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偉健
案例背景
貸款用途既是監管部門監管的重點,又是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農商行)審計的重點。真實的貸款用途是確保農商行貸款資金安全收回的前提。不管是企業貸款還是個人貸款,貸款資金一旦未按約定用途使用或者用途作假,風險隱患就埋下了種子。一般而言,個人以虛假用途從農商行取得貸款,支付給交易對手后,往往被其挪作他用,他人成為實際的貸款資金使用者,這是典型的借戶貸款。借戶貸款是農商行產生信用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農商行內部審計部門在授信業務審計中始終應將審計對象是否存在借戶貸款作為審計的重點。J農商行內部審計部門于2021年5月8日起對C支行行長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發現存在借戶貸款的情況。
審計過程及主要方法
(一)一組數據引警覺
審計組成員小張在審前調查階段,在調閱C支行個人貸款風險分類臺賬時,有一組數據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這于2019年12月9日至2019年12月13日發放的32筆裝修貸款五級分類均為關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是不是貸款不是用來裝修的?還是……”。小張從事審計工作已有5個年頭,現已成為內部審計部門的業務骨干。他思來想去,認為事情不會這么簡單,其中很可能存在問題,于是,小張針對此事,制訂了審計方案,決心要搞個水落石出。經過反復思考,小張將制訂好的審計方案,向審計組主審和組長作了匯報,主審和組長對其制訂的審計方案予以肯定。同時,將這一情況向內部審計部門張總進行了匯報,張總要求大家一定要將問題查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子出在哪。
(二)科技助力大數據
這些貸款究竟去哪里了?如果用于裝修,那么是由誰承擔這一裝修任務的?這一問題小張在方案中已明確了審計思路,即借助非現場審計系統,將J銀行多個客戶的貸款資金受托支付到同一個賬戶的數據導出來。經過數據整理后,脈絡漸漸清晰,這32筆裝修貸款加上3筆經營性貸款(與裝修消費貸款同期發放)都受托支付給同一個人——李某某,貸款金額合計1380萬元,其中3筆經營性貸款是J農商行下屬的E支行發放的,合計255萬元,用于購買鋼材。這35筆貸款均受托支付給同一人嗎,還是其中3筆是另一個李某某呢,這個李某某是何許人也?調閱信貸管理系統,由于授信、用信報告太簡單,對李某某只提到從事裝修業務,具體經營的公司名稱未提及。小張懷著試一試的心情,將李某某姓名輸入信貸管理系統,原來李某某在J銀行營業部曾辦理過貸款業務,他經營××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除了3筆經營性貸款和其不搭邊外,32筆裝修貸款從形式上看,也說得過去,但果真如此嗎?小張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還得順藤摸瓜。
(三)深入了解理思路
第二天上午,主審老孫一進辦公室,就問小張,搞清楚了嗎?小張簡單向老孫作了匯報,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隨即,他和老孫去了C支行,向這32筆貸款的經辦客戶經理小周了解情況,小張簡單介紹了事情經過,并向小周詢問這32筆貸款是否都用于裝修房屋,貸款期限為何這么長,都是10年期?小周平時心直口快,這時卻顯得有點吞吞吐吐,與平時似乎判若二人。小周說:“我確實也不是很清楚,因為這些業務是我們李行長介紹過來的,我只是經辦一下而已。”
老孫和小張找到了C支行李行長,說明了來意。李行長說:“這些貸款確實是我叫小周辦理的,這個李某某我也不認識,是我們存款大戶介紹過來的,當時我覺得零售業務各項指標,我行完成得不是很理想,有人介紹業務正是求之不得。現在看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所有業務必須講合規,嚴格按操作流程辦理。”老孫表示同意。李行長又說道:“我們向這32戶借款人已下發了逾期貸款催收通知書,但他們只是口頭答應要來歸還。”
從C支行回來后,老孫和小張向審計組組長作了匯報。針對目前狀況,審計組組長認為應找到借款人去了解背后的原因。
(四)蛛絲馬跡找方向
老孫和小張當天下午就和客戶經理小周一道先去找了二位30歲左右的借款人。小周說明來意,并作了簡單介紹,并問了他們貸款資金是否確實用于房屋裝修,他們都說是的,但問他們是否可以到所裝修的房屋處去看一下時,卻又找理由回絕了。就算是用于裝修,為何不還貸款本息呢,老孫隨后問道,他們的理由差不多,都說近期手頭緊,以后有了會還的。
看來一無所獲,怎么辦呢?老孫覺得是否可從年齡較大的借款人身上著手,或許會有新的收獲,小張表示同意。于是,他們一行三人找到了50歲開外的“老李頭”,“老李頭”經營著一家五金店,“老李頭”是個遠近聞名的老實人,他也向C支行貸了30萬元裝修貸款。他認識小周,知道他們來意。沒等他們開口,他先說道:“你們是為催款一事來的吧。”老孫說:“騙取銀行貸款是違法行為,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貸款資金是不是由他人在使用!你可要實話實說。”“老李頭”明顯緊張,吞吞吐吐地說:“事到如今,我也不隱瞞了,這個貸款確實不是我用的,由李某某使用了,至于他具體用到哪里,我確實不知道。我兒子原在其裝修公司上班,是我兒子要我貸款的,并說貸好后資金轉給李某某,貸款本息會每月轉到我招商銀行的借記卡內,并給了我5000元好處費。但從今年4月起就未將還款轉給我,所以就逾期了。”從“老李頭”店里出來,已快到下午5點了。要把事情弄清楚,只能先找到貸款實際使用者李某某了。
(五)乘勝追擊終有果
第二天上午一上班,他們三人就急匆匆地趕往李某某所在的裝修公司。剛好一個年輕人從公司里面出來,小周問他:“李總在嗎? ”這位年輕人說:“別提了,公司也快關門了,不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上個月工資也沒發給我們呢。我只是聽說他與幾個朋友在搞房地產,具體我不清楚了。”向這位年輕人道謝后,老孫只能向J農商行營業部王總求助了,說明緣由后,王總爽快答應了。
過了10分鐘,王總說:“老孫啊,有點眉目了,聽說這個李某某在和朋友合伙經營房地產,這個公司名稱為××置業公司。”“王總,太感謝了!”老孫有點激動地說道。
于是,他們三人和客戶經理小王一起趕到××置業公司。一進公司,第一感覺是比較蕭條,辦公人員廖廖無幾。小王眼睛一亮,大聲叫道:“李總,總算找到您了。”小張簡單說明來意,直奔主題,說道:“我們內部審計部門在做審計項目時,發現有35筆貸款,合計1380萬元都受托支付給您,其中32筆1120萬元用于房屋裝修,3筆255萬元用于購買鋼材,目前都已逾期。我們想了解一下,貸款最終用到哪里去了?”
(六)浮出水面顯真相
李某某說道:“都是貪心惹的禍,本來我這個裝修公司經營得還是可以的,員工也有五十幾個,每年盈利有五十來萬,到現在公司也經營不下去了。前幾年,房地產特別火熱,有個朋友找到我,要和我合作搞房地產。我心動了,將家里的積蓄和公司里的部分流動資金都投資我朋友的公司里去了。一合計,這個項目還差2000萬元左右,于是我動員我原公司的部分員工本人或其親戚從C支行以裝修貸款名義貸了32筆,又從E支行以經營性貸款名義貸了3筆。可是后來在經營過程中,由于資金鏈斷裂,加上地產項目‘三通一平未辦好,這個地產項目成了‘爛尾樓。我投入的錢有可能會‘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老孫嚴肅地說道:“李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您這是一種騙貸行為,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李某某說道:“孫老師,我們現在也在想辦法,盡力將這個‘爛尾樓盤活,有了資金我會第一時間歸還這1380萬元貸款的。”
三天時間沒有白費,終于將事情來龍去脈搞清楚了。
審計整改
通過上述審計案例,我們可以看出J農商行在授信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貸前調查不盡職。客戶經理對批量裝修貸款未到實地查看所需裝修的房屋,同時,未查實借款人是否具有經營鋼材業務的經營范圍,對貸款用途的真實性一無所知,為風險埋下了隱患。
(2)裝修貸款期限不合理。裝修貸款期限設定在10年,不僅期限過長,而且貸款的不確定性增大,風險加大。
(3)個人消費貸款或經營性貸款流入房地產開發企業,違反相關規定。
(4)貸后檢查不夠到位。在貸款資金出現逾期后,未在第一時間查明具體原因。
J銀行高層對本案例揭示的問題十分重視,并提出了以下整改要求:
(1)要求內部審計部門開展貸前調查執行情況和貸款用途真實性專項審計,對發現的問題,按形成原因和承責情況嚴格問責。
(2)要求授信管理部、零售業務部等相關部門加強條線管理,開展日常檢查和輔導工作,提高客戶經理的綜合能力和業務素質。
(3)對C支行、E支行的行長、副行長以及相關人員進行問責,給予合規扣分和經濟處罰,并對主要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4)要求C支行、E支行做好善后工作,加強跟蹤與聯絡,盡最大努力減少信貸資金損失。
(5)要求審計部門充分運用J農商行非現場審計平臺,加強對各類業務風險點的持續、實時監測,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功能。
本案例所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引以為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未正確處理合規、風險與發展之間關系。一味以發展為借口,漠視合規的要求,實際上是本末倒置,最終往往要付出代價。在授信業務中,各級人員對貸前調查不能抱著可有可無的思想,而是必須按內控制度的相關規定,認真履職。同樣,貸后檢查也絕不能流于形式,貸后檢查是發現風險、緩釋風險和處置風險的重要一環,應引起審計人員的高度重視。總之,各項業務的發展應建立在合規和風險可控的基礎之上。
(2)客戶經理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客戶經理對國家法律法規、監管規定、本行的內控制度以及操作技能掌握得還不夠熟練,以致在業務操作中出現各種問題,需要通過集中培訓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素質。
為此,J銀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合規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授信業務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的若干規定》等,同時,舉辦了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等培訓班。通過以上措施,進一步提高全行員工合規經營意識,促進各項業務的穩健運行。
審計成效和啟示
通過對J農商行下屬的C支行和E支行貸款用途真實性審計,發現J農商行在零售業務方面存在的不合規及由此可能帶來的信用風險等情況,同時,通過整改落實、原因剖析和健全內控制度等相關措施,進一步增強客戶經理及相關人員的合規和風控意識,取得較好的審計成效。
同時,通過審計案例,可以獲得如下啟示:
一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內部審計人員應加強學習,提高計算機輔助審計和運用非現場審計平臺的能力,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廣度和深度。
二是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心、職業敏感性和專業判斷能力,對審計中發現的疑點,應查透、查實,不能蜻蜓點水,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三是在加強培訓學習的同時,應加強審計質量的考核,促進審計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作者單位:寧波鄞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郵政編碼:315100,電子郵箱:27217697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