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開日,讀書正當時。
陽光越來越溫暖的四月,是最適合讀書的日子。
4月2日,國際兒童讀書日;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
并于1995年宣布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今年,已經是第二十七個世界讀書日。
二十多年前,閱讀還是人與紙的交流,如今,互聯網讓讀書正在變成人與網絡、與屏幕的交流。
閱讀的媒介在變,但,閱讀的本質從未改變。自人類創造文字開始,書就成為傳承人類文明與文化的最重要載體。
關于讀書,胡適先生曾說過一段經典的話:“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知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要接受這人類的遺產。”
只是,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閱讀背景,不同群體對閱讀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對不同的人而言,閱讀可能是世界觀也可能是方法論,可以是成長的工具也可以只是生活的部分,可以是人生的啟示錄也可以是修養的進化論。
在變革的時代里,閱讀可能變成一門生意,變成成功學的注腳,但它最終仍是個人的學習,人生的成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的那樣,“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闭蛉绱?,全社會都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
閱讀改變人生,悅讀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