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薇 祁道林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系,廣西 河池 547000)
2014年,《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是非常多元化的,除了良好的專業理念與師德,熟練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還有有效設計和開展幼兒舞蹈教育活動的能力。舞蹈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技能課程,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藝術素養方面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如何根據舞蹈學科素養與學前教育專業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設計與開展幼兒舞蹈教育教學,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舞蹈課程學習中應具備的核心素養,舞蹈課程教學在培養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相關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培養此類核心素養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以供同行商榷。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兼具舞蹈教育和幼兒教育兩方面的特點,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舞蹈基本技能,還要讓學生為將來的學前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另外,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一門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應該是既能訓練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既能修塑學生優美的形體、提升學生的氣質,又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不僅如此,還要培養學生入職后的幼兒舞蹈教育教學能力,為其開展幼兒園美育工作打好基礎。
舞蹈是通過各種舞蹈動作的體驗,使學生的四肢動作變得協調靈活,讓學生增強體力,促進骨骼、肌肉的發育以及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循環。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學生先是模仿肢體的動作,運用視聽覺,再通過大腦的思維加工感悟,指導身體協調來完成動作。這是一個由外到內、先模仿再體驗、先操作再駕馭直至達到心靈的自如表現的一個循環往復過程,充分體現出舞蹈是集頭腦活動、心靈活動、身體活動為一體的藝術特征。學生在欣賞和參與舞蹈活動時,通過自身的試聽感受、動作和情感表達的結合,激發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入職方向主要是幼師,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幼兒的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就要求幼兒教師的能力要全面。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要求學生既要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技能又要具備幼兒舞蹈的教育教學能力,來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這包括舞蹈的基本功訓練以及中國古典舞蹈訓練、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訓練和幼兒舞蹈創編。其中,舞蹈的基本功訓練是從軟開度、幼兒基本舞步來塑造學生的形態美和協調能力;中國古典舞蹈的基本動作、身韻和舞姿訓練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文化審美特征及舞蹈內涵;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訓練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舞蹈文化及風格特點;幼兒舞蹈創編基礎知識和實用性創編技法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開展幼兒舞蹈創編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讓學生感受幼兒舞蹈的藝術魅力。但是,在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舞蹈知識水平、技能水平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幼兒舞蹈教育知識的講授、教學能力的培養,提升未來幼師的舞蹈鑒賞能力和水平,讓他們在舞蹈中享受快樂,在舞蹈中展示愛與情感,開展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美育。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接受幼兒舞蹈課程的學習之后,要能夠掌握幼兒舞蹈教育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對幼兒舞蹈的解讀、分析和創編能力。
舞蹈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通過相關視頻、文字、動作等的體驗與感受,提升文化和審美品位。幼兒舞蹈表現的都是幼兒的生活,表達的是幼兒的情感、思想與態度。學前教育專業開展舞蹈教育,能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表達自身的感情,在培養學生自信活潑、大方熱情的性格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舞蹈教育還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學生通過學習中國古典舞蹈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之情,進而增強文化自信;通過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的特征,感受各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樹立“多元一體”的民族觀,增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的意識與能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豐富舞蹈教學內容。舞蹈課程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逐步解決學生在身體協調性和姿態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其今后開展舞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讓學生切實體驗舞蹈的運動美、形態美以及伴奏音樂和舞蹈服飾的美,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創新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對中國古典舞蹈和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這些舞蹈的基本知識、風格和特點,培養他們對舞蹈的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并通過引導學生欣賞經典的舞蹈作品,使學生在欣賞人體美和舞蹈魅力的同時提高審美能力。另外,引導學生學習幼兒舞蹈的創編時要結合幼兒園舞蹈教學的實際需要,在教學內容上可增加時下流行的親子律動創編及幼兒園生活律動創編,讓學生能自覺、主動地學習,逐步提高學生對幼兒生活進行觀察、積累、提煉的興趣和能力。
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出發,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舞蹈課教學過程應以生為本,通過教師示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練習和實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課前,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布每節課的學習內容,布置教學任務,學生以5至7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學習微視頻中的舞蹈組合和相關舞蹈資料,自主練習舞蹈技能以及共同探討并錄制舞蹈視頻和保存視頻。學生再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傳學習成果和舞蹈視頻,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存儲數據,系統分析現狀和問題所在,再修訂學習方案。課中,教師利用微課視頻,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改進課程。教師選取學生存儲的舞蹈視頻,利用網絡軟件的矯正功能詳細對比查找問題,點評學生的學習表現,示范整段矯正動作,進行巡回指導并做出過程性評價。值得強調的是,該專業培養的不是舞蹈家而是幼兒園教師,因此更重要的是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任課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引入兼職教師,讓學生領悟專家教師指導學習的過程,結合知識學習和技能分析撰寫個人舞蹈技能分析及改進報告,從而達到能夠領悟知識、應用知識、確立目標、系統思考、自我評價、持續改進的學習目的。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瀏覽學生的個人舞蹈技能分析和改進報告并與學生達成共識,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明確學習方向并及時安排學生進入動作學習環節。教師后續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分析、記錄學生的每個動作、音樂節奏感表現等技能指標,利用學生自我反思、同伴協助診斷以及教師個性評價與精準輔導,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評選優勝團隊給予獎勵,通過抽絲剝繭的分析、行動學習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課后拓展也是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安排學生課下分組診斷與練習,深入對口的幼兒園、小學、幼兒舞蹈培訓機構擔任助理教師,提高學生的舞蹈教育教學能力。學生通過到教學機構的實踐體驗,真實感受幼兒舞蹈教育教學的情境,體會到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首先是要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其次是要在幼兒舞蹈動作的設計中,學會激發幼兒積極向上的情感,改善舞蹈隊形,完善編排。教師要根據完成學習任務的需要增加小組人數,或擴大排練場地,不斷改進教學,為學生今后在幼兒園懂得進行舞蹈編排奠定基礎。另外,學生還可以組建舞蹈社團和舞蹈隊,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拓展性學習。教師要求學生上傳實習資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隨時進行指導和評價,營造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環境。
由此可見,為了能夠在教學中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實施反向課程設計,實現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師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數據分析,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實現情景再現、個性化教學、精準化教學,解決了“難再現”“看不見”等難題,并通過團隊學習、同伴互教及探究式學習,實現了學習模式的創新。部分學生課上提高很快但是課下仍然出現反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加大課后的拓展力度,增加參與度、普適性較高的比賽,以賽促練來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的舞蹈技藝和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學生的技能得到了顯著提高,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同時使學生增強了自信心,培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為他人著想的精神,也增強了合作意識。
教師要在言傳身教的基礎上進行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當今時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舞蹈的藝術情境中,教師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借助互動彈幕、思維導圖、動作組合闖關游戲實時錄播系統和美拍APP 鏡像功能等現代教學手段,以真實工作任務為引導,采用情境創設、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體驗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課堂魅力,力求實現對學生幼師素養的全面培養。
采用多元化的舞蹈教學評價方式能科學有效地評價舞蹈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邀請校外專家進行實時點評,對接學前教育相關崗位的工作要求,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規范意識。要求學生進行課堂自評,強調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個人評價和團體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評價,建立多方參與、多元化考核的機制,將校內學習考核與幼兒園實踐考評相結合。教師通過課堂考核、作業檢查、舞臺表演、期末考核等對學生的舞蹈學習表現進行評價。考核中還可以加入舞蹈作品賞析討論及舞蹈創編中的審美表現、教育意義、團隊協作能力等考核內容,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設置多維度、全方位的考核內容。評價方式的改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舞蹈表演與舞蹈創編熱情,增強了其自信心、舞蹈表現能力及舞蹈教學能力。同時還可以將口試、筆試加進舞蹈教學畢業設計和幼兒舞蹈創編中,多角度評價學生的舞蹈技能和舞蹈教學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有效手段與路徑。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改革,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日常教學活動為載體,切實落實職業教育規范,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資源,支持學生合作探究、學練結合,如此才能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使舞蹈教育教學更加符合幼兒特點,增強學生知幼兒、愛幼兒的意識。同時,運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學練結合,全面優化教學過程,并以微課、動畫支撐構思情節,利用數據分析幫助學生創編動作,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切實破解幼兒舞蹈教學符合幼兒舞蹈特點難、情緒情感融入淺的兩大困惑。對接崗位工作要求,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以幼兒園真實的教育教學任務為載體,使舞蹈教學活動融入情趣、融入情景、充滿情感、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并在體驗中提升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