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 林莎莎 曾 知 劉軼群
在自主實施一線,有這樣一群“女漢子”,她們不施粉黛,不畏嚴寒酷暑,不畏艱辛,用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為公司發展和電網建設做出貢獻。


黃樅榕,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一名90后女生,景德鎮昌南電力勘測設計有限公司五級職員,主要負責電力工程設計工作,是景德鎮公司第一個女性注冊電氣工程師。
電力工程設計是電網建設,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到電網系統及用戶的安全穩定運行。黃樅榕認為,設計絕對不是紙上談兵,自己的事必須得自己干,只有依托工程進行學習和提升,通過結合實際工程進行總結分析,才能提高技術水平。
2021年是景德鎮電網“十四五”開局之年,名坊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又被列入景德鎮市“5020”項目重點工程。工程建設,設計在前,名坊輸變電工程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接入系統困難,憑借從前的設計經驗,知道這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黃樅榕想,雖然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但挑戰才能激發潛能,才能使自己的設計功底得到提升。為此,在名坊工程前期,黃樅榕查閱各種資料,多方了解相同工程案例,和同事們奔赴外地進行調研學習。回來后,她不分晝夜地畫圖,將學習到的設計理念和該工程的特點相結合,做出合理的設計方案。通過連續一個多月的仔細研究、認真鉆研,她和她的團隊提出了8個接入系統方案,并進行深度的經濟對比分析,最終確定了最優方案。她們提出的名坊配套10千伏出線采用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的方案,有效降低了發生電纜擊穿現象。
越干技術水平越高。黃樅容始終認為,從實際工程中汲取的經驗越豐富,對電網員工特別是青年員工是一種極有幫助的鍛煉。

“主任,我有信心能完成這次的自動化工作任務!”在贛州500千伏變電站省調接入網非實時縱向加密裝置版本升級工作現場,入職不滿兩年的青年女員工魏藝君主動請纓。
入職以來,魏藝君多次全程參與調度數據網改造和自動化消缺工作。從一次次的實戰中,她收獲了更多的自信。
此次改造項目中,只見魏藝君在工作負責人的監護下,熟練地將調試專用計算機與加密裝置建立連接,備份策略、升級版本、證書更換、隧道測試、業務核對等各項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細密的汗水布滿了額頭。歷時3個小時,縱向加密裝置升級工作順利完成。
繼保專業出身的魏藝君是超高壓公司自主實施跨專業“轉型”融合的受益者之一。近年來,超高壓公司積極推進運檢項目自主實施,按照核心業務自主實施全覆蓋的原則,采取小型低風險項目小班組主人制實施、較大高風險項目大班組工區化方式,將青年員工充實到大修技改自主實施、定檢消缺現場,全方位提高一線員工技能水平。結合實際崗位需求,將崗位技能培訓納入新員工培育計劃,鼓勵一線員工立足繼電保護專業,逐步向自動化、直流、計量等多個專業全方位發展,多專業技能融合。工作負責人成長周期由4-5年縮短至2-3年,實現了從補員向強員的轉變。
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自2020年入職以來,魏藝君已參與完成3臺縱向加密裝置升級、調度數據網擴容以及多項自動化消缺工作。“剛開始有些生疏懵懂,后來漸漸駕輕就熟,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補短板、強本領的實踐過程。”魏藝君感慨道:“自動化項目自己干,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達到知行合一。”

周瑾是國網新余供電公司為數不多的女班長之一,她所帶領的調控中心主網自動化運維班現有班員7人,其中女班員5人,是一個高學歷、高素質的學習型班組。運行班組負責新余地區調度技術支持系統主、備用系統及相關輔助系統等十余套系統的建設和日常運維管理,以及新余地區129余座廠站9.2萬信息點的維護,是電網調度、監控的“千里眼、左右手”,其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主實施推行以來,周瑾和班組員工明顯感覺到,實操鍛煉機會多了,業務水平提升更快。
2022年年初,有5個新能源電廠數據需要接入主網調度控制系統并完成遙測、遙信、遙控、遙調“四遙”聯調。時間非常緊張,原本一廠(站)一周的接入工作時間,現要求在三日甚至兩日內完成。周瑾立馬投入緊張的工作中。她一改日常單點單人作業的分工模式,整合班組資源,組織開展“立體作業”,由多點多人協同進行。在周密組織下,大家分工協作,完成了繪制一次接線圖、通道調試、點表錄入、繪制間隔圖、與廠(站)端“四遙”聯調、問題消缺等一系列復雜繁瑣的工作,并提前一周時間完成任務,保障了5個電廠按時投運。周瑾感慨道:“每一次實戰,都是一次難得的練兵,很多東西只有親身參與其中,主動去思考、去解決,才能真正學有所獲。”
近兩年來,新余公司新增了調控云、網絡安全等多套業務系統。一開始班員們并不熟知這些新系統,但在自主實施的大環境下,大家求知欲望更強。周瑾因勢利導,組織大家利用工休時間“充電”,邀請專業技術人員以現場講解、網絡授課等多種組織培訓。通過理論學習、現場觀摩、實踐操作,大家的技能水平顯著提高,做事更有信心和底氣。

上班需從尋烏縣城驅車75分鐘跋涉70公里到最偏遠的丹溪,帶著所里師傅們爬電桿,一肩扛起近70斤的瓷瓶爬山,冒雨連續22個小時組織搶修……看似柔弱的身軀,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她就是國網贛州市尋烏縣供電公司丹溪供電所所長——朱慧娟。
2007年參加工作的朱慧娟,一直都在辦公室、黨建部等機關部門工作。2019年底,省、市公司傳來鼓勵青年員工到一線成長歷練的號召,看著同事們紛紛響應,身為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部)副主任的朱慧娟受到極大觸動,主動申請到基層供電所工作,成為了尋烏縣公司最早一批從機關到基層的員工。同年8月,她又通過崗位競聘,來到了尋烏縣公司最偏遠、最艱苦的丹溪供電所任所長,成為國網贛州供電公司在崗的第一位女所長。
初到丹溪所,所里的情況就給了信心滿滿的朱慧娟當頭一擊。由于丹溪所是新成立的供電所,所員以轉崗人員居多,綜合實力水平較低,而受制于丹溪地處偏僻、電網薄弱的現狀,要把各項工作做好絕非易事。同時,還有不同的聲音傳來:“她一個女的,還是從機關來的,能把生產管好嗎?”
面對質疑,朱慧娟沒有退縮,她骨子里的那股“韌勁”反而被激起。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她主動帶頭學習,帶領所里員工把握省市縣公司每一次全員抽考學習機會,充分利用全員抽考培訓,通過組織班組微講堂學習等形式,不斷提升員工們的技術技能水平。在她的帶領下,她和所里三名轉崗人員順利取得了電工證及特種作業操作證(高處作業)。
有了資格證書,朱慧娟覺得自己的底氣和腰桿更硬了,所里員工有了技術打底,開始甩開膀子加油干。于是,她帶著大家投身熱火朝天的自主實施現場,她面對十幾米高電桿,毫不猶豫地登上電桿更換瓷瓶、上螺帽、緊螺絲,每個動作都操作得熟練又到位,絲豪不遜男同志。
看到滿身拼勁的朱所長,所里再沒有了質疑的聲音,只有滿滿的佩服。大家增添了干勁,當年10月,丹溪所就實現了零工單零跳閘目標。看著一手一腳干出來的業績指標,大家伙都深受鼓舞,所里形成了濃厚的“比、學、趕、超”的氛圍。
2021年以來,朱惠娟帶領丹溪所員工對井頭01號等五個臺區進行了配電網改造的自主實施,不僅解決了電網問題,節省了投資,更加鍛煉了隊伍。小小一個供電所,卻因為自主實施的推廣有了廣闊的天地,朱慧娟用自己的青春芳華,綻放出逐夢的美麗花朵。


她叫蔣喜梅,是“95后”,是電網青年員工,是團支部書記,也是國網樂安縣供電公司基層供電所中唯一的一位分管營銷的女副所長。
2017年22歲的蔣喜梅參加工作,之后她先后在樂安縣公司發展建設部、營銷部、黨委黨建部等部門任專職。2021年5月,她從本部機關來到基層供電所工作成為一名供電所的所長。然而,這位短發姑娘最初并不被所里的前輩們“看好”。
身為最初的基層“小白”,蔣喜梅第一次跟師傅來到現場排查高損臺區,本來對專業知識信心滿滿,結果在現場看見老城區復雜的線路,也不懂得怎么判斷,只能傻站在一旁,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
“一勤天下無難事,要讓大家信服,就得把本領練到家。”這句話在她心里默念了無數次,她決定跟著老師傅們好好學。
為更好更快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蔣喜梅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白天工作,夜里挑燈學習營銷專業知識。每次排查異常臺區都跟著師傅們一起,不懂就問,百分百地投入工作。針對異常臺區逐個梳理用戶電量,直奔現場逐條下戶線、逐個表計進行核對,半年的時間治理摸排異常臺區105個。通過努力,2022年1月,城區所年初的12臺月線損異常臺區已全部清零。大家對這位新上任的女副所長刮目相看。
2月11日,2022年春節寒潮中的一天,城區所接到這樣一通電話,七旬老人曾光亮反映家中電費異常。電話里,老人不顧解釋,情緒很是激動。蔣喜梅一邊平息對方情緒,一邊在系統里調取電費電量數據,并打印好明細,和臺區管理員往用戶家中趕,通過系統數據和用戶電費截圖對比,及時查找到電費異常的原因,解開了老人心中的電費“疑團”。曾光亮老人向蔣喜梅一行人連連致謝。
成為一名供電所的所長憑著一股子韌勁,蔣喜梅任職的城區供電所2021年實現全年零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