返激動和延長心肌組織動作電位的作用,其調節心率的機制是通過對阻止心房內或心肌傳導纖維的鈉離子內流,從而促使心肌出傳導速度減慢[6]。但由于胺碘酮輸注時有刺激血管的作用,會改變病人血管滲透壓、血管通透性,導致病人血管內膜的功能和代謝出現異常,從而引起靜脈炎的發生[7]。目前臨床多在治療前期間貼敷水膠體透明貼,減少靜脈炎的發生,水膠體透明貼透氣不透水,可抑制創面細菌生長繁殖,防止靜脈穿刺部位感染,有利于創面修復。但在實踐中發現,單一的防治措施對靜脈炎的防治效果有限[8]。艾鹽熱敷是將艾絨、海鹽、紅花制成艾鹽包并加熱后敷于患處的防治措施,其中艾絨是由艾葉的干葉制成,具有溫經止血、通經活絡的作用,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海鹽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9],聯合水膠體透明貼應用于胺碘酮輸注治療時旨在提升其對靜脈炎防治效果。
3.1 艾鹽熱敷對靜脈炎嚴重程度及血管保護效果的影響 胺碘酮作為碘化合物,可刺激靜脈血管內皮細胞,引起靜脈血管組織損傷,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發靜脈炎,從而導致病人出現局部疼痛、紅斑、紅腫,甚至血管硬化等嚴重癥狀,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血管損害程度,改善臨床癥狀[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靜脈炎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病人紅腫、疼痛消失時間及血管彈性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提示水膠體透明貼結合艾鹽熱敷可有效降低病人靜脈炎炎癥程度,減少靜脈炎發生率,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減輕疼痛癥狀。水膠體透明貼具有良好的彈性,能夠順應皮膚移動,且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可自溶清創能力,可抑制創面細菌生長,刺激血管增生,對纖維細胞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可減輕炎性水腫,促進炎性滲出物消散,從而達到減輕紅腫、疼痛等癥狀的目的[12]。艾鹽熱敷可加快局部皮膚血流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縮短胺碘酮在血管中停留的時間,以減少對血管的損害,減輕痛感,從而減輕靜脈炎嚴重程度,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13-14]。
3.2 艾鹽熱敷對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 IL-6是由B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合成的細胞因子,可對機體損傷做出快速反應,在血管損傷等刺激的情況下通過血管緊張素Ⅱ提升IL-6的表達,可加重血管的損傷和炎癥反應[14-15]。CRP是一種由肝臟產生的免疫反應蛋白,是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機體受到感染或損傷時其含量提高,機體損傷越嚴重,CRP濃度越高[16]。通過檢索文獻發現,胺碘酮雖有降低炎性反應的作用,但胺碘酮所致的靜脈炎仍可出現CRP濃度提高[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CRP及IL-6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水膠體透明貼結合艾鹽熱敷可有效減輕病人炎性癥狀。艾鹽包中紅花和艾絨同為溫性藥物,具有活血通絡之效,海鹽具有抑菌、消腫的作用,結合熱敷可升高局部皮膚溫度,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提高,提升物質代謝能力,促進炎癥消散[19-20]。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紅花可增大毛細血管的直徑和開放數,具有明顯的活血、抗炎作用[21]。
綜上所述,心律失常行胺碘酮注射治療病人應用水膠體透明貼聯合艾鹽熱敷效果明顯,能有效降低病人靜脈炎嚴重程度,降低靜脈炎發生率,減輕疼痛癥狀,縮短癥狀消失時間,減輕炎癥反應。但本研究由于時間有限,納入觀察指標較少,未能對艾鹽熱敷和水膠體透明貼對胺碘酮所致靜脈炎的防治作用機制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后續應豐富相關指標,為臨床對胺碘酮引起的靜脈炎的防治提供更完善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