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 鐘 樺 龔炫萱 章桂林 陸 帥 楊明民 余 群 朱欽媛 張 領

陶濟發今年46歲,是國網萍鄉市上栗縣供電公司金山供電所的客戶服務班班長,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20年他所在的金山供電所成為該公司第一批響應號召成立自主實施隊伍的“先鋒隊”,陶濟發本人擔任自主實施項目施工負責人,以10千伏趙煤#1線白合1#公變-1新建工程作為第一個自主實施項目的試點。
“這些年擔任班長以來,大多數時候我都是以‘工作負責人’這一‘監護者’的身份參與配網建設,很少親自上陣。加上我們隊伍里還有新進大學生,有的連桿子都沒有爬過。一開始我還是有些擔心的,怕啃不下來這根硬骨頭。”陶濟發實話實說。
由于隊伍是新拉起來的,部分同志對現場的實際操作并不是很熟練,尤其是新分配進來的大學生基本屬于“零基礎”,亟待“磨合”。為此,陶濟發專程邀請了工程建設專業的老師傅進行指導,組織大家對老師傅們安裝熔斷器、瓷瓶、橫擔、拉線等基本作業流程進行觀摩。
“磨刀不誤砍柴工。雖然一開始我們參與度并不高,多數時候都在觀摩學習,摸索實踐,但順利‘出師’后大家的技能水平明顯得到了提升,熬過‘磨合期’的我們真正成為了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陶濟發對自己帶領的這支隊伍感到很自豪。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上栗縣10千伏趙煤#1線白合1#公變-1新建工程一戰,如期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在一次次的實踐鍛煉中,隊伍的技能提升了,信心也上來了。
2021年萍鄉市“天工杯”電力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中,陶濟發獲得了配電專業個人“一等獎”的好成績。
“我能拿到‘天工杯’第一名的好成績,多虧了在現場得到這么多的鍛煉學習嘞!隊伍里的青年員工也在迅速成長,相信下一屆‘天工杯’的一等獎就會在他們之中誕生!”陶濟發興奮地說。

聯泰尚城小區曾經是紅谷灘區域“難啃的骨頭”,小區4000多戶客戶,既有學校又有商業,用電負荷較大,給供電服務帶來不小壓力,改造“箭在弦上”。
1月23日凌晨1時左右,聯泰尚城小區“雙環網、雙接入、配變低壓聯絡”供電模式改造正式啟動。待雙回路高壓柜更換好后,國網南昌市紅谷灘供電公司自動化班的班長吳彬帶領自動化班兩名青年員工自主實施遙測、遙信、遙控一氣呵成,隨著最后一步在DTU上做好三遙配置,主站能對聯泰尚城小區高壓柜開關遠程控制分合。在此次聯泰尚城配電間改造中,改造停電時長控制在1分鐘以內,基本實現停電零感知。老百姓豎起大拇指稱現在電網越來越好,這么大的工程改造竟然感覺不到停電。
在尚城改造后的第一次班會上,吳彬道出了自主實施帶給自己的轉變。作為一名年輕的班長,過去總覺得自己差一絲自信。工程不聘請外協施工隊伍后,什么活兒都得自己做、自己鉆研,慢慢地,自己在施工中找回了自信。一個個攻堅任務成功拿下來之后,大伙更加相信,“我們不比別人差,外協單位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到。”
3月,新一輪的應知應會考試即將開始。吳彬把參與自主實施的每一次復盤帶入到復習中,每一道題賦予了自己的思考。自主實施成為了應知應會考試的起點,尋找到復習的盲區、堵住了錯題的漏洞,用實際工作補齊了復習中對難以理解問題處理的短板。

曹開軒,國網江西柘林水電廠檢修車間電氣檢修班副班長。過去,班組工作量不飽滿,在人多事少的情況下,他一直跟著班長打下手,獨立動手實施改造的機會很少。近年來,柘林水電廠積極響應公司號召大力開展“生產技改大修自己干”,讓年輕的技術骨干有了更多“揭榜掛帥”的機會。
“我們來援疆,除了幫助受援醫院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外,還要輻射帶動周邊基層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做到優勢醫療資源下沉,為邊疆各族群眾提供精湛、優質的醫療服務,為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積極的貢獻。”這是陳正副院長常說的一段話。□
2021年,在A廠1號機組大修同時,穿插著B廠廠用電饋電柜改造以及5、6號機組封閉母線空氣循環干燥裝置改造兩項自主實施改造項目。面對多項任務同時開展、班組人員緊張情況等挑戰,曹開軒沒有退縮,毅然挑起重擔,結合新設備圖紙,編制詳細、全面的施工方案。大到設備布置擺放,小到管路鋪設、尺寸數據測量,他都親力親為,確保在施工前期確實落地,讓班組可以順暢作業。
談到這些年取得的進步,曹開軒不無感慨地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干’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它讓我擺脫依賴心理,結合施工過程的點點滴滴,邊施工安裝,邊對設備深度學習,在實踐中練出了真本領”。
2020-2021年,曹開軒先后作為電氣負責人全程參與二號機組設備更新改造,作為項目副經理參與實施洪屏電站四臺機組檢修等工作,逐漸對設備的原理結構及基本操作、故障排除等各項技術了然于胸。
通過“自己干”,曹開軒迅速成長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青年技術骨干,也激發了他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動能。
在平日工作中他發現,發電機集電環運行過程中碳刷的影響程度較深,長期運行、嚴重情況下集電環表面會形成電灼傷、劃痕情況。他通過多次試驗和實踐,摸索出來一套集電環碳刷研磨操作法:通過在集電環基座上安裝可拆卸固定性專用裝置,使碳刷與集電環能充分接觸,在機組空轉時對碳刷進行研磨,大大縮短了以往人工研磨碳刷所消耗的時間,降低集電環長久運行的故障率。該操作法被九江市總工會以“曹開軒集電環碳刷研磨操作法”命名并加以推廣。

“注意,把拉線拉直,系好安全帶,做好安措再上桿。”“搬運材料,注意輕拿輕放。”3月16日,春暖花開,在楊溪鄉自主實施改造拆舊現場,國網鷹潭市余江區供電公司自主實施隊伍負責人陳建新正在現場指揮作業。
出生于1976年的陳建新,今年已經46歲了,目前是國網鷹潭市余江區供電公司自主實施隊隊長。2019年陳建新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響應省公司自主實施自己干的號召,他主動申請參與自主實施項目工作。
已經起步,就主動出擊。陳建新從頭開始,平時他主動鉆研,解決了自主實施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為了減少對用戶的用電影響,常常在凌晨就趕到現場開展工作,他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下雪天在畫橋開展的10千伏畫橋線自主實施改造工程。
去年年末,余江區畫橋高公寨地區陸續出現大降雪,然而,10千伏畫橋線自主實施改造工作正處于最后收官期,為了防范因積雪覆蓋引起樹竹倒塌壓壞線路,陳建新帶領自主實施隊伍一起趕往現場。
由于線路位于山區,道路崎嶇不平,天空又飄著小雨,寂靜的鄉村伸手不見五指,山里的冷風吹得人身上涼嗖嗖的。加之車輛無法上山,陳建新和隊員們只能徒手搬運材料一步步搬運到山上。
“這里線路復雜,還要提防當地的村民布設的防獸陷阱,再加上積雪覆蓋,路面濕滑,上山的時候一定要萬分小心。”“打起精神來,手拉手,不要滑倒了。”在爬山的過程中,經驗老到的陳建新反復叮囑,邊走邊提醒身后的隊員。
終于到達了10千伏畫橋線36#桿,大家顧不上身上的疲憊,立馬就投入到工作中去。就這樣,他們連續兩天奮戰在山里,渴了就喝一些雪水,困了就靠在石頭上休息。為了節約時間,大家晚上也沒有回家,就在所里留宿一晚,提前完成了該條線路的自主實施工作任務。

通過近兩年來的自主實施,陳建新表示:“以前在機關的時候,去基層現場的機會少,對設備線路了解不夠清楚,通過參與自主實施項目,讓我對公司的供電線路設備更加了解,工作起來更有底氣。”

涂彌震說,參與配電網自主實施以來,是他成長最快速的時期。
身為國網萬安縣供電公司團委書記的他清晰地記得,2020年10月31日,是他組建配網建設自主實施青年突擊隊第一次現場參與自主實施的日子。雖然之前在運檢班工作過并有一些基本業務技能,但當他第一次參與自主實施看到與他年齡相仿甚至更為年輕一些的青年員工已能獨立完成作業項目時,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技能“恐慌感”。同時,帶領著一幫年輕人,到了現場,點多面廣,人員調度,車輛協調,干什么怎么干?一整天下來,身體疲憊,精力不足,好像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他有些沮喪。
畏難是一種本能,但如果只想著逃避,那步步后退的結果就是讓自己喪失解決問題的能力。涂彌震深諳其理,回去后,他細細回想當天出現的各種問題并一一擊破。因大部分青年員工日常工作較為繁重,所以青年員工自主實施的參與均在周末進行,為方便快速召集青年員工參與自主實施,他創建了“自主實施青年當先”微信群,每次作業提前在群內招募,根據施工計劃,反復揣摩工作任務,與現場負責人、供電所所長溝通,根據現場情況,合理安插人員。為了帶好頭,每一次,他都全過程深度參與,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業務水平與技能水平飛速提升。
幾次實操下來,青年員工們都能全程參與現場物資搬運及協助監護等輔助性工作,甚至部分員工已完成了從桿下的“觀望者”到桿上的“操作者”身份的轉變,成了自主實施上的“新力軍”。
同時,在他的引領下,這支43人的青年隊伍不斷被激活。每一次招募一發布,大家都爭先恐后報名,參與度越來越高。他們的表現,也得到了大家的稱贊。
自主實施以來,涂彌震共組織、參與了38次自主實施工作。他說,每一次的自主實施都是一次成長的過程,每一次與它較量的過程中,都發現一個更好、更強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