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正,薛建杰,閆 曉,肖革新
(1.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北京 100022;2.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3.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青島市預防醫學研究院,山東青島 266000;4.國家衛生健康委流動人口服務中心,北京 100191;5.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44)
我國實際有效耕地資源比較匱乏,受重金屬鎘、砷、鉻、鉛等污染的耕地面積約占總耕地1/5,每年有1 200萬t糧食受土壤污染,造成經濟損失高達200億元,其污染物已經超過工業的7.5倍[1-2]。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工礦企業排放的煙塵和廢氣中的重金屬通過降雨等方式擴散到水體和土壤[3-4];交通方面產生的燃料污染[5-6];農用化肥、農藥的長期使用污染[7-8];污水、廢水灌溉污染[9-10],電子產品廢物污染等[11-12]。同時我國人口多,優質耕地少,因此切實可行的土壤修復技術需求迫切,目前化學鈍化修復技術為主要手段[13]。
我國所面臨的土壤問題不僅牽涉傳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還會間接影響食品安全[14-15]。耕地的污染對糧食生產和健康安全的影響具有長期性和隱蔽性等特點。重金屬鎘、鉛、鉻和汞的毒性較強,長期攝入可積累在人體內、損傷器官,尤其是胎兒和幼童等易受影響的群體[16-17]。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小麥常年播種面積在2 400萬hm2左右,總產量1億t左右,小麥的生產與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關系密切。近年來研究表明,小麥的鉛、鎘等重金屬污染范圍逐漸擴大、并逐年加重[18-19]。我國不同地區小麥的重金屬暴露水平存在差異。西安市小麥Cr為0.533 mg/kg,As為0.930 mg/kg,Cd為0.044 mg/kg,Pb為0.218 mg/kg[20];河南省重金屬Cd為0.102~0.168 mg/kg,超過了國家標準0.100 mg/kg[21];山東省冬小麥葉片中Cr含量為2.579~30.237 mg/kg,Hg含量為0.002 5~0.021 8 mg/kg,Cd含量為0.062 0~0.047 8 mg/kg[22]。不同國家的小麥中重金屬污染水平也體現了差異性。阿根廷科爾多瓦市小麥As含量為0.06~0.16 mg/kg,Cd含量為0.011~0.022 mg/kg,Pb含量為1.05~2.80 mg/kg,Cr含量為0.34~0.68 mg/kg[23];印度坎瓦爾濕地小麥種Cr含量為38.3~42.0 mg/kg,Pb含 量 為95.9~101.0 mg/kg,Cd含 量 為0.98~1.25 mg/kg[24]。巴基斯坦地區有機肥料誘因的小麥谷粒中Cd含量為0.925~0.980 mg/kg,Pb含量為0.504~1.997 mg/kg,Cr含量為0.493~1.154 mg/kg[25]。盡管不同國家對小麥的重金屬污染水平有一定的報道,但實驗涵蓋的范圍及區域性有限,相當一部分結果僅闡述了某種特定污染環境下的小麥重金屬污染水平以及潛在的健康風險評價。目前,國家大范圍層次的研究檢測工作并沒有相關性文獻報道。
小麥是世界上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僅次于大米和玉米。小麥不僅是重要的食品,其在工業中也有廣泛的涉獵。中國為小麥的最大生產國家,同時也是最大的消費國,小麥的戰略性和基礎核心作用十分重要,促進小麥的長期穩定發展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之一。全面的監測中國小麥的污染水平,有利于實時覺察和預防小麥潛在的質量安全隱患,保障人們的飲食健康。
本文研究數據為2016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小麥污染物監測數據,采樣省份共13個,分別為安徽省、甘肅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龍江省、湖北省、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山西省、陜西省、四川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均為全國小麥主要種植省份,樣本量共計1 171份。本文旨在根據各個省份小麥的重金屬含量的匯總和分析,利用R語言繪制箱線圖來反映原始數據的分布特征。
由表1可知,小麥中總鉻平均含量超過0.2 mg/kg,其余4種元素平均含量均在0.1 mg/kg以下,小麥中5種重金屬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國家限量值。從偏度和峰度值來看,5種元素的偏度均大于0,分布均呈右偏分布,且5種元素的峰度均大于0,相比于正態分布要更陡峭,異常值較多。

表1 小麥中5種重金屬含量數據基本統計結果
圖1為小麥中5種重金屬元素含量的箱線圖,結果顯示,小麥中鎘含量分布呈右偏分布,分布的最大值約為0.07 mg/kg,平均水平約為0.02 mg/kg,小于國家限量值(0.1 mg/kg),有多個異常點;小麥中鉛分布呈嚴重的右偏分布,分布在0~0.16 mg/kg,最大值接近國家限量值(0.2 mg/kg),普遍集中在0.01~0.06 mg/kg,有多個異常點;小麥中總鉻分布呈右偏分布,分布在0~0.9 mg/kg,普遍集中在0~0.3 mg/kg,小于國家限量值(1 mg/kg),有多個異常點;小麥中總汞含量的分布數據非常集中,平均水平不到0.01 mg/kg,小于國家限量值(0.02 mg/kg),有多個異常點;小麥中總砷含量分布呈右偏分布,分布大概在0~0.12 mg/kg,普遍集中在0.01~0.06 mg/kg,小于國家限量值(0.5 mg/kg)。

圖1 小麥中5類重金屬元素含量箱線圖
圖2為不同采樣省份小麥鎘元素含量箱線圖,結果顯示,小麥中鎘含量除了在四川省含量分布呈左偏外,在其他各省都呈右偏分布;四川省的含量分布平均水平最高,約為0.07 mg/kg,普遍集中在0.05~0.10 mg/kg,分布最大值接近0.17 mg/kg,超過了國家限量值(0.1 mg/kg);其次是湖北省,平均水平接近0.06 mg/kg,分布最大值超過0.10 mg/kg,分布普遍集中在0.06~0.08 mg/kg;然后是安徽省、河南省、江蘇省,3個省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多,約為0.03 mg/kg,分布的最大值出現在河南省,接近國家限量值(0.10 mg/kg);余下各省的鎘含量都比較小。

圖2 不同采樣省份小麥鎘元素含量箱線圖
圖3為不同采樣省份小麥鉛元素含量箱線圖,結果顯示,小麥中鉛含量除了在陜西省、四川省的含量分布接近正態,在其他各省都呈右偏分布;山西省的含量分布平均水平最高,約為0.12 mg/kg,分布最大值約為0.20 mg/kg;其次為湖北省,平均水平約為0.04 mg/kg,普遍集中在0.02~0.16 mg/kg,分布的最大值接近0.20 mg/kg;安徽省和四川省的分布平均水平都約為0.02 mg/kg,分布的最大值都接近0.20 mg/kg;其余各省的含量值都比較小。

圖3 不同采樣省份小麥鉛元素含量箱線圖
圖4為不同采樣省份小麥總鉻元素含量箱線圖小麥中總鉻在河北省的含量分布呈左偏,在山西省、陜西省的含量分布都接近正態分布,在其他各省都呈右偏;各省的平均水平都小于國家限量值(1.0 mg/kg);湖北省、山西省、陜西省的含量分布平均水平相似,約為0.7 mg/kg,其中湖北省分布在0.1~1.2 mg/kg,普遍集中在0.3~0.7 mg/kg,山西省分布中間50%的數據比較集中,陜西省分布的最大值超過了國家限量值(1.0 mg/kg);安徽省、甘肅省、江蘇省分布的平均水平都不高,但最大值都接近或超過了1.0 mg/kg;其余各省總鉻含量都很低。

圖4 不同采樣省份小麥總鉻元素含量箱線圖
圖5為不同采樣省份小麥總汞元素含量箱線圖,結果顯示小麥中總汞含量在各省的分布數據都非常集中,在河南省、山東省的平均水平最高,小于0.01 mg/kg,未超過國家限量值(0.02 mg/kg)。

圖5 不同采樣省份小麥總汞元素含量箱線圖
圖6為不同采樣省份小麥總砷元素含量箱線圖,各省的小麥中總砷含量分布均未超過國家限量值(0.5 mg/kg);四川省的含量分布中有一個異常點大于0.5 mg/kg;在這些省份中,湖北省的平均水平、普遍集中值以及分布最大值均最大,分別為0.15 mg/kg、0.09~0.21 mg/kg、0.41 mg/kg;其次是內蒙古自治區,平均水平約為0.09 mg/kg,普遍集中在0.07~0.10 mg/kg,最大值接近0.20 mg/kg;然后是山西省,平均水平約為0.07 mg/kg,分布的最大值接近0.10 mg/kg。

圖6 不同采樣省份小麥總砷元素含量箱線圖
由表2可知,5種重金屬污染物的F值均大于1,表明小麥采樣省份的差異對不同類別的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具有顯著的影響。另外,P值均小于0.01,說明不同采樣省份的小麥中鎘、鉛、總鉻、總汞以及總砷元素的總體均值含量存在顯著差異。

表2 不同采樣省份小麥各類重金屬含量的方差分析
利用K-mean聚類方法對小麥采樣省份進行分析,結果分為3類。類別1包括3個采樣省份,分別為安徽省、甘肅省和江蘇省,這些省份小麥總鉻含量相對較高,其余4類重金屬元素含量相對較低;類別2包括3個采樣省份,分別為湖北省、山西省和陜西省,這些省份小麥除總汞元素含量相對較低外,其余4類重金屬元素含量均相對較高;類別3包括7個采樣省份,河北省、河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四川省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些省份小麥的5種重金屬元素含量均相對較低。各類別的中心點坐標見表3,概率密度函數圖見圖7、圖8、圖9。

圖7 類別1的概率密度函數圖

圖8 類別2的概率密度函數圖

圖9 類別3的概率密度函數圖

表3 3個類別的中心點坐標(單位:mg/kg)
近來耕地土壤和農作物中重金屬污染暴露,由此帶來的健康風險逐漸受到廣泛的關注。污染較重的地區,農作物污染誘發的危害甚至高于重金屬污染水體引起的危害,長期食用重金屬污染農作物極易導致慢性重金屬中毒[26]。小麥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其重金屬污染日益成為食品監管的重點。統計結果表明,小麥種鎘污染分布平均水平為0.02 mg/kg,鉛分布集中在0~0.16 mg/kg,鉻分布集中在0~0.3 mg/kg,汞分布相對集中,平均水平小于0.01 mg/kg,砷分布普遍集中在0.01~0.06 mg/kg,除砷元素外,其他元素均具有多個異常點。不同省份的分布情況來看,小麥中鎘元素四川省含量分布最高,最大值接近0.17 mg/kg(超過國家限定值),鉛元素山西省分布平均水平最高為0.12 mg/kg,鎘元素在大部分省區平均分布都不高,汞元素各省分布非常集中,以河南和山東省水平最高,砷元素各省均值都較低。統計結果表明各省份5種元素的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安徽省、甘肅省和江蘇省小麥總鉻含量較高;湖北省、山西省和陜西省除汞外,其他元素含量較高;河北省、河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四川省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種元素含量均較低。
總體情況來看,盡管5種重金屬元素含量在各省的分布有所差異,但平均含量均低于國家限量值,表明我國小麥的重金屬元素屬于輕度污染程度。小麥的遺傳特性品種、不同受試樣品部位、周邊工業化工設施造成的污染程度等均會對測定結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采樣省份中小麥重金屬元素的差異性[27-30]。此外,小麥的種植模式、區域土壤污染、工礦業污染等極有可能引發局部食品安全問題,進一步對加工處理后的小麥產品中重金屬元素分布的追蹤是必要的。監控和測定小麥制品的污染水平,可以預防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以及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建議加強對特定省份的高水平重金屬元素的監測,進一步查出誘發異常暴露值的原因,以求在根源處掌握當地小麥的重金屬污染狀況。本次調研樣品來源于13個主要小麥種植省份,共計樣品1 171份,樣品量充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