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眹@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來自江西工廠企業、院校專家學者等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推動鋼鐵行業碳達峰,對鋼鐵工業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全國人大代表、萍鄉萍鋼安源鋼鐵有限公司煉鐵工程師溫菲認為,鋼鐵行業要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爐料結構、優化產業鏈、優化能源結構。實施燃煤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優化廠內用車的更新換代,提升綠電使用比例。供電企業應該發揮能源電力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作用,為接納更多清潔能源提供有力支撐。
溫菲表示,萍安鋼將積極開展工藝流程再造,減少煤炭消費,同時對自發電設備進行技術改造,進一步節能降耗。通過實施電力替代措施,大力使用清潔電源,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建材集團石城南方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文生,就加大中央和地方資金政策支持,鞏固農村地區電網建設談了自己的看法。
黃文生認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電力需求持續增長,“雙碳”工作穩步推進,新能源快速發展,大型風光基地加快建設,能源轉型不斷深化,電力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能源電力發展面臨新形勢新要求。黃文生表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全方位變革,是極具挑戰性、開創性的戰略性工程,涉及能源電力生產、傳輸、存儲、消費全鏈條,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揮自身優勢、主動變革突破,需要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廣大用戶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支持參與、共同發力。
黃文生建議,從加強頂層設計、提高電力保供能力、推動新能源有序發展、進一步完善價格財稅政策和市場機制、積極支持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五方面入手,將電力系統全環節促進能源轉型的重大舉措、重大工程納入國家規劃,加快落地實施。推動支撐保障電源加快建設,構建多元負荷資源庫,引導電力市場主體主動參與需求響應。加強新能源、常規電源、輸電通道統一規劃,持續增強系統調節能力。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進新技術示范應用,推廣應用新能源云平臺,充分發揮新能源云平臺在碳中和支撐服務中的作用。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對我國能源電力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副校長徐景坤就如何加快科技創新、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談了自己的看法。
徐景坤認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電網是排頭兵。圍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重大技術需求,實施科技攻關行動、加強科技支撐頂層設計是國家電網公司發揮能源電力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作用,全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必要之舉、重要之舉和令人欽佩之舉。
徐景坤認為,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中,技術基礎將從由同步發電機為主導的機械電磁系統向由電力電子設備和同步機共同主導的混合系統轉變。因此,技術創新模式上,也應由以企業自主開發為主向跨行業跨領域合作開發轉變,技術領域向源網荷儲全鏈條延伸。
徐景坤說,江西能源供應中煤電占比高于全國水平,而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資源稟賦在全國處于中下水平。在此情況下,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應以在保證電網運行安全基礎上,全力保障特高壓直流輸入的清潔水電全額消納;挖掘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潛力,推動網源協調發展和調度交易機制優化,做好清潔能源電源并網消納;大力開展儲能技術應用,提高系統調節能力等為科技攻關總體思路,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江西方案提供科技保障和技術支撐。
徐景坤建議,在以科技創新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過程中,應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能源電力技術的融合應用,建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互聯互通、共享互濟的新型電網,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同時,科技攻關應有一定的前瞻性,應注重先進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處理好先進性與實用性的關系,統籌考慮技術研發及落地應用。

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指出要深入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光伏、生物質等清潔能源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認為,農村電網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實施農村電網建設,是加快補齊農村重要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經過多輪的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江西農村電網發展迅速,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隨著鄉村振興工程實施,農村經濟發展力度加大,城鄉電網差距仍然明顯,部分地區距離滿足鄉村振興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因此,還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支持和推動農村電網建設。
支月英建議,國家繼續增加江西農網投資規模,持續完善農村地區電網,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補齊農村電網發展短板,加快鄉村電氣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2018年以來,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加大電網投資力度,建設改造農村電網,助推資溪縣“生態立縣、產業強縣、科技引領、綠色發展”戰略。其中僅對資溪縣烏石鎮新月畬族村即投資100余萬元,通過建設光伏電站、電纜入地、農網省級改造、路燈亮化等措施,讓新月村舊貌換新顏。
“現在村民的用電更有保障了,村容村貌更美了,游客也越來越多,村子上空再也沒有雜亂的電線,天空看起來也更藍了。”全國人大代表、資溪縣新月畬族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蘭念瑛對此深有感觸。
蘭念瑛表示,資溪縣人口少,農村用電量不高,電力線路需要穿山越嶺,因惡劣天氣、樹竹等原因引起的故障停電占比高,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經濟水平相對落后,電網運行管理難度大、責任大。
蘭念瑛認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農村電網范圍不斷擴大,全縣人民的用電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但當前的配電網現狀還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用電需求,迫切需要國家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劃撥專項用于鞏固農村電網建設資金,有利于解決農村地區配網結構不合理、線路設備老化等情況,全面消除農村配電網薄弱環節。
蘭念瑛建議,國家繼續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農村電網建設的重要作用,增加中央資金規模,持續提高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力度,加快推進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更加可靠、安全的農村電網,滿足農村居民的用電需求,助力鄉村振興,讓電能扮靚資溪的綠水青山,使其變成金山銀山。


在“雙碳”政策目標背景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促進農村地區電網可持續發展,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保障。實現農村地區電網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多方協同。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江西九江市新合鎮涌塘村黨總支書兼村委會主任李洪亮建議,加大地方資金政策支持,推動農村地區電網可持續發展。
江西九江農村地區電網面臨大量分布式新能源發電項目集中接入,小水電等劃轉供區電網設備供電能力不足等政策性因素,電網改造需求量大幅增加。九江地處中部省份,存在地方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電網企業經營壓力大、投資能力不足、地方資金政策支持力度減小等客觀情況。因此,在農村電網改造投資方面,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出力。
李洪亮建議,應鼓勵地方資金政策支持。建議地方資金重點支持優化營商環境、電纜工程建設、抗災減災等方面,進一步明確投資界面和資金來源;地方出臺相關政策,簡化電網項目審批核準的流程和環節;在規劃協同、路徑協調、征拆賠償、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優化電網建設環境,形成支持電網可持續發展多方聯動長效機制。

加快農村電網發展、提升供電服務能力、全面推進鄉村電氣化,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扶持農村農業發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黨委書記雷燕琴就如何加大中央和地方資金政策支持,鞏固農村地區電網建設談了自己的看法。
貴溪市樟坪畬族鄉位于武夷山西麓閩贛交界處,被稱為“山腰上的畬鄉”。近年來,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山林資源,樟坪鄉大力發展毛竹豐產林、白茶、油茶、高山蔬菜等種植,加大發展特色民俗旅游,讓畬鄉老百姓過上了小康生活。雷燕琴表示,電力作為支撐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廣覆蓋、強保障、優服務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
雷燕琴認為,要實現鄉村振興,就要抓牢產業、發展產業。畬族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資源,要把鄉愁、美麗生態變成產品,變成生產力,變成財富,就需要包括電網在內的強有力基礎設施支撐。比如畬鄉的原生態山貨、農產品,只有通過深加工,才有機會走出大山。畬鄉要發展住宿、餐飲、娛樂一體的文化旅游,要打造特色燈光秀表演等,才能實現讓遠方的客人慢下來、留下來、住下來。她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江西農村偏遠鄉村配電網的建設,讓山里享有和城區一樣的高質量穩定電網。
雷燕琴表示,貴溪市是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分布式光伏開發預計裝機容量高達150兆瓦。而現階段貴溪市農村電網接納承載力還有待加強。她建議,在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的同時,國家也應同步下達配套資金進行配電網接納承載建設。通過夯實配電網接納承載力建設,充分發揮分布式光伏發電效能,助推經濟發展的同時護佑江西的青山綠水。
電網是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供電保障與服務關系經濟發展大局、關系百姓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求保障民生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用電。“保安全、保供電、保民生,全力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用電需求?!奔仁谴砦瘑T關注的熱點焦點,也是國家電網的使命初心所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景德鎮市梨樹園社區黨委書記余梅就關于進一步強化保供舉措,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談了自己的看法。
余梅表示,電力供應要以安全供電、優質服務為主線,優化調度運行功能,構建集約高效、專業融合的電網運行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調控中心作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余梅認為,在發電并網方面,為適應“雙碳”要求,在保持傳統火電、水電穩定并網發電基礎上,提升新能源并網調度運行管理水平,實現新能源高效消納,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建立高精度、高可信度的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為高比例新能源并網優化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另外從源、網、荷、儲、市場等多方面發力,建立適應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納機制,建立完善新能源消納通道。
余梅表示,在電網運行過程中,要強化全網統一調度,合理安排運行方式。負荷高峰期間,原則上不安排影響供電能力的檢修工作。要加強生產、基建施工等風險管控,及時排除消除設備隱患,確保設備安全運行,提高供電保障能力。要堅決守住民生用電底線,堅持“需求響應優先、有序用電保底、節約用電助力”,積極完善有序用電方案,全力保障居民、公共服務和重要客戶用電。
余梅建議,在目前電力需求增加,保供要求不斷提升的前提下,需要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與設備運用到電網調度系統中,推動電網調度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在提高電網調度效率的同時,應積極推動數字智能技術與電網調度技術融合應用,強化保供電手段,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交通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裝備中心模具車間黨支部書記、袁政海班組名譽班長、模具鉗工袁政海,就如何加快科技創新,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談了自己的看法。
袁政海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充電技術快速提升,標準體系逐步完備,產業生態穩步形成,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輻射面積最大、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但快速發展的背后仍存在居住社區建樁難、公共充電設施發展不均衡、用戶充電體驗有待提升、行業質量與安全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等突出問題,亟需加快相關技術、模式與機制創新,進一步提升充電服務保障能力。
袁政海認為,政府相關部門要對充換電設施配套電網用地、管廊通道等資源予以優先保障,合理提高預留標準,出臺延伸電網投資界面實施細則。供電企業應加大電力接入服務保障支持力度,做好電網規劃與政府充換電設施發展規劃的銜接,加大充換電設施配套電網建設力度。物業服務單位、社區管理單位應積極配合用戶安裝充電設施,并提供必要的協助。充電設施業主、物業服務單位、社區管理單位、售后維保單位應及時加強充電設施安全管理,及時發現、消除安全隱患。多方協力,為充電企業和消費者個人報裝和使用智能充電樁做好服務保障。
袁政海建議,下一步應鼓勵新能源車與新能源融合綠色發展,結合分布式光伏建設,推動新能源與充電相結合的新型充換電場站建設,實現綠色電力多向互動和靈活高效利用,提升新能源消納比例,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支撐。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電力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關系更加緊密。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是重要的民生之一,須臾不可或缺。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進順村黨委書記羅來昌建議,適度提高城市電氣設施設防標準,提升城市防災抗災和民生用電保障能力建設。
羅來昌認為,目前,國家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仍不完善,部分地區單電源供電小區比例高、建設標準低,防災抗災能力不足。例如:國家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未對住宅小區居民生活負荷和建筑高度在27~54米的高層住宅保安負荷作出雙電源(回路)供電的強制性規定,開發商在新建住宅小區時為節省投資往往采用單電源供電,導致單電源供電小區比例較高,發生自然災害或故障時,易引起整個小區停電。
羅來昌建議,應修編《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等國家標準。研究適時將城市大型、高層住宅小區居民生活用電負荷參照二級負荷采用雙電源供電,提高居民生活用電安全可靠供應水平。借鑒福建、河南等地方標準,推進國家標準修訂,明確新建住宅小區等民用建筑配電設施不得放置于地下,且選址應高于當地防澇用地高程,降低水淹受損風險。由地方政府主導,對不符合防澇要求的地下配電站房遷移改造進行政策支持,推進住宅小區配電站外部電源快速接口全覆蓋,提升應急供電快速響應能力。
信息來源:綜合新華社客戶端、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社、中國能源報(網)、國家電網報、中國電力報、大江網、電網頭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