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
黝黑的皮膚,剛勁的身形,處處透著干練和堅毅,他是達州市通川區通川北路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二級消防士余松茂。
“滅火戰斗并不是單靠個人就能夠完成的。能夠成為消防隊伍的一員,與大家一起戰斗,我深感驕傲!”奔赴火場,余松茂毫無畏懼;面對艱險,他迎難而上。在一次次水與火的考驗中,他用錚錚鐵骨,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守護著一方平安。
聞令而動的“急先鋒”
在搶險救援第一線執行任務,消防救援人員常常面臨著危險。今年30歲的余松茂,經歷過大大小小上千次的救援。而今他印象最深刻的,要屬參加工作第八年參與的一次滅火行動。
2018年6月1日,達州市通川區“好一新”商貿城突發大火,余松茂所屬消防站接到命令后火速出動。
余松茂利用導向繩,在水槍的掩護下在火場艱難前進。火場溫度極高,能見度極低,不時有墜落物和爆炸聲,給偵查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在行進到地下一層凍庫過道時,余松茂頭頂的排煙管道突然墜落,將他的滅火救援頭盔砸落在地。危急關頭,余松茂并未停止行動,他立即將頭盔拾起戴上,咬牙繼續深入。
在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火場200米后,余松茂終于找到了起火部位和燃燒物質,為后來的內部攻堅提供了有效信息。經過艱苦的奮戰,除少量門市仍有殘火外,其余地方明火均已撲滅。
為防復燃,余松茂連續六天一直奮戰在一線,從北側至西側挨個排查房間,對復燃的30余間危險房間及時處置,最大限度減少了受災群眾的財產損失。
“雖然很驚險,還好最終完成了任務。當時沒幾天就要高考了,附近還有學校,一定要確保所有地方不復燃。”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余松茂說:“當時我在里面滅火、排查,我的妻子每天下班后,就會站在警戒線外面,看著我工作。”在家人的默默支持下,余松茂全力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去。
2021年8月8日,大竹縣廟壩鎮遭受嚴重洪災,指揮部決定組織一支攻堅小組對一處被淹房屋救援時,余松茂率先報名,迅速和隊友們駕駛沖鋒舟趕赴受災點,經過半個小時“生”“死”較量,成功將7名被困群眾營救至安全區域。
2013年4月雅安蘆山地震救援,2017年6月茂縣疊溪鎮高位垮塌救援,2017年8月九寨溝地震救援……十余年來,余松茂始終堅守在搶險救災第一線,在水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沖鋒在前。“災難無情,考驗的是我們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余松茂說。
率先垂范的“排頭兵”
對消防救援隊伍而言,在一線滅火搶險救援和在訓練場上訓練幾乎占了工作的全部。余松茂說:“只有將自己打磨得更結實,才能應對戰場上真正的艱險。”
“來!大家看我演示,今天的器械訓練以力量練習為主,首先我們通過杠鈴臥推增強手臂力量……”4月8日,在攀枝花市消防救援支隊培訓基地,余松茂首先進行示范,隨后消防隊員進行練習。為保證安全,余松茂會查看每一位隊員的動作,并進行糾正。除了力量訓練以外,余松茂還要帶領隊員開展多種實戰練習,以應對一線救援中會發生的各種難題。繩索攀爬、負重跑5公里……高強度的訓練對余松茂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要教好戰友,就要以身作則,做好示范,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入隊12年以來,余松茂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參加了打造消防鐵軍集訓、攻堅組集訓等各類訓練,不斷提高滅火救援本領,并先后5次參加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新兵集訓帶訓。
“剛入隊時余松茂是我的新兵班長,現在我已成長為搶險班班長。這幾年我持續進步,少不了他的指引。他是我的領路人,更是我學習的榜樣。”回憶起一起奮戰的點點滴滴,通川北路消防救援站三級消防士胡夢林話語中充滿感激。
硬漢也有柔情
2020年3月,通川區消防救援大隊精心策劃,遴選立功受獎多、業務技能突出的隊員組建“火藍刀鋒班”,任命余松茂為班長。
一次回家途中,余松茂看見一個穿校服的女孩提著一大袋礦泉水瓶去廢品收購站。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每每想起那個偶遇的撿廢品學生,余松茂心緒難平。于是,他建議“火藍刀鋒班”與區團委及學校進行對接,資助貧困學生。“經過走訪,我們得知那個女孩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賣廢品是為了賺取學費和生活費。”除了“火藍刀鋒班”的幫助外,余松茂還自掏腰包資助這對家境貧寒的雙胞胎兄妹,一有時間就去看望他們。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帶動更多人來獻愛心。多獻一份愛心,就能多幫一個孩子圓夢。”余松茂說,“火藍刀鋒班”成立以來,他們通過聯系愛心機構和愛心人士,已為11名困難小學生、10名困難大學生確定了資助人,每月定期為每名困難學生資助200元到500元不等的費用,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
訓練之余,余松茂也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到企業、社區、商場等重點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宣傳消防知識、排除安全隱患、解答疑難問題。在“119”消防宣傳日活動上,余松茂還通過展示影視圖片、放映火災紀實片等進行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
“由于我們轄區基本都是老舊樓院,留守老人偏多,消防意識比較淡薄。在每一次的消防宣傳工作中,余松茂都耐心講解,使轄區居民的安全意識不斷提高。”說起這位熱心腸的消防“宣傳員”,涼水井社區黨委書記段曉月豎起了大拇指。
“每當看到群眾投來信任的眼神、孩子們臉上展露出甜甜的笑容、戰友們堅定的目光,我都覺得很溫暖,也很有成就感。”余松茂說,那樣的時刻,是青春在閃光。(受訪者供圖)(責編/王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