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符媛
1 二樓展區用暖色調及有機紋理平衡未來主義風格的家具
LUKSTUDIO 芝作室
陸穎芝女士于2012 年在上海創立,是一支國際化的空間設計團隊。團隊成員擁有不同的文化與專業背景,因為挑戰環境現狀的共同愿望而相聚,旨在為每個空間提供有意義的設計解決方案。
堅信“萬物皆可改變”的理念,積極突破景觀、建筑、室內及產品設計的界限。在設計完成一系列商業、文旅、辦公及住宅空間后,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在打造復合型空間方面擁有強大的實力。
設計法則注重創造以人為本的體驗,通過最大限度地挖掘場地潛力,把控商業與藝術的微妙平衡,運用材質與光線完善細節等方式,以最少的干預實現最好的空間效果。
陸穎芝
創辦人及設計總監。生長于香港,2002 年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獲取建筑學士學位,積累了五年工作經驗并獲得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冊建筑師執照后,在 2007 年被當時公司委派到中國上海工作。
自立門戶前的十年間,她在大、中型項目中擔任設計師和項目經理崗位,所參與過的項目類型包括:城市規劃、歷史建筑修復、多功能建筑群、辦公樓建筑、博物館展覽、酒店餐飲室內設計等等。她擅長梳理不同客戶的需求,帶領協調設計和施工團隊,創造并實現項目。她熱愛大自然,對場地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希望籍著簡約的設計手法,讓人在空間中感受純粹的快樂。
項目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372 號
室內面積:270 m2
室內設計 : LUKSTUDIO 芝作室
設計總監 : 陸穎芝
設計團隊 : 吳冬、汪天使、吳敏儀、李墨
設計內容 : 室內、展示道具、家具、照明及標識設計
主要材料 : 金屬網、木皮板、白色乳膠漆、夯土漆
設計時間 : 2020.10~2020.12
施工時間 : 2021.07~2021.10
施工單位 : 上海錦偉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道具、家具、標識 : 江蘇湛森道具有限公司
攝影 : Wen Studio
2 一層平面圖
1 外觀夜景
2 深色做舊銅色穿孔板墻突顯工業氣息
3 弧形軌道上安裝有可移動的展臺
4 精致的“器材”與粗獷的“景觀”形成鮮明對比
尼康成立于1917 年,一百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專業影像設備的研發。其相機產品幫助人類將視野拓展到全球各個角落乃至太空。然而進入21 世紀后,相機行業因為數字化革命和便攜式相機的崛起而迎來一波新的浪潮。2020 年,品牌以“支持創造”為新理念,面向中國市場的年輕用戶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產品,并委托芝作室為其打造首家中國直營店。
店鋪位于淮海路一座石庫門建筑的轉角,面向年輕人聚集的潮流街區。傳統相機店通常被設計為畫廊或實驗室,容易讓顧客望而卻步。芝作室本次則要打造出一個相對友好而迷人的環境,吸引顧客前來重拾探索欲。
店鋪為三層扇形空間,整體零售體驗據此量身定制,從下至上分別展現尼康的品牌、產品及社群。三個樓層皆用夯土漆墻面來模擬層層易色的丹霞地貌,營造統一的自然氛圍。每個樓層又因為空間屬性不同,設計有特征各異的場景。
一層為品牌展示區,夯土漆背景與不銹鋼展具的搭配靈感源自在野外拍攝的體驗,精致的器材與粗獷的景觀在同一時空相遇。
穿孔不銹鋼天花層層遞進,仿佛由光圈與旋轉環組合而成。旋轉環之間有通電軌道,讓不銹鋼展臺可以隨之自由移動,并為展臺供電。展臺搭配上環繞四周的網格展架,構成了一套靈活多樣的展示系統。
二樓是零售及試用區,展架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產品,吸引顧客們端起相機進行試拍。鏡面不銹鋼條打造的天花格外引人注目,在賦予空間未來感的同時延伸視覺。展廳中央矗立著四個圓形展臺,表面的槽紋設計靈感源自相機變焦環。
墻面展區用木框架打造,再針對不同展示內容設計相應的道具。產品陳列區由錯位的矩形框架組成,并用燈帶加以突顯。原創周邊產品區則用穿孔板與拉絲不銹鋼卡件構成,可以變換出不同的組合。
5 陽光激活了自然氛圍
1 淺色空間背景更能襯托出黑色的產品
2 產品展架的和紋不銹鋼背景反射出朦朧光影,增加空間互動性并與夯土漆墻面形成鮮明對比
3 原創周邊產品展示區
4 展臺在自然光線的映照下更顯精美與柔和
頂層是供用戶聚會和學習的活動區。空間頂部原有縱橫交錯的房梁和管道,讓人感覺很壓抑。為創造出一個更開放的空間,芝作室將雜亂的天花板刷成“夜空”,再掛上點點小燈,喚起人們露營星空下的回憶。
探險家因地制宜和物盡其用的智慧,在此體現為一系列靈活的家具。場地隨著家具組合的變化,可以從課堂切換為影棚。
出于對品牌制造業歷史背景的呼應,芝作室用工業味十足的材料來打造連接三個沉浸式場景的樓梯間。樓梯間立面以排列整齊的垂直框架為基礎,表面覆蓋做舊銅色穿孔板,形成“暗室”,為顧客跨越下一樓層進行新的探索提供過渡空間。入口處墻是由629 枚光學鏡片組成的“上海”燈光藝術裝置,標志著這里是尼康開設一系列中國直營店的起點。
當這個世界日益虛擬化,人們對實體體驗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本次為相機品牌設計實體店的過程是對創造本身的一種審視,它根植于對大自然的熱愛。人們所創造的產品、空間甚至攝影作品,都應該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溝通的橋梁。芝作室通過在城市環境中打造層疊的探險體驗空間,呼吁城市居民前往戶外探索并分享所見所得。
5 小組討論模式,家具能隨著空間功能的變化而靈活組合
6 陽光灑入的寧靜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