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紅斌
古人早已告訴我們,養生要時刻跟著太陽走。
古人告訴我們,陽主外,陰主內,白天為陽,夜晚為陰。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變化密切相關。陽氣在白天主司于體表。陽氣在早晨初升、到日中隆盛、到日西虛衰,隨后潛藏,汗孔關閉。然后夜幕降臨,陰氣占據主導地位,由傍晚的燈火初上,到子夜的陰寒極盛,到凌晨的曙光顯現,迎來黎明,開始新的一天。這是一天陰陽消長盛衰的過程。
人體要順應自然變化的規律,根據陽氣初生、隆盛、潛藏的不同時間,調節起居,安排作息。否則,違背自然,與自然對抗,甚至凌駕于自然之上,脫離自然談養生,如黃昏時分勞動筋骨、加班加點,則擾動陽氣使之難以收斂而耗散,或置身于霧露之中,則寒濕之邪易侵襲人體損傷陽氣等,日積月累,人終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陰陽失衡,氣機紊亂,形體衰薄,直至疾病發生。
《黃帝內經》中將會養生的人由高至低分為真人、至人、圣人、賢人四等,而他們無一不是法則天地、像似日月之人。細想古人的生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播種,秋天收獲。如此,悠然自得,恬淡虛無,去世離俗,精神內守,安然度過一生。
而現在談及養生,人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一套,但如何正確養生,可以從經典中求,從古人那里找,來尋得正確答案。如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一部分人越吃身體越糟糕,究其原因,是水果大多性寒,針對脾胃虛寒之人,無異于雪上加霜。
還有到底每天早晨什么時間起床合適,其實也要跟著太陽走,太陽升得早就早起,太陽升得晚就晚起,太陽什么時間落,就什么時間休息。長期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更不用多說,本該主靜主斂主藏的夜晚,卻擾動陽氣,使陽氣外散,陽不入陰,致使機體不能順應天地之氣得以休養生息,而出現臟腑功能的下降和氣血的虛衰。
大道至簡,所謂養生,養的就是春夏秋冬的四時之氣。而具體怎么養,就要時刻跟著太陽走,與太陽的運行保持一致,使自己的生命活動順應天地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