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方宣

年輕時的楊絳

年輕時的楊蔭榆
在楊絳的記憶里,三姑是個長相平常的女子,當年定親時只求門當戶對,并不知道對方底細。婚后,楊蔭榆時常逃回娘家,婆婆帶著轎子來請她回去。逃了幾次之后,這樁婚姻最終不了了之。這時,楊絳父親楊蔭杭從海外留學歸來,在無錫創辦了一所新式學校“理化會”,楊蔭榆參加了學習。
1907 年,楊蔭榆考取官費到日本東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留學,回國后先在蘇州女子師范學校任教務主任,后又到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就職。楊絳那時才上一年級,她讀書的地方就是女子師范大學的附屬小學。
那時,楊絳還喜歡三姑,三姑也喜歡她。因為三姑的“學監”身份,楊絳在小學里很受老師們寵愛,大家都知道她是楊蔭榆的侄女,格外關心她。有一次,他們小學生正在飯堂吃飯,楊蔭榆帶了幾位來賓參觀。楊絳背門而坐,飯碗周圍掉了好些飯粒。楊蔭榆走過來,悄悄地要她把飯粒撿起來吃掉。楊絳很聽話,趕緊把飯粒撿起來吃了。晚上回到家,楊蔭榆當著楊絳的面告訴哥哥楊蔭杭,說那幫小孩好可愛,一個個白脖子,兩橛小短辮兒,看見楊絳撿飯粒吃,一個個都把桌上掉的米飯粒撿得干干凈凈。楊絳發現三姑說這些的時候,臉上出現了細細的酒窩,她后來說:“那時的三姑一點也不怪癖。”
時隔不久,楊蔭榆由教育部出資赴美留學,她特地叫人帶楊絳到車站送行。大姐告訴楊絳,三姑其實最喜歡楊絳,可是楊絳從來和她不親。楊絳也不知她為什么總和三姑不親,等她長大之后,不但和三姑不親,兩個人竟然“反目成仇”。
1923 年秋天,楊蔭榆回到蘇州,第二年,她重回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很快成了女師大校長。誰知她出任校長不久就引發了“女師大風潮”,迫于無奈的楊蔭榆最終只好辭去校長職務,黯然回到蘇州,和哥哥楊蔭杭一家住在一起。這時的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彼時,楊蔭杭在蘇州的新屋剛剛落成,他把后園兩間廂房讓給三妹住。雖然白住在哥哥家,可是楊蔭榆從來不曾有寄人籬下之感,她幾乎不和楊絳的母親說話,楊絳認為三姑嫌棄她母親是家庭婦女。而且她不歡迎楊絳姐妹到她的房間去,這讓楊絳很惱火,三姑好像處處與她們對著干。
楊絳的姐姐準備結婚時,楊蔭榆有時也來湊熱鬧,但她對新房什么都看不順眼,開口閉口盡說些不吉利的話,先說窗簾上的花紋像一滴滴眼淚,又說新床那么講究,將來出賣值錢。楊絳氣得不行,母親卻從來不生氣,還處處為楊蔭榆辯護,始終認為楊蔭榆本質上是個賢妻良母,只是一輩子不得志,變成了這般模樣。
楊絳的母親甚至有些“縱容”楊蔭榆,導致楊蔭榆干涉楊家“內政”:家里請了女傭,楊蔭榆要求嫂子什么家務都不要做,說:“如果自己動手抹兩回桌子,她們(指女傭)就成了規矩,從此不給抹了。”也因為她為人太苛刻,女傭們對她很有意見,一批又一批的傭人總是借口“姑太太太難伺候”辭工走人。
1927 年,楊絳的弟弟得了肺結核,這在當時是不治之癥。楊蔭榆怕傳染,“典”了一個大花園里的兩座房屋,一座出租,另一座楠木樓自己住。
楊蔭榆搬入新居的那天,楊絳兄弟姐妹都換上了漂亮的衣服,將楊蔭榆送進新家。那幢花園房子地方很偏僻,楊蔭榆請了個綽號叫黃少奶的女傭,沒過幾天,女傭又因為“姑太太太難伺候”辭工走人,楊蔭榆再次成了孤家寡人。楊蔭榆不會做飯,她只好包了個黃包車夫,天天“坐車”來楊絳家吃飯。
本來多個人吃飯也就多雙碗筷,但偏偏楊蔭榆來吃飯也沒個準點。夏天,楊絳一家人正在門前乘涼,已經很晚了,楊蔭榆卻坐著黃包車突然來吃飯。天熱,怕剩飯剩菜餿掉,楊絳母親讓大家盡量吃個精光。楊蔭榆一出現,楊絳母親馬上起身給她準備飯菜。其實當時家里已經有電話,可是楊蔭榆來之前從來不會先打個電話通知一下,仿佛故意搗亂。有的時候,家里明明給她備好了飯菜,左等右等她又不來,這讓楊絳姐妹倍加惱火。所以,只要楊蔭榆一來,楊絳姐妹馬上消失在后園深處,不再出來。
楊絳后來離家求學,再也沒有見過楊蔭榆,兩人也不曾用書信聯系。一直到1935 年夏天,楊絳才又一次見到楊蔭榆,那是在她和錢鍾書的結婚典禮上,三姑來吃喜酒。那天,賓客來了很多,楊家大院喜氣洋洋。楊蔭榆一出現,客人們就目瞪口呆:只見她穿了一身白夏布衣裙,還配了一雙白色皮鞋,那種白夏布正是葬禮上披麻戴孝用的。眾賓客吃驚之余紛紛交頭接耳小聲嘀咕。楊絳后來認出三姑那身衣服是她初到東吳大學教書時特地趕制的,當時穿了還是挺好的,多少年過去,大概是她也沒錢添置新衣,天氣又熱,就穿了這身她很少穿的衣裳。楊蔭榆一向粗心大意,也從來不在意穿著打扮,偶爾認真穿了一次,就在親友族人間留下了一地閑言碎語。
楊絳與錢鍾書后來出國留學,又回到北平任教,一直到日軍入侵中國,母親病逝,幾經輾轉,她在蘇州再次見到楊蔭榆時,三姑已經滿頭白發。其時她已退掉那處花園房子,一個人在盤門城河邊買了一塊地,請人蓋了幾間房,準備在那里安度晚年。
當時,楊蔭榆居住的盤門城周邊全是升斗小民,隔三差五總要遭到駐蘇州日軍的騷擾。楊蔭榆在蘇州耦園主持的一家二樂女子學術研習社,也不斷有日軍來盤查。視學校如家庭的楊蔭榆多次到日軍駐蘇州領事館抗議,責備日本領事縱容部下奸淫擄掠。因為她日語流利,可以毫不費事地和日本人溝通,日本領事只好當著她的面,勒令部下退還搶來的財物。
街坊看到楊蔭榆的行為后非常感動,婦女們害怕日本兵挨家挨戶尋找“花姑娘”,都躲到楊蔭榆家,認定只有懂日語的楊蔭榆可以保護她們。楊蔭榆確實也擔當了保護她們的責任,越來越多的女性躲到楊家,楊家成為一個對抗日軍的“據點”,這讓日本人大為不滿。
1938 年新年的第一天,兩個日本兵前來請楊蔭榆到領事館,謊稱領事先生設宴請她共商大事。楊蔭榆信以為真,馬上隨日本兵前往。誰知剛剛走到附近的吳門橋,光天化日之下,兩個日本兵就往她身上開了槍,她中彈落水,依然努力游泳,試圖逃過一劫。日本兵見狀又補了幾槍,看著血染河水才匆匆離去。幫楊蔭榆造過房子的一名木匠正好路過,聽圍觀的民眾說楊蔭榆被槍殺,馬上跳入水中將她撈起,此時她已停止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