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段宇鑫
(桂林信息科技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壯錦以其多樣化的紋樣造型為現代視覺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條件,其構成方式主要包含幾何紋和水紋、云紋、花卉、動物等多種造型形式的具象紋,無論是幾何紋樣還是具象紋樣,在視覺上都具有強烈的形式美感,并都蘊含著更深層次的美好寓意,體現了壯族人民審美文化的發展和意象化表現。作為廣西特色裝飾紋樣藝術資源,融合現代視覺審美與要求,提煉與整合壯錦紋樣、圖案、色彩等視覺要素,發揮壯錦文化賦予現代視覺設計的資源優勢,突出壯錦文化特色在現代設計對提升在地性特色特征,樹立壯錦非遺文化融入現代設計品牌化建設,對壯錦文化的發展傳承與再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壯錦圖案是具有顯著形式美特征的視覺藝術表現,其圖案和紋樣構成具有強烈的藝術特色。一方面,幾何圖形排列所構成的裝飾圖案,以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多方連續方式進行排列組合,形成強烈的節奏和韻律特征;以回行紋、方形紋、菱形紋等規則幾何圖形構成,體現了紋樣的重復性與統一性;融合多種幾何圖形的復合型裝飾紋樣,又體現出裝飾紋樣的多樣性與變化性。另一方面,以壯族圖騰動物紋樣為代表的龍鳳呈祥、蛙圖騰、錦鯉紋、蝙蝠紋,植物紋樣中的荷花紋、太陽花紋、梅花紋等都具有明確的形式特征和視覺藝術美感,通過各種組合形式與排列構成,形成代表性的“萬壽花”“四福捧花”“龍鳳朝四寶”“雙龍戲珠”等裝飾紋樣。
壯錦紋飾中的色彩表現種類較多,具有鮮明的視覺表現力,一方面,壯錦用色取色于大自然,并對自然原色進行變換與修飾,使得形象鮮明,活躍跳動,壯錦用色純度高,飽和度高,多以紅、黃、藍、綠為主色調,色彩艷麗,用色大膽。在現代織錦技藝中,對比色、互補色、近似色的應用更加突出壯錦色彩應用的豐富性和創造性,強烈的明暗對比、冷暖對比、面積對比越發使得壯錦色彩醒目并富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互補色、近似色的應用也不斷豐富視覺表現作用。壯錦紋樣的藝術構成形式豐富且變化,色彩格調突出,將為設計應用提供更多的選擇性。
當前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產品包裝設計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其不僅可以傳承傳播特色文化,而且對產品包裝主視覺可以有明確的去同質化效果,突出產品包裝的在地性特征,結合廣西本土特色產品,將富有明確視覺形象的壯錦元素與外包裝形象結合起來,保留壯錦文化的原生性,以壯錦紋樣傳遞包裝設計文化內涵,提煉與包裝產品相符合的圖形元素進行解構、重構,以文化內核作為核心視覺表現,將壯錦元素的構成方式以元素類比手法與實際產品包裝需求相結合,通過對形式美法則在壯錦紋樣中的理解,在主視覺排版上體現對稱與平衡、對比與調和、節奏與韻律、重復與特異等形式要素與關系,形成具備良好視覺美感的圖形語言[1]。包裝設計的另一主要元素是色彩表現,色彩形象將具備明確的視覺導向和心理暗示,以最快速、最豐富的形式刺激消費者心理,彰顯品牌形象與特色,在對廣西本地產品如梧州六堡茶、桂林三寶、柳州螺螄粉等特色產品進行融合壯錦元素的包裝設計,將進一步體現廣西民族特色文化在包裝營銷中的形象,也將促進壯錦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廣西文化旅游資源眾多,但開發相對落后,創新工藝美術品、文創產品、旅游產品等開發能力也相對較弱,進而無法滿足新時代下的文化旅游市場需求,加強壯錦文化旅游產品與地方民族特色活動相結合,將壯錦元素融入現代產品,如背包、織巾、服裝服飾、生活用品;漆器、茶具、木雕、旅游工藝品等,挖掘展示壯錦設計元素的與現代文創產品的創新性結合,從而吸引受眾群體對創新表現的文創產品類型產生吸引力,彰顯當地地域文化特色,再現廣西壯族地區的民族活動、風俗習慣。讓更多的旅游消費者認識和了解壯族地區的文化發展,更好地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認同感[2]。壯錦元素融入當下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將從視覺上實現去旅游文創產品的同質化,以其獨特的元素特色和色彩表現,鮮明的裝飾風格,成為具有地域性和藝術性、實用且美觀的文創產品;也將從情感的角度實現地域文化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增強消費受眾對文創產品的文化體驗和感知。
品牌設計是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是企業形象、文化等綜合實力的體現,視覺識別形象是其核心的直觀外在表現,壯錦元素融入當地品牌形象設計之中,找到壯錦與品牌融合的關鍵點及兩者的共性,提煉地域品牌化建設,是廣西壯族地區民族品牌特色化發展的需要。壯錦元素融入視覺形象品牌設計中,是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視覺設計的碰撞,能夠有效提升品牌的認識度和獨特性,對于廣西壯族地區受眾有更好的文化認同和品牌認同感,對于非當地受眾而言,民族品牌將更加具備吸引力,使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借助與壯錦元素進行品牌擴張[3]。例如,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車公里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中,在品牌形象宣傳過程中,通過平面廣告、文字、色彩、IP 形象、短視頻等形象,融入壯錦圖案和相關元素進行標志設計和IP“歡歡”“喜喜”形象設計,充分體現壯錦元素的形式美感與品牌設計的再表現與宣傳,向受眾傳達壯錦文化獨有的品牌特色,既能體現廣西壯族的特色品牌文化,也向受眾傳遞著壯錦文化與現代商業品牌建設的相互促進和影響,對促進廣西當地產業發展和民族特色品牌建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壯族織錦技藝歷史悠久,無論其制作技藝、圖案紋樣、色彩裝飾等都對現代服飾設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基于壯錦圖案紋樣的再設計制作,將豐富現代服飾裝飾紋樣的藝術特征,把壯錦紋樣應用于領尖、袖口、胸袋、門襟等位置,甚至延展到背包、文具、茶具等,一方面,發揮壯錦圖案內容豐富、色彩對比強烈、藝術特征顯著等特點,根據現代服裝設計款式需求,融入壯錦傳統構成紋樣,無論是幾何構成紋樣,還是具象紋樣,或者象征壯族文化的吉祥圖騰紋樣,都具備圖案豐富多彩、結構排列特征明確的視覺特征;另一方面,壯錦中強烈的色彩對比形成了明確的視覺反差,是壯族人民審美意識和審美特征的表現,在壯族當地服裝服飾品中表現明顯,應用到現代服裝服飾中也會發揮色彩裝飾的藝術屬性,在壯錦色彩的應用中,構建現代服裝設計與壯族人民色彩認知之間的情感聯系,發揮現代服裝設計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融合壯錦元素的特色服裝設計,體現現代服裝設計與傳統壯錦元素的有機結合,豐富現代服裝設計的文化審美價值。
壯族織錦技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搭載現代視覺設計的表現方式,融合現代包裝設計、文創產品設計、品牌視覺設計、服裝服飾設計等方式,將不斷拓寬傳播渠道和傳播路徑,將壯錦文化傳承與視覺傳播聯系起來,打破壯錦文化傳播的單一性。在視覺傳播的同時,增加壯錦文化內涵與現代設計的交叉融合,在廣告營銷、品牌設計、卡通動漫形象、短視頻、APP、產品開發與宣傳等方面加強壯錦元素表現的視覺識別作用,以壯錦元素為文化創意策略要點,形成以點帶面的視覺傳播效果,充分發揮壯錦元素和形象的獨特性、差異性,借助現代化視覺傳播媒介,綜合傳統傳播媒介載體,強化公眾對壯錦形象的個性化品牌認識,進而促進壯錦文化元素的可視化、智能化、移動化,例如壯錦元素在南寧地鐵1 號線的應用效果,使整個形象不僅具有現代氣息,又具備明顯的民族特色,為過往受眾傳遞了強烈的壯錦文化內涵[4]。在融媒體環境的大背景下,整合傳播渠道、傳播方式,實現信息的交互與融合,將為壯錦文化元素搭建更多廣闊的傳播平臺。
傳統意義上,關于壯錦文化傳播的方式相對比較落后,傳播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僅僅依靠壯錦工藝品的制作銷售,其受眾面較窄。在現代視覺設計中,對壯錦元素圖案、紋樣、色彩的提煉、設計、應用,不僅轉變了壯錦本身固有的傳播形式,傳播方式的擴展也使得傳播效果逐漸擴大化,結合印刷技術應用于紙媒介載體傳播,數字技術應用于新興媒介載體傳播,AR/VR 技術應用與虛擬交互平臺傳播,直接或間接的接收壯錦文化符號信息,使壯錦文化特征融入新傳播語境中,通過平面、空間、數字化載體,結合視覺、聽覺、觸覺感受,詮釋壯錦文化特征融入受眾體驗的文化體驗感,不僅使受眾通過視覺感知,而且增強了受眾的情感體驗。壯錦結合不同的空間環境因素、技術因素、產品因素形成了多元化的展示形式,為壯錦整體傳播效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單一維度向多元化轉變受眾接收方式,同時,也為受眾能夠了解認識及感知體驗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壯錦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視覺設計中,將不斷豐富不同群體對壯錦文化的感知和體驗,從文化持有者群體、空間環境、產品展示形式再到信息接收群體之間都將形成相互作用,其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增強文化持有者對自身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感,并通過文化表現與現代各種形式的環境、產品再設計表現,不斷滿足消費受眾對文化審美的精神需求,為受眾營造良好的文化視覺體驗和感知體驗。壯錦文化的再設計是增強不同受眾情感感知的基礎,并不斷通過包裝、廣告、空間、服裝、文創、網絡等形成新形式的交互,通過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逐漸融入到品牌效應、文化認同和價值觀念之中[5]。壯錦文化藝術元素的創新設計,為受眾找到了新的文化體驗方式,將壯錦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的表現,例如肯德基“三月三”壯錦主題餐廳,打造身穿壯錦服飾的主題玩偶、壯錦抱枕、壯錦扇面、壯錦香囊等,以體驗壯錦文化為主題,打造文化主題活動,這種特色壯錦文化體驗活動,讓更多的年輕受眾了解和認識壯錦文化,感受廣西壯族地區的文化之美、藝術之美。
作為廣西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之一,壯錦集合表現了當地的人文風情,審美喜好及藝術追求,象征著廣西當地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傳承與發展廣西壯錦文化是現代視覺設計承擔的任務之一,也是設計學專業服務廣西民族地區文化傳承發展的學科任務,視覺設計將基于壯錦藝術的圖形、紋樣、色彩與應用層面結合視覺形式的傳播渠道對壯錦文化進行傳承與發揚,以體現應用型設計學從視覺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動畫、數字媒體藝術等方面為壯錦文化傳承發展提供設計思路[6],從壯族民族活動的品牌形象建設,可與“三月三歌圩節”融入壯錦文化的視覺傳播,壯錦裝飾元素融入南寧瑯東五象廣場設計的現代空間環境設計,其地板及廣場四周都展示了壯族翔鷺紋飾圖案及銅鼓紋樣,以及壯錦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壯錦主題IP 卡通形象設計,壯錦文化主題短片,壯錦主題虛擬博物館,從現代設計的角度與壯錦文化進行融合表現,形成設計學服務壯錦文化產業體系,并不斷加強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以壯錦文化元素促進廣西民族地區旅游文化的發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斷為壯錦文化傳承傳播提供載體和渠道,促進壯錦文化形象宣傳。
壯錦文化元素是廣西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具有顯著的再設計、再應用價值,提煉壯錦藝術文化的裝飾形態、紋飾紋樣、色彩搭配等進行設計重組,并結合應用于現代視覺設計的產品、包裝、環境、服飾、品牌等多樣化形式中,不斷豐富文化藝術融入現代設計與傳播方式,滿足不同用戶受眾的視覺及情感需求,也為壯錦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傳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