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本文以廣電行業業務模式為研究主體,對審計工作采用遠程模式進行初步分析,闡明實際工作中需要關注的重點,為遠程審計模式進行系統性推廣和發展提供實踐探索和參考依據。
[關鍵詞]遠程審計? ?廣電行業? ?運用研究
一、遠程審計的必要性
(一)宏觀環境分析審計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電子辦公系統已成為全球化、網絡化時代的必然要求。內部審計工作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以發展初期的現場手工查賬方式為例,無論從效率性、準確性、便利性方面都已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業務運行的新模式、技術手段的創新既推動著內部審計工作模式的適配性,同時也是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的有效路徑,影響著審計發展的方向。
(二)微觀環境分析審計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業務層面,內部審計工作需要緊密圍繞單位業務發展和重要風險領域開展工作。通過全面梳理本單位業務模式和風險點,針對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規范、執行不嚴格、監管不到位等現象,審計工作一方面采取嚴格督促相關部門修訂相關制度、規范工作流程、推進信息公開等手段,另一方面,在審計過程中采取多種措施使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改善。在技術層面,信息化辦公系統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條件與變量,快速識別信息,作出提示或判斷,利用網絡平臺流轉留痕和數據分析處理技術手段,對龐大的數據源進行整理提煉,節約時間和制作成本,是當代辦公的高效助手。內部審計部門可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逐步構建審計工作系統,實現“強監督、重服務、促規范”的職責定位,逐步由合規性審計向風險導向審計、前瞻性審計轉變,由控制資金風險向控制決策及管理風險轉變。
二、遠程審計在廣電行業的運用研究
目前遠程審計對于整個廣電行業并不是十分普及,只有特定事項或特定區域會適當以遠程+現場的模式開展審計工作。廣電行業特點為業務遍布全球、全產業鏈模式、多數項目時間緊任務重,通過遠程模式實施內部審計時應聚焦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實現遠距離審計操作。二是滿足經常性、及時性的監督需要。結合既有審計經驗和業務樣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深化遠程審計在廣電行業的運用。
(一)按需制訂審計方案
審計組需根據審計對象的信息化程度,制訂審計方案。比如,審計對象業務信息化的程度比較高,發展較為成熟,則通常會有具備標準化的系統接口或導出模式,審計組則可以直接通過信息系統對接;已投入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不具備符合標準的數據接口的,審計組則需要先將資料進行導出再轉換成所需格式,或者在本地先轉格式后輸出;審計對象信息化程度不足,則以審計組關注的維度、顆粒度為核心,提前編制制式表單,發至審計對象,使其按要求整合信息填報。根據審計方案預設的結果采集數據,可減少無用數據的干擾,有助于提高審計效率。
(二)扎實做好資料取證質證工作
加強電子數據分析,運用“線上分析+線下驗證”模式,推進審計信息共享,借力科技賦能。一方面,審計對象所提供的電子數據需滿足審計要求,并對其真實性、有效性負責。審計對象應根據審計發出的資料清單,向審計組提供與財務收支賬簿、經營決策程序文件、工程建設全周期成果文件等相關的電子資料及相關系統后臺日志;在網絡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配合審計組實施聯網審計。在現場審計階段,審計對象要為審計組開展數據審計部署必要的網絡環境。另一方面,審計組如果對提供的電子數據存疑,應及時進行質證。核實相關文檔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對相關機構、經辦人進行復核,對相關系統生成的數據真偽存疑時,可在仿真環境中模擬業務進行穿行測試,也可將審計對象正在開展的業務作為測試樣本,通過提出測試方案,在監督下操作,以消除疑問。對線上分析發現的重大疑問和線索,制訂具體驗證方案,考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扎實做好取證質證工作,為后續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礎。
(三)創新審計工作體制機制
適應信息化、數據化新形勢要求,提升審計隊伍工作能力水平,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審計獨立行使監督職責的制度保障,建立現代化管理理念和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等法律法規,緊密結合內部審計工作的定位和發力點,獨立行使審計監督職責的同時服務大局,提高服務效能,完善制度,健全有利于保障和發揮審計監督職能的審計管理體制,用制度保障遠程審計的執行力度和權限;進一步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按照新時代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建立適配審計業務特點的團隊建設管理體系,以人為本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升團隊整體能力和水平,為保障審計業務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四)分類建立審計數據庫
1. 審計依據庫。審計依據是審計作業的客觀尺度,依據運用得是否適用和準確直接影響審計公信力。在開展審計工作前,應建立長遠持續的工作機制,將以往審計項目不斷積累的審計依據,以及即將開展的審前調查所涉及的法律法規等資料收集歸檔,按照審計類型、適用區域、適用時期等不同維度建立資料庫,充分挖掘經驗價值,通過標簽化管理,方便快速查找,同時注意資料的更新。
2. 審計價格庫。審計工作經常涉及對資金的確認與評價,建立審計價格庫可以充分發掘數據的潛在價值。比如,工程審計涉及主要材料及設備的價格,以及各項經濟指標。這些審計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應統一摘錄,定期更新,為今后類似項目提供橫向對比指標。
3. 審計問題庫。做好審計規劃,抓好審計普遍性與典型性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或降低風險的有效建議,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常新長效,適應審計全覆蓋的要求,推行“一審多項”“一審多果”形式,促進成果運用。真正運用數據,逐步建立和積累審計分析模型。
三、遠程審計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一)問題
1.不具備聯網審計的條件和環境。目前很多單位運行的各業務系統間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島”現象,還不具備聯網審計的條件和環境。很多企事業單位已經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在積極解決堵點,逐步實現互聯互通,但目前對分散的信息資源未實現統一管理和使用,未形成一個有效的信息共享鏈。
2.審計系統與業務數據耦合關系有待提升。一方面,內部審計要服務業務,量體裁衣,如果業務信息化程度較高,而審計信息化的建設與既有系統相比較晚,則需要一些過程適配業務訂制方案,掌握各項業務數據規律。目前還難以實現對所有業務數據的采集和清洗。另一方面,新聞制播、媒體融合、技術創新等廣電領域都具有發展迅猛的特點,審計工作需要持續創新、同頻共振,才能匹配業務的發展,發揮監督與服務的實效。
(二)對策
1.發展格局。推動業審融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基本方針,應積極適配業務的運行模式和發展規律。在審計對象會計和業務系統普遍實現信息化的前提下,遠程審計的實現與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
2.建立審計成果和信息共享機制。汲取優秀審計項目成果經驗,是促進業務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可以加強與同行業、同系統的優秀團隊進行經驗交流,通過分享案例,借鑒經驗和技術,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加強與本單位及下屬企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交流,深入推動審計工作一盤棋。
3.創新審計技術方法。構建大數據審計工作模式,用科技驅動創新,擴大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在歸集數據、分析數據、查找疑點、輔助判斷等方面,向科技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及時掌握行業領先技術,充分運用到審計工作中,提高審計的精準度和時效性。
四、結束語
遠程審計模式的出現為降低審計在現場實施的要求、提高非現場審計效果提供了可行指導,當前正在被推廣運用。在遠程審計的新模式下,應結合審計對象所處行業的特點,不斷提升審計效能,踔厲奮發,深耕內審新作為。
(作者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郵政編碼:100859,電子郵箱:zhangjia@cctv.com)
主要參考文獻
[1] 胡曉明,陳建平.以Excel作為CAATs工具實施會計分錄測試[J].中國注冊會計師, 2021(8)
[2] 黃春龍.對新冠疫情防控下中小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推進的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 2020(8)
[3] 謝卓力.非現場審計數字安全體系構建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