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妖叨叨

這個世界上最能滿足你欲望的方式,不是擁有多少大牌貨,而是可以支付得起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微博上見過這樣一個段子:“如果你說我這輩子都無法脫單了,我可能只是遺憾一下子,但如果你說我這輩子都無法過上富足的生活,我會難過一天。”段子有點兒無厘頭,但我身邊的朋友幾乎全部默契地轉發朋友圈,跟我說很久沒看到這么寫實的話了。
忽然發現,困擾年輕人的也許有很多問題,但毫無疑問,最大的問題就一個字:窮。這種窮充分體現在:每月發工資的當天,錢在銀行卡里停留超不過半小時,就被各種還款軟件轉走了:手握至少兩張信用卡,各種負債,且經常還不上;平臺新上一部劇,但必須會員才能看,四處求助朋友,不愿出20 元錢會員費……這種現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當代年輕人不健康的消費觀:一邊哭窮,一邊透支。
我認識的一個姑娘,月工資不過4000 元,但每個周末都要逛商場,平時身上衣服沒有低于800元的,1000 多元的洗臉儀說買就買,出手十分豪氣。
我每次聽她講“戰績”,都忍不住感嘆,這哪里是月薪4000元的生活,掙兩萬元都不夠花啊。
如果說,4000 元全部用來買買買,我也能理解,但問題是,還有房租、水電費、物業費要負擔,明明都入不敷出了,還要硬撐著過所謂的精致生活,我真是無法理解了。不難猜出,能負擔姑娘這么買的,只有各種信貸服務了。
人前打腫臉充胖子,背后大量的大額賬單讓人欲哭無淚??杉幢闳绱?,我身邊大部分的年輕人依然甘之如飴。他們的口號是:寧可破碎,不能破爛。
被偽精致綁架的年輕人,不斷地用“拆東墻,補西墻”的策略來維持著他們僅存的尊嚴。真是可氣又可笑。
之前看到朋友圈一個00 后姑娘曬的生日照。
還在讀大學的她,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但同學之間互贈的禮物早已超出普通學生的消費水平,大牌口紅、高端香水、名牌包包,動輒上千元的禮物讓我為之震驚。
出于好奇,我翻了翻姑娘的朋友圈,看到她自拍時現磨咖啡不離手,日常曬大牌口紅,偶爾生日聚會,也是奢侈品加身,要不是我認識她已久,險些要以為這姑娘是富二代了。
有一次聊起來,我了解到她一個月生活費2000 元左右,疑惑地問她為什么消費得起這么貴的東西。女孩看了我一眼,滿不在乎地告訴我:“這才叫生活的儀式感,哪怕一周只喝稀飯,逛街去商場也不能吝嗇消費。別人都用大牌產品,你不能讓我只用地攤貨吧。”
于是我發現了,許多總是哭窮的年輕人,背后都有一個不成熟的消費觀。各種各樣的節日一定要過,商場各種折扣堅決不能錯過,朋友同學過生日,出手也不能寒磣,再摻雜著無謂的攀比,以消費水平來決定朋友圈子——不在一個消費水平上,對不起,我們無法做朋友。
當然,我無法評價她這種想法是對是錯,但有一點,要靠消費水平,也就是所謂的經濟能力來判斷是否和你做朋友的人,最后一定不是你的真朋友。要靠不斷透支,甚至超前消費,來滿足自己融入某個圈子,或是擠進某個群體,本身就是不理智的行為。
我以前也犯過這種傻。為了加入某個圈子,我強迫自己去買本就負擔不起的高端護膚品,作為聊天的談資,后來發現,不僅身累,心更累。
一邊懊悔,一邊硬撐,最后不僅失去了朋友,連尊嚴都沒有??總窝b換友誼,實在太不聰明。正如一位朋友說:“適度消費,計劃存錢,就是給一個成年人安全感最好的方式?!蔽液苜澩?/p>
造成現在年輕人過度消費的還有一大因素就是——無腦購物。
和一位同事說起購物網站的各種大促,她感慨刷著刷著就買了一堆,不管有用沒用,反正只要打折就一定下單,反正打折款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總共也沒花多少錢。
還有位同事,月月透支,他的理由是:焦慮要買,壓力大要買,開心了更要買。所謂“動動手指,世界我有”。
消費一時爽,一直消費可就不是爽了,瞬間開心之后是更大的空虛。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工作壓力很大,為了緩解焦慮,幾乎每天都要在網上買東西,通過購物來宣泄自己的精神壓力。可只有下單那一瞬間開心,之后看著一摞一摞的訂單,信用卡賬單數字不斷攀升,焦躁情緒更是一股腦涌過來,一時沖動的后果就是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為它買單。
我觀察了身邊的很多朋友,他們當下入不敷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90%都是自己造成的。你越是隨著性子消費,越是要捺著性子去填補自己造下的窟窿。
俗話說得好:掙多少錢有多少錢的活法。你最大的問題,就是才掙了100 元,卻提前過上了1000 元的生活??此茽幜藥追直∶妫獠恢呀涍B里子都輸得一干二凈。
人們之所以逃不出這個消費怪圈,原因其實只有兩個字:欲望。
有欲望并不可恥,反而是件好事,前提是你的能力可以滿足它。有位知名博主曾經發過一句話:“靠沖動消費獲得的短暫愉悅,最后只會讓人更焦慮?!鄙钜詾槿?。
另外,買得起跟用得起,有本質差別。前者咬咬牙,節衣縮食一個月也能買一件大牌衣服,但后者哪怕天天不重樣地買,都不是負累,而是享受。所以我認為,你有多少錢就干多大事,明明買不起,卻要硬撐,月月賬單還不上,分期再分期,這種透支換來的“精致”生活,又能維持多久?
更有甚者,因為還不上錢,用各種借貸平臺來緩解經濟壓力,最后走投無路,才追悔莫及。被欲望裹挾,成了“偽精致”的奴隸,這些靠透支和拆借換來的,并不是美妙的生活,而是無底的深淵。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最能滿足你欲望的方式,不是擁有多少大牌貨,而是可以支付得起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