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鳳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現狀而言,許多學生在課堂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從而出現走神的情況,這種情況會造成學生學習質量下降以及教學效率低下,同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還可能對周圍的同學造成影響。這些情況是小學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問題,為了促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保持高度警惕性,認真聽老師講解文本內容,促進課堂整體學習效率的提高,筆者認為,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是亟待提上日程的教學任務,本文將圍繞傾聽能力養成的重要性以及教學策略兩個大方面展開討論。
一、養成傾聽習慣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中小學教育界關注的話題,語文核心素養關系到小學生的字詞音形分辨等能力,這與學生將來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和分辨至關重要,因此,小學生的聆聽習慣和聆聽能力的培養是每位語文教師都不可忽視的教學任務。小學生的聆聽能力影響著課堂學習和課下學習的方方面面,如若學生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在與人對話交流時便會出現走神等情況,極易給對話對象造成不好印象;其次,學生的聆聽能力關系到其對信息的記憶與處理,好的聆聽能力能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處理更多的語音信息、更快地整合語音信息,對于學生反應能力和反饋能力的訓練是極為有效的。
小學語文涉及多篇優美課文,均需要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或者背誦,也需要學生安心聆聽體會文章中的思想與感情;除此之外,語文課堂的小組交流、師生互動等教學流程也需要學生進行積極的互相聆聽的配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小學生聆聽能力的培養。接下來,筆者將從情境式教學形式、課堂氛圍的營造、課堂要求的細化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具體的教學策略。
二、學生養成良好傾聽習慣的策略
(一)情境式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傾聽專注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語文教材時,難免會出現理解困難、課堂走神、思路不全等問題,因此,教師首先要學會凝聚學生的專注力,與傾聽能力的培養相聯系,就是要學會建構情境性的教學課堂,在情境中將音、形、字、詞融入到教學當中,讓學生靜下心來學會傾聽教師、傾聽同學、傾聽家人。在傾聽專注力的培養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動和心理狀態發展,確保學生是處于一個壓力適中、愉悅和諧的學習心理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傾聽習慣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傾聽習慣的培養離不開一個整體的課堂學習氛圍,也就是說,教師首先應當保證自己的整體課堂氛圍是舒適融洽的,為傾聽的展開奠定一個環境基礎。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學輔助設備來培養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來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打造良好的課堂傾聽環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傾聽能力自然而然得以提高,教師在授課時借助多媒體加深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教師在課余時間給學生放映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視頻,也能使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寬。
(三)細化要求,引領學生傾聽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要明確地向學生提出課堂中傾聽的要求,必須認真聽講、虛心聽講。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們回答,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帶領其他學生一起認真聽這位學生的發言,并且在這位學生發言時,不能做其他無關的事情,也不能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綜上所述,學生傾聽能力習慣的培養目前仍屬于較為新穎的教學項目,筆者希望本文能引起教育同行對學生傾聽能力的關注,也希望教育同行能多多組織相關問題的教學經驗交流會,大家互相學習優秀經驗。筆者希望我們能從小學生抓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傾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