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6 ~2021 年,我國每年出生人口數量分別為1 786 萬、1 723 萬、1 523 萬、1 465 萬、1 200 萬、1 062 萬,出生人口數量持續下降。國家高度重視人口問題,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作出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大決策。2021 年修改后的人口計生法規定,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可以生育3個子女。有調查顯示,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不健全是制約年輕人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合理配置公共空間中的母嬰設施,為養育嬰幼兒的家庭和哺乳期的婦女便利參與社會活動提供必要場所和條件,減少其出行障礙,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1]。
很多公共建筑的母嬰設施僅提供了尿布臺、盥洗池以及哺乳椅,但這遠不能滿足家長和嬰幼兒的需求[2]。母嬰需求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要滿足嬰幼兒的需求,主要包括喂奶、更換尿不濕;另一類是帶嬰幼兒一同出行的家人或哺乳期婦女的需求,主要包括使用衛生間、吸奶。
為方便人們使用,提供的各項母嬰設施均應合理設置。
寬0.6 m、長0.8 m 的地面區域即可停放一輛常規嬰兒車,而雙人嬰兒車需要的停放空間更加寬敞。
因此建議區域預留寬1.2 m、長1 m的地面面積作為嬰兒車停放區域,同時要考慮把嬰幼兒抱出與抱入嬰兒車所需的活動空間。一般車高在1 m 左右,因此在嬰兒車停放區域地面以上至少1.5 m的范圍內都不建議設置其他設施。
帶嬰幼兒出行的家長背包一般容量都大于12 L 甚至可以達到20 L,所裝物品從嬰兒濕巾、尿不濕到餐具、水瓶、玩具等一應俱全,還會裝有家長的個人物品,因此建議設置一處桌面平臺取代掛鉤來放置背包,以免因背包過于沉重造成掛鉤折斷,同時方便家長取用物品。
設置掛鉤,可以在節省建筑面積的前提下為家長的外衣、嬰兒背帶等較輕物品提供存放空間。建議將掛鉤固定在承重墻上,選用金屬材質以降低折斷風險,避免意外傷害,也減少后期維護成本。
喂奶、換尿不濕、吸奶等都需要盥洗池,應盡量選擇較大的池盆,不要選擇臺上盆,原因是池盆本身的高度會給抱著嬰幼兒使用盥洗池的家長增加困難,且臺盆底部和臺面接觸的位置容易藏污納垢。還要注意的是應提供溫水,對于需要自行調節出水溫度的盥洗池,選擇采用單柄控制龍頭更方便使用。
同樣,喂奶、換尿不濕、吸奶等活動都需要有操作平臺,通常與置物平臺結合設置。對于喂奶來說,主要是給瓶喂的家長提供奶粉調配的空間;為換尿不濕和吸奶的需求提供一個方便相關用品取用的平臺。該操作平臺上方墻面應預留插座,為溫奶器、燒水壺等母嬰小家電預留可能的使用條件,且該插座應在距離哺乳椅一臂范圍內,方便為使用中的電動吸奶器供電。
很多現有母嬰室中設置沙發作為哺乳椅,但沙發坐深尺寸一般都很大,哺乳時很難用到靠背借力,因此建議設置一個專用的哺乳椅,或靠背挺直、坐深尺寸小、帶扶手的單人椅,并提供靠墊可以靈活調整。另外最好提供一個可以腳踏的小板凳,以令使用者的哺乳姿勢更加舒適。
所需臺面的寬和長分別約為0.6 m 和0.9 m,高度為0.8 ~0.85 m,應設有可調節尺寸的安全帶防止嬰幼兒墜落。臺面應無毒易清潔且觸感溫和,通常選用的成品尿布臺材質為高密度聚乙烯。
嬰幼兒座椅方便沒有攜帶嬰兒車的家長使用,通常可令6 個月到3 歲大的嬰幼兒坐在其中,是如選用裝在墻上的嬰幼兒座椅,則需注意墻體應可承載3歲大嬰幼兒的重量,如果僅為輕質墻體或衛生間隔板,則應選用由地面受力支撐的嬰幼兒座椅款式。此外,嬰幼兒座椅需裝配有可調節的安全帶,且在嬰幼兒活動范圍內盡量避免有其他物品,以免發生借力翻出或拖拽吞咽異物的意外。
若成人馬桶、小便器尺寸過高,則幼兒很難獨立使用,使用馬桶時需要家長將幼兒抱上抱下。因此,應設置與幼兒身材匹配的便器,一方面方便家長幫助幼兒,另一方面更是對幼兒獨立人格的尊重,是社會文明的體現。
母嬰室應能滿足上述所有使用要求,可設計為套間,衛生間與哺乳區相對獨立,以減少衛生間異味對哺乳區的干擾,提高母嬰室使用感受。下面以調研的北京某商場母嬰室為例,根據兩種平面布局(編號為A、B)分別進行分析。
由圖1 可見,A 布局的母嬰室內設計了哺乳椅、置物平臺、尿布臺、盥洗區以及衛生間,并且在臺面上方墻面預留了插座,房間內的空間也足以再停放一輛嬰兒車,可以說基本滿足使用需求。
圖1 A 布局母嬰室實景照片及平面示意
該設計優點有:設置固定式哺乳椅,杜絕了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現的哺乳椅被搬走的情況。此外,尿布臺選用了可折疊的款式,安裝在置物平臺上方,提高了平臺的使用效率,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節省了建筑面積。
但該母嬰室仍有諸多不合理之處:衛生間隔斷和門未能從地面至吊頂完全封閉,沒有起到隔絕衛生間異味的作用,且在母嬰室內設置的衛生間,應設獨立機械排風措施;哺乳椅直面母嬰室大門,喂奶或吸奶媽媽的心理安全無法保障,一般來說哺乳區應特別注意隱私,可采用迷路設計或設置方便開合的織物遮擋簾,做到令人放心、安心;哺乳椅尺度不合理,坐于哺乳椅上在后背直立的情況下無法靠到椅背,且沒有扶手、沒有提供靠墊;未設置掛鉤等墻上置物空間;盥洗池僅提供冷水;未設緊急呼叫按鈕,無法為使用母嬰室的人及時提供幫。
如圖2 可示,B 布局的母嬰室內設計了尿布臺、盥洗區,同樣在臺面上方墻面預留了插座,房間內的空間也足以再停放一輛嬰兒車,但由于房間大小的限制,B 布局的母嬰室沒有設計哺乳區,僅能滿足家長給嬰幼兒更換尿布的需求。如此一來,單獨設置該布局的母嬰室實際上造成了建筑空間的浪費,因為滿足更換尿布的需求在公共衛生間中即可完成,沒有必要獨立設置。
圖2 B 布局母嬰室實景照片及平面示意
對于母嬰室,通常人們都會注重在視覺方面的通感設計,如裝修材料和燈光都選用暖色調、在墻面做兒童畫涂裝等令房間看起來溫馨友好[3]。但有很重要的一點卻常被忽略,就是溫度。一是室溫,在哺乳或吸奶的時候,媽媽們的胸部、腹部大多僅著一層單衣,沒有采暖、空調的母嬰室使用體驗不佳,使用者有受涼生病的風險。二是所用設施材質的溫度,在使用過程中會長時間或大面積有皮膚直接接觸的設施,如尿布臺、哺乳椅,應盡量避免選用金屬、石材等觸感冰冷材質。
針對位于辦公地點的母嬰室,提出設置儲奶冰箱的要求,為鼓勵哺乳期婦女回歸工作崗位提供便利條件。現在有很多公司都提供冰箱給員工使用,出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慮降低交叉污染的風險,一個專門存放母乳的小冰箱很有必要。
衛生間是公共建筑中理應設計的功能房間,只需對其稍加設計、改造,即可令其滿足帶嬰幼兒一同出門的家人使用衛生間的需求。衛生間的細化設計可以在節約建筑面積的前提下盡可能為更多人服務,提高建筑使用效率。
針對使用嬰兒車出行的家庭,其家人使用的衛生間隔間應預留嬰兒車停放空間、背包放置平臺、掛鉤、嬰幼兒座椅、兒童坐便器。之所以在已經有嬰兒車停放空間的情況下還設置嬰幼兒座椅,主要是要照顧到一名家長帶多個嬰幼兒出行的情況。在其隔間中設置兒童便器,是考慮到較大幼兒需要使用廁所的情況,方便家長進行照護。
對于選擇用嬰兒背帶攜帶一名嬰幼兒出行的家長使用的衛生間隔間,通常只需要在普通衛生間隔間中增設背包放置平臺、嬰幼兒座椅即可,而這兩項設施均可選用可折疊的款式,一般無需占用額外的建筑面積即可滿足其使用需求。
衛生間盥洗池附近設置嬰兒車停放空間、背包放置平臺、掛鉤、操作平臺、尿布臺,一是與衛生間盥洗池附近本身需要存在的設施和空間重疊,且上述各類平臺均可選擇可折疊的款式,不占用平時使用空間;二是可以方便家長給暫時沒有吃奶需求的嬰幼兒更換尿不濕,把母嬰室所承擔的一部分功能拆解到普通的公共衛生間,將母嬰室的使用時間盡量釋放給喂奶和吸奶這兩項活動,節約建筑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衛生間細化設計在男、女衛生間中均應充分考慮,要為男性家長育兒提供相應基礎設施[4]。如果是既有建筑改造條件實在有限,沒有充足的空間來設置相應母嬰設施,可考慮將其設置在無障礙衛生間中,這樣既滿足了母嬰需求,也提高了無障礙衛生間的使用效率。
以北京某商場母嬰室為例,2 ~5 層每層設置兩間母嬰室,6 層、7 層每層設置1 間母嬰室,共10 間卻僅有兩間可以使用,不可用的情況有:鎖著門未開放使用、被清潔人員占用為休息室、甚至還有改為經營空間在使用。而可用的兩間母嬰室內的衛生間區域又都鎖著門,這就意味著照顧嬰幼兒的家長如果也有使用衛生間的需求,還要攜帶嬰幼兒及隨身物品到公共衛生間來完成。
通過管理應該是更加方便人們使用,如提供紙巾清洗劑等物品、在電子平面導引圖中顯示最近的空閑中的母嬰室。設計時已經解決的問題,由于管理不到位可能會再次出現,給公眾帶來不便。
近年來,多有報道母嬰室被一些無關人員占用的事件,在當今的技術條件下這也不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如通過電子門鎖設置權限,僅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識別碼即可解決。而這屢屢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出現,只能說明公共場所的管理仍舊欠缺服務意識,需加強引導、監管[5]。
母嬰室雖小,卻是社會文明的標志,展現的是社會環境的溫度。2019 年10 月施行的《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9)中納入了對母嬰室建設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缺乏相關細則標準,實際投入使用的母嬰室情況也不容樂觀。而母嬰設施使用率低,與其在社會環境中數量不足、可用性不高、未能給民眾形成穩定的心理預期有很大關系。若母嬰設施成為公共建筑的標配,設計合理且管理到位,那么使用率也必將大為提升。在此呼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及設計細則,實施配套管理辦法,以落實母嬰設施的合理設計和有效投入使用,完善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