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嵐
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宜賓市珙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年輕干部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全國、全省、全市組織部長會議部署,大力實施“興珙菁英”優秀年輕干部培養計劃,構建定期遴選、導師幫帶、分類培訓、實踐鍛煉、推薦任用“五步遞進”培養機制,加快鍛造優秀年輕干部生力軍。
“定期遴選”源頭儲備。保持年輕干部隊伍一池活水,關鍵要加強戰略性儲備。珙縣聚焦未來5—10年選人用人需求,建立“考試確定+擇優推薦”儲備機制,暢通源頭活水。構建“筆試+面試”選拔程序,綜合測試年輕干部的政治素質、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分析能力等。對獲得省市縣相關表彰表揚的干部、碩士研究生、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經組織推薦、綜合研判擇優納入培養計劃。同步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干部成長紀實檔案,對工作表現不好、受黨紀政務處分、群眾認可度不高的干部,及時調整出庫。
“導師幫帶”跟蹤培養。選苗是前提,育苗是關鍵。珙縣建立“導師幫帶”制,根據學歷履歷、專業特長等差異化因素,聘請省市縣領導擔任科級干部及碩士研究生的導師,聘請正科級領導擔任普通干部的導師,特別優秀的實行“雙導師”制。目前,已為178名優秀年輕干部選聘省市部門導師33名、縣內導師88名。同時,制定導師幫帶手冊,明確幫帶職責,導師定期幫助解決疑難困惑,促進業務知識儲備,指導傳授經驗方法。實行“季度調研、半年評估、年度考評”工作機制,從嚴考評幫帶培養,定期反饋組織部門,確保幫帶取得實效。
“分類培訓”鑄魂提能。年輕干部需要掌握的本領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領是理論素養。珙縣分層分類開展培訓,依托“珙縣·百年黨建知行教育基地”等干訓平臺,舉辦黨的政治建設等鑄魂班,引導年輕干部牢記“國之大者”,提高“政治三力”。常態舉辦“興珙菁英”黨政綜合、招商引資、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主體班次,幫助提升理論素養。同時,聚焦新興產業、經濟金融等專業領域,對接全國、全省高校資源,開設“興珙菁英”周末培訓班、夜校班,舉辦“興珙菁英”大講堂,幫助提升專業水平。
“實踐鍛煉”增強本領。堅持讓優秀年輕干部在難事急事中經受磨煉。實施“雙向互派”,將縣直部門優秀年輕干部選派到鄉鎮一線墩苗成長,從鄉鎮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疫情防控、項目建設等吃苦吃勁部門接受歷練。開展掛職鍛煉,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省市發達地區“上掛”鍛煉、增長見識。同時,注重一線調研淬煉,組建調研小組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基層治理等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針對性對策建議。
“推薦任用”激勵擔當。做好年輕干部工作,選準用好是關鍵。珙縣堅持“實干擔當”用人導向,出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二十條措施,激勵年輕干部擔當作為。建立談心談話制度,組織部長全覆蓋與年輕干部談心談話、互動交流,全面掌握思想動態。完善干部人才關愛體系,制定“興珙菁英”干部人才專項政策,加快推進人才保障住房建設等工作,做實關心關愛。同時,堅持事業為上、賽場選馬,對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年輕干部及時擇優任用,讓有為者有位,讓吃苦者吃香,讓實干者得實惠。(作者系中共珙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