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珠,胡亞超,鄭星燁,馬康偉,徐嘉藝,張青榮
(江蘇海洋大學,江蘇 連云港 222005)
隨著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節能減排及保護環境的議題在這一時期也迎來了新階段,實現碳中和戰略的科普推廣,更有效地實現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的整治治理,更有效落實廢舊資源的循環利用與規劃工作,也是對綠色低碳發展做出實質性的貢獻。要將碳中和、碳達峰理念推向社會,引起全民的關注,讓社會大眾認識其中的重要性與相關舉措,借助現代新媒體交互傳播平臺展開的相關政策宣講及相關科學普及是不可或缺的現實途徑。
隨著2015 年12 月《巴黎氣候協定》的正式簽署,碳中和的訴求被正式提出,其核心目標是控制全球氣溫的上升,使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到2030 年之前大幅下降,在2050 年達到零排放。因此,許多的國家、城市和國際企業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諾并開始行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疫情的危機也加速了各國向低碳轉型的動力。
2020 年9 月,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從2030 年實現碳達峰與2060 年實現碳中和的政策與宣告。同年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搞好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八項重點任務之一,該戰略任務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雖然碳達峰、碳中和已經廣受關注,但是對于普通群眾來說又是一個“新事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碳達峰、碳中和的涉獵范圍廣泛,從氣候變化到工業運輸、能源等部門再到個人消費者,涉足面廣闊,其科普和推廣意義重大。
結合國內外碳中和實施情況看,國人碳中和意識較為淡薄,原因之一在于有關宣傳教育缺乏規范系統性和大眾的接受度。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廣大民眾的宣傳,借助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如視頻、交互、游戲等媒體形式,重新定義碳中和與資源合理利用的關系,做好宣傳普及,推動基層民眾自覺參加。
據新華社聯合國2019 年7 月10 日電報,全球7000 余所高校在紐約舉辦的高等教育可持續倡議部級會議上承諾,將致力于實現學校的“碳中和”,以積極行動應對全球的氣候變化。碳中和目標實現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大家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諸如:及時關閉電腦、通窗通風、自備購物袋、做好植樹綠化等,做好減法,減少排放、污染,就能為碳中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我們可以從采購上開始:節能產品,環保能源,電動交通,購買環境友好型產品與服務,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碳足跡;我們可以從個人的行為上開始:不浪費食物、水、能源等資源,做“光盤行動”的參與者,不隨意破壞、污染環境,做好垃圾分類,減少塑料袋的使用。
我們要積極的傳播正能量,帶動家人一起參與到碳中和的行動中,從小事積累,積極地為政府或企業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所長,推動碳中和政策實施。扮演好“第三只眼睛”的角色:弘揚零碳社會,使中國成為零碳領跑,杜絕反時代潮流行為,助力時代零碳轉型,講好中國領跑零碳的故事,想要講好這些故事我們交互媒體藝術擔任著很大的任務。盡管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深入人心,但從整體來說,碳中和在全球氣候面臨的危機、國家外交、國家能源安全、產業結構的改變等方面都有著很深的影響,所以說碳中和的科普推廣刻不容緩。
碳中和戰略將推動人類發展模式的變革,推動世界向綠色低碳轉型。這種轉變大部分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增長形式的變化,不用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走向綠色低碳環保;第二是促進能源系統的綠色低碳轉變,建立清潔安全低碳環保的能源體系;第三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提倡和構建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
“交互藝術”一詞出現在20 世紀50 年代后期,是讓觀眾親身參與進去的互動藝術,甚至包括表演、行為、電子計算機、藝術品或其他傳感技術都能成為藝術表達的對象。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中國公益平臺的相關工作人員說,碳中和將是中國未來幾十年內最重要的環保目標之一,和每一個市民息息相關,所以有必要以市民能夠接受的方式對他們普及環保方面的知識。“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交互具有優越性,人們可以通過特殊的裝置以交互的形式切身感受到溫室氣體的存在,希望通過交互的形式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環境的隊伍中。
3.2.1 虛擬現實設計
虛擬現實的特點就是虛擬和現實相互融合,它具有超強的仿真特性,可以簡單地利用計算機,通過多種設備傳感器讓體驗者有著身臨其境的感受,實現人機深度交互與融合,使人在操作過程中,能夠得到最真實的環境反饋,目前VR 技術正在向各行各業不斷地滲透,眾多國家先進信息技術的龍頭企業都在人才、物品、技術等方面積極建設,加快推動虛擬現實產業技術的發展,相信未來碳中和戰略科普推廣在虛擬現實中的發展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
3.2.2 網頁藝術設計
21 世紀是一個讀圖的時代,網頁界面設計能夠迅速抓住用戶的眼球,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的曝光率,在網頁設計界面中,將碳中和戰略知識劃分數個信息框,能夠快速地將圖片進行系統分類,有趣的系統的頁面設計能夠讓用戶產生新鮮感和趣味性。網頁設計有著交互性的特征,能夠提高使用者傳播信息的積極性;網頁信息的傳播,自由度與靈活性較強,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到網上查詢或上傳資料。在與網頁的互動過程中,能夠實現碳中和科普的目的,讓用戶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歡樂,并且提高了網站的點擊率與口碑,讓整個互動的過程形成一個歡樂、自由的氛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發展階段,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體量巨大,要實現10 年內碳達峰、40 年內碳中和的目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借助傳播量巨大、普及面最廣的基層專題網站或者交叉跨界式網站設計展開社會推廣,讓社會大眾都能科學認識碳中和,并被逐步指導落實到全民的社會行動中,對中國關于碳達峰的雙實現,將起到很好的推波助瀾作用。
3.2.3 移動App 設計
近年來全社會對互聯網的理解力和關注度不斷提高,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也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曾為建設網絡強國提出要求:“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3]。”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經常使用智能手機在上網收集資料,參與線上活動,使得App 在短短幾年里迅速增長,競爭愈加激烈。擬定制一款環保App,當公眾發現環境污染問題時,可通過拍照將時間、地點、污染源等詳細信息,上傳給有關環保部門,將實現環保監督與公眾參與無縫對接,人人都可以成為“環保護衛兵”。
3.2.4 交互動畫設計
動畫可以拉進觀眾與作品之間的距離,交互技術能實現“人機對話”,交互動畫融入動畫元素和交互技術,讓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輸入,而是主動地根據自己的所需進行搜索和獲取,傳統的戰略科普宣傳形式多以文字、圖片平面載體為主,手段較單一,無法有效地起到科普宣傳的作用。隨著電視、互聯網、手機等傳播媒體的發展,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動態的圖形圖像或文字來展示碳中和戰略信息,在提高頁面可視性和內容趣味性的同時,讓用戶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碳中和戰略科普知識。信息傳達直觀,知識傳播效果好,這兩大特性使動畫成了一個更好的傳播載體,如今交互動畫已逐漸被各個領域所重視,大量的動畫已經運用在各種交互式界面產品中,媒介傳播是交互動畫傳遞信息的間接傳播方式,用戶可通過適當地反映或操作,增進動畫和用戶之間相互交流,因此,用戶體驗感的提升離不開交互動畫的全面應用[4]。
通過小組成員一起圍繞“碳中和”的這一理念進行探討,設計并制作了科普碳中和的相關網站設計,如圖1。網頁內容主要圍繞“了解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標和背景、碳中和的意義、實現碳中和的路徑”這四個模塊展開交互界面的呈現。采用多級導航設計、充分展示了碳中和的重要性。國家所提出的碳中和戰略還沒有得到全面的推廣,甚至一些人還沒有聽過“碳中和”這三個字,通過理念與網絡的結合,將“碳中和”這一理念推送到人們的腦海。該網站共包括三級界面,一級界面包括首頁、導航、碳中和介紹等方面,碳中和實現的路徑中包括自然和人為兩方面的因素,在自然方面重要的是要保護未開發的土地、管理在使用中的土地、修復本土地上植被等其他幾方面,全方面呈現出實現碳中和戰略給社會所帶來的福祉。碳中和戰略的實施方面,主要通過不濫砍伐樹木、不亂排放廢水等方法與它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或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相抵,達到相對零排放。
項目組關于“碳中和”VR 科普展做出了相關探討,且展開了關于“碳中和”虛擬展館的初擬方案設計。本作品方案構思中涉及到如何實現零排放、減少污染的碳中和相關知識,科普展廳和如何實現節能減排的交互游戲體驗展廳設計,碳中和知識問答(測試)體驗展廳等內容設計。作品通過主題建模設計、場景VR科普交互、趣味游戲體驗等相關模型的設計,對各展廳內容進行了具體的規劃設計。此設計利用unity 制作出三維漫游的場景,讓人們通過便捷的方式就能夠體驗到其真實感。該種設計是運用了虛擬現實交互藝術所帶來的一種真切體驗,讓人們在虛擬的世界中體驗到現實的觸碰、感應及情景再現認知[5]。
當下主力實施碳中和任務的行業,若能將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與藝術設計特別是交互藝術緊密結合,可有效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科普,喚起大眾更加關注自身生活環境和空氣質量。讓大眾用一種更直接、有趣的方式去了解碳中和戰略的相關知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主動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合理用電等,讓人們切實感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帶來的優美環境,碳中和、碳達峰的相關理念才能深入人心,人們才會去自覺有效地投入到環境保護的各項行動中,達到全民參與現代衛生綠色城市建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