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彩霞,潘鵬羽,李佳璇
(哈爾濱華德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國潮藝術自2017 年進入大眾視野,國潮可理解為是由“國家”和“潮牌”兩個詞衍生而來的,是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特色的時尚藝術。隨著我國新一代年輕人在電商互聯網蓬勃發展、物質生活快速提升、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的環境下逐漸成長為消費主力,他們對于購物和消費的訴求同樣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新時代下,服飾文創產品消費對于他們而言不僅僅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更多的是美化自身及使用服飾文創產品文化表達自己的內在及個性。這也為他們更加開放的包容汲取中華優秀服飾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更為本土國潮藝術背景下傳統文化融入服飾文創產品品牌的創立及協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國潮藝術是指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發展潮流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如融入現代時尚設計特點、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多元的營銷手段以及創建服飾文創產品品牌,以品牌為載體應用到各類服飾文創產品中,逐步形成國潮藝術。伴隨國潮藝術的興起,可以實現我國傳統國貨品牌重塑,而且使國內商家獲得難得的發展機會,助力我國國民經濟內循環。國潮文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包括國貨品牌和國粹。國貨品牌一般是指我國自主開發設計、生產制作的產品品牌,過去的國貨品牌大多數在常見的日化、食品、服飾等傳統產業,現代的國貨品牌以創新為主的高科技含量產品居多。國粹則一般表現為一種文化或藝術形式,其通常具有更加深遠的發展歷史。
2020 年開始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與此同時中國與其它世界經濟強國間貿易關系錯綜復雜。一方面,海外疫情難以控制,嚴重影響海外工廠的生產力,造成貨品供應緊缺;另一方面,跨境商品銷售商的供應渠道有所收緊,難以保證正常狀態的貨運水平,人民生活需求和消費意愿逐漸向國內轉移。而針對該情況,我國研究部署進行供給側改革,提出“雙循環經濟”,積極擴大內需,充分發揮和利用國內市場優勢,國潮藝術背景下的品牌經濟能夠憑借其獨特魅力和客觀需求進一步發展并獲得市場認可。
近年來,中國人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逐步增加,使得人們對本土產品的購買欲和支持度逐日攀升,為國潮藝術背景下的產品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社會環境。目前“90 后”和“0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對新生事物的認可度更高,接受意愿和能力更強;新生代的消費者擁有更加強烈的個性訴求,也更具有消費文化理性、追求產品質量、熱衷品牌創意;此外,國內市場的消費風格近些年返璞歸真,從熱衷于奢侈品牌逐步向簡約大氣、性價比高轉變。同時,國潮藝術背景下的品牌經濟與電商銷售結合的發展勢頭迅猛,僅2021 年前兩個季度,有多家以線上銷售為主的國潮品牌獲得數億金額的融資,未來國潮藝術背景下的產品與電商攜手的緊密度將更加深入。
從21 世紀初始,受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街頭潮流文化的影響,國內也開始出現本土服飾文創產品潮牌,只是在過去十多年間都在小眾范圍內發展,產品品牌的影響力在國內市場中比較有限。2018 年李寧、太平鳥等本土服飾文創品牌帶著具有國潮藝術元素的新產品出現在紐約時裝周,引發國內外消費者的熱烈討論,進而使“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的國潮藝術背景品牌成為消費市場新寵。與此同時,國潮藝術與傳統文化融合在鞋帽服飾、文創產品、美妝產品等生活各個領域,其發展勢頭迅猛到“萬物皆可國潮”。
與注重街頭文化的西方普通潮牌不同,國潮藝術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探索可以激發消費者共鳴的產品創意。從國貨轉變成國潮,一字之差是中國人民近些年逐漸文化自信的體現。通過對中國傳統古典文化、民國風韻、紅色經典等本土文化的重新解讀,并賦予中國傳統文化以時代意義,為我們日常生活帶來豐富多彩的獨特韻味。
為了緊緊把握住既喜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熱衷于流行時尚、既重外表又追求品質的新生代消費主力軍,國內各領域品牌紛紛推出了結合民族文化時尚特點的爆款產品,收獲了多數人的消費意愿。其中,2020 年6 月1 日羅萊家紡宮系列四套成交額同比增長300%,紅杉宮14 件同類型紅木家具銷量同比增長112%;與前一個月相比,大白頤和仙境系列的日平均銷量增長了150%,為消費者的家庭生活注入了強烈的民族氣息。年輕的家長們也熱衷于培養孩子們的國風品位的潮流,如太平鳥兒童夏季國風小旗袍交易額平均每天增長了14 倍。
隨著國潮藝術的迅速發展,國潮藝術背景下傳統文化在服飾文創產品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國潮一時間也變成商家屢試不爽的銷售策略,仿佛只要能夠蹭上“國潮”熱度,就能隨便暢銷。如果為求快速搶占市場,不再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創新結合,當潮流泛濫、審美疲勞、新鮮感消退的時候,消費者將不會再為這樣的國潮藝術背景結合傳統文化的服飾文創產品埋單,我們辛苦營造的國潮經濟品牌也將難以為繼。
前文提到國潮背景服飾文創產品經濟是伴隨著以“90 后”、“00 后”這些新生代消費主力軍整體消費能力的提升而興起的,“以國為潮”首先是逐步把控消費話語權的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潮流趨勢。新生代消費主力軍對新生事物的認識更加包容、對時尚個性的追求更加主動,而國潮藝術產品品牌正好順應新生代的消費意愿。因此,國潮背景下傳統文化融合至服飾文創產品中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產品功能需求,還能憑借產品進行精神文化體驗,實現自我個性的展現。對結合傳統文化的國潮服飾文創產品而言,價格并不是其最主要的考慮因素,外觀顏值、設計創意、價值取向顯得更為關鍵[1]。
國潮產品受消費者欣賞和追捧的關鍵在于是否在深刻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找準傳統文化與產品功能的結合點,經設計師獨具匠心的設計語言進行表達,絕不是傳統文化符號與產品的粗暴堆砌,也不是傳統文化與各類品牌的簡單跨界疊加。具有文創“頂流”之稱的故宮就深諳此道,如圖1 和圖2 所示,設計師時常從館藏文物中尋找創作靈感,成功運用到合適的產品上,并總能引來市場搶購熱潮。而對于那些為搶占市場而急功近利、流于形式的國潮,沒有真正從產品適用性層面出發進行改變或深度融合,僅靠營銷噱頭或者盲目抄襲是不會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和認可,更不會成長為經典國潮品牌。如今,國潮藝術背景下傳統文化與服飾文創結合產品的選擇種類日益增多,產品的優勝劣汰就不可避免。如果商家過分膚淺理解、甚至粗暴對待國潮產品,終將淪為該類國潮產品競爭對手的背景板。國潮藝術背景的理念是開放的,其文化與產品融合的內涵和外延一直在不斷放大,但本質上體驗優秀精神文化和追求較高產品品質的邏輯內核不會改變。
服飾文創產品代表的不僅是人們對于美的追求,還是國家和民族歷史及文化的載體。將國潮元素融入服飾文創品牌設計,展示品牌的文化內涵和差異化特征。追求時尚個性,設計品牌應注重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選取現代年輕人所追求的款式和色彩,追求著裝人的個性風采。經過“再設計”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審美,品牌結合活字印刷,非遺紋飾,皮影,刺繡,國畫,瓷器,青銅器,剪紙,京劇,臉譜,樣式雷,昆曲,盤扣,青花瓷,兵馬俑,蠟染等非遺和傳統文化[2-3],圖3 和圖4 分別給出了中國李寧融入刺繡、臉譜等元素的T 恤和融入青花瓷元素的運動鞋。在做“國潮”的同時確保文化精神、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一定傳播,是傳統文化延續、發展和創新的重要載體,讓文化不再是書上的文字,而是能看見的實物。國潮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堅持本土流行的主流文化,讓“國潮”不再局限于某種元素和符號,探索出更多元的新形勢。
國潮服裝不僅是設計的外在表達也是制作工藝的完整展現。制作工藝主要包括兩個層面,材料的選取和制作過程的工藝。制作工藝是產品設計的直接表達,服裝的靈魂需要通過設計和制作工藝來呈現。服飾文創產品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又結合現代文化,其根本是服務育人,所以要做好不同時空的文化結合,服飾文創產品要在文化融合中發展,在市場交流中傳承。做好國潮藝術背景下的服飾文創產品,既需考慮中國傳統元素和當下潮流元素的融合,還需兼顧服飾文創產品的服務性和反饋性,同時考慮符合現代大多數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體驗與差異性需求。
通過理解國潮藝術的概念、分析國潮藝術興起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國潮藝術的發展背景和現狀進行了歸納介紹,總結出國潮藝術結合傳統文化應用到服飾文創產品在當今社會發展背景下的必要性。然后進一步分析了國潮藝術背景下傳統文化在服飾文創產品中活躍、繁榮的市場表現。最后著重分析了國潮藝術背景下傳統文化在服飾文創產品中存在的審美疲勞和潮流泛濫問題,探索了國潮藝術背景下傳統文化在服飾文創產品中贏得消費者信任的應用原則,從文化自信、服飾文創產品外在表達和制作工藝上思考了國潮藝術背景下傳統文化在服飾文創產品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