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益裕






【摘要】《教師教學用書》與教材相配套,是教師的備課的一大法寶,多年教學實踐證明一堂課的好壞,關鍵在于是否充分利用教師教學用書。本文以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周長的認識》為例,淺談如何通過“五讀一借”法用好《教師教學用書》,從而提高解讀教材和備課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教學用書;目標;周長;建議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是僅次于數學教材的重要教學資源,是備課的一大法寶。實踐證明,用好《教師教學用書》可以大大縮減我們備課的時間,為我們備課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凡是有參考教師用書進行設計的課,大部分都是高效、成功、扎實的課。用好《教師教學用書》是我們上好課的關鍵。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充分用好《教師教學用書》,提高備課的效率和上課的有效性呢?下面以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第3課時《周長的認識》為例,談談充分用好《教師教學用書》之五讀一借法。
一、讀單元教學目標,確定課時目標,明確教學重點難點
課時目標是一節課的方向和指南,確定正確的課時目標至關重要。《教師教學用書》為我們制定了單元目標,只要我們認真研讀,都可以從單元目標找出課時目標。例如,要確定《周長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研讀三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P187的單元目標第2點:“結合實例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我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結合實例理解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2)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3)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習數學的情感。
根據單元目標,進一步明確了:(1)教學重點:結合實例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2)教學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顯然,正是通過仔細研讀《教師教學用書》的單元教學目標,很容易就能確定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和方向,教師只需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輕微調整,從而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二、讀單元內容安排及其特點,了解單元框架和單元前后聯系,明確編者意圖
單元內容安排及其特點都詳細闡述了教學內容和作用、教材的編排特點等,我們可以快速了解單元的基本框架、單元前后聯系等信息,省去大量自行查找資料的時間。特別是新教師,經常出現對教材不熟,不了解整個教材的框架,在教學設計中很容易拔高要求,抓不住重點難點等問題,但通過這個內容的研讀,能夠迅速獲取需要的信息,把握好教學的度,明確編者意圖。例如,《周長的認識》這節課,通過研讀單元內容安排及其特點,我們可以輕松明確編者的意圖:(1)周長概念的理解,要注重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任意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體會周長是一個一般概念;(2)從探索一般圖形的求法,使學生經歷周長求法的知識形成過程,認識到周長是可以測量的;(3)周長的學習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的物體或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即可,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概念、公式等;(4)感受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通過研讀單元內容安排及其特點,我們能輕松把握了這節課的教學實際方向,控制這節課教學的深度。
三、讀教材編寫意圖,關注教學細節,明確教學任務
《教師教學用書》對每一道例題,做一做和練習都有對應的詳細編寫意圖,每個內容應該教什么都寫的清清楚楚。只要我們認真研讀,就能胸有成竹的處理好教學細節,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周長的認識》這節課,讀例題的編寫意圖,我們就能知道教學的內容是理解周長的概念,并讓學生實際動手探索一般圖形(含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體現知識的形成,為后面求規則圖形的周長做準備。教材呈現各種規則的和不規則的實物和圖形,是想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活動,體現的是學生自主體驗,而不是教師幫忙感受和直接呈現概念。而教材P83做一做和P84練習十八,都明確了各道練習考察的目的和設計意圖。
四、讀教材教學建議,明確教學順序和步驟
《教師教學用書》對每一道例題,做一做和練習都有對應的教學建議,并詳細介紹應該怎么教,對教學的順序和步驟有比較清晰的介紹,一般教學建議會通過“先……,再……,然后……,最后……”等關聯詞,進行闡述教學的順序。因此,為了使得教學更加有條理,教學環節過渡更加自然,必須研讀教學建議,按照教學建議的步驟進行教學。例如,《周長的認識》這節課,例題的教學建議是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再結合具體實物,接著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親身體驗等活動,從而體會周長的含義。學生掌握周長的含義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化曲為直的方法,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測量工具,學生可能先用繩子圍,再用尺子量的“化曲為直”的辦法。顯然,教學建議寫的非常詳細,每一個教學環節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都清清楚楚。
五、讀評價建議與評價案例
《教師教學用書》明確指出,評價要注重過程性評價,結合學生的平時的學習狀況,課堂上的學習態度、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平時的學習習慣、作業完成情況等進行綜合考察,注重學習能力的提高,注重基本數學思想的滲透,注重活動經驗的積累。例如,《周長的認識》這節課,《教師教學用書》強調評價圍繞“認識周長的基本概念,掌握規則圖形與不規則圖形周長的實際含義。”同時,給出評價案例(《教師教學用書》P212),如下圖:
這為課堂練習的設計提供了明確的指引,使我們輕松能夠練習的難度和深度,以免出現練習設計拔高的情況。根據評價案例,《周長(下轉第35版)(上轉第34版)的認識》這節課我設計如下分層練習:
1.基礎練習
(1)列式算出下面圖形的周長。
周長:? ? ? ? ? ? ? ? ?周長:
設計來源:參照評價案例第(1)題,考察學生周長的含義。
(2)填寫下面表格。
估計 測量
數學書的封面的周長
課堂練習本封面的周長
2.提高練習
比眼力:這兩個圖形的周長誰的長?
設計來源:參照評價案例第(1)題第4個圖和教材P84第3題。
六、借鑒教學設計或教學片斷,合理利用教學光碟、備課資料等教學資源
《教師教學用書》每個單元都提供1-2個教學設計和所有新課的教學課件,這些設計和課件都出自名師團隊,是專家們智慧的結晶,因此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例如,三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P203就提供了《周長的認識》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該教學設計情趣引入生動有趣,過渡自然,層次分明,設計新穎,并且詳細預設了師生對話,這非常值得新教師學習參考。當然,提供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是面向大部分學生編寫和設計的,但我們面對的學生并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認真鉆研教材,結合學情的前提下,再閱讀借鑒教學設計和課件。當我們在選擇和參考教學設計和課件時,要做到參之有度,絕不能盲目照搬照套。
《教師教學用書》每個單元后面都提供一個“備課資料”,該“備課資料”是針對本單元教材的內容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能夠拓展我們的思維,加強教師的理論深度,也有利于教學研究,從而站得更高,忘得更遠。因此,不管是新老教師,都要關注備課資料,為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
《周長的認識》是一節典型的概念課,通過對《教師教學用書》的認真研讀,我們能快速有效的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確定本節課要注重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而不是簡單的概念灌輸,同時,還要重視幾何探究過程,為學生積累活動經驗創造機會。
總之,認真研讀《教師教學用書》是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只有通過認真研讀《教師教學用書》,才能了解編寫意圖,剖析教材結構,理解和把握教材。《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師的教師,用好它,可以大大提高我們備課的效率,使我們的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富有課改氣息和創新精神,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因此,教師要進步,一定要把《教師教學用書》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認真研讀,特別是青年教師,出來工作不久,要想在教育的道路上做出成績,除了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研讀《教師教學用書》,借鑒《教師教學用書》的先進設計和豐富資源,我們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專業發展的道路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M].數學(三年級·上冊),2018,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數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
(責任編輯:洪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