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賀 鄭曉紅 唐家龍
科技創新是實現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而科技創新要轉化成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就離不開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高度融合。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要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推進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以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是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已經成為國家面向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任務,是立足新發展階段、面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為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當前,天津正奮進在制造業立市、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征程上,率先探索建設高水平創新聯合體的體制機制,對于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 “創新聯合體”的內涵和建設創新聯合體的時代背景
創新聯合體是新型舉國體制在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概念創新和行動抉擇,必須深刻把握它的內涵實質和時代背景。
1.“創新聯合體”的內涵。創新聯合體是以領軍企業聯合產業鏈上的其他創新主體組建而成的產學研組織。創新聯合體聚焦于創新活動基本單元——企業,通過創新領軍企業牽頭,將企業供應鏈和創新鏈上的產學研機構作為主要聯合對象,推進產學研三方之間深度融合,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實現多方主體利益共享。創新聯合體不同于之前的戰略聯盟、產學研合作等形式,是一種實體組織或有股權關聯的新聯盟,各個參與主體以資金、人才、技術、基礎設施等方式都有一定的投入,通過股權分配和共享機制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建設創新聯合體是充分利用企業和科研機構雙方優勢的過程,龍頭企業具備雄厚資本以提供科研資金,科研機構具備先進儀器和高科技人才,兩者通過各自優勢產生資源共享的協同效應,有利于創新效率的提高。
2.建設創新聯合體的時代背景。創新聯合體是響應應急性政策需求的結果,明顯區別于其他常規性政策需求。當前,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國際競爭日漸激烈,技術創新將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過高的對外技術依存度不利于國家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發展與穩定,一旦遇到全球性風險,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秩序和安全。一些先發國家為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采取一系列非公平競爭措施進行遏制,對我國產業創新鏈和技術供應鏈產生了嚴重沖擊。因此,我國迫切需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以保證發展的穩健性、持續性和競爭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一文中所說,我國尚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技術研發聚焦產業發展瓶頸”等突出問題,應積極規劃整合創新資源,高效調動創新力量。由此看來,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建設創新聯合體正當其時。
二、 天津建設創新聯合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天津更加需要通過創新聯合體建設,增加原創能力,為制造業立市提供關鍵核心支撐,帶動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以企業為核心的產學研融合發展新高地。
1.建設創新聯合體有利于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作為全國領先的創新型城市和產業創新中心,天津市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于2020年達到3.2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4.03件,擁有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全國知名高校院所等優質創新平臺,具備良好的資源基礎和政策優勢,是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城市。目前,企業更多地從市場需求出發布局技術創新鏈,通過關注用戶對產品的反饋和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市場對產品的期望,但是這種漸進式創新對于解決“卡脖子”等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難題存在局限性。建設創新聯合體有助于破除單一主體資源稟賦的限制,創造性地圍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布局創新鏈和產業鏈,推動產學研用充分結合,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難關,推動天津涌現更多具有原創性、突破性的技術成果和創新性產品,加快構建轉型發展新引擎。
2.建設創新聯合體有利于構筑制造業立市的新型支撐力量。制造業是大國經濟的“壓艙石”,是實體經濟的根本。天津作為傳統的工業城市,擁有數以百計的全國首創產品和單項冠軍產品,依托本地制造業基礎,努力推進制造業升級發展。但是,在天津“1+3+4”產業體系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不足的問題,面臨智能化轉型升級難以實現的困境,僅僅依靠企業自身力量無法打通該堵點,新技術、新模式的出現才是塑造產業發展新格局的核心力量。建設創新聯合體可以加強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有助于調動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實現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解決好戰略必爭的重點產業的“卡脖子”技術問題。通過建設以創新型企業為龍頭,以戰略企業家、戰略科學家為領頭的新型創新聯合體,構建創新和產業相互連接的創新合作網絡,有利于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激發制造業內生發展持續動力,匯聚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3.建設創新聯合體有利于探索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突破口。科技創新不僅需要硬件設施的完備,更需要制度體系的完善。現行的科技體制尚不完善,不能為創新創業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環境,也不能使促進科技創新的政府決策充分發揮其巨大潛力。天津市雖然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和堅實的企業基礎,但創新主體之間尚未實現深度融合。總體創新水平要想實現質的飛躍,就要敢于推動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掙脫煩瑣、陳舊的體制束縛,推進創新主體橫向和縱向的資源共享、技術共進。要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以科研水平作為人才的評價標準,破除長期存在的“唯資歷論”“唯學歷論”,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有用武之地。創新聯合體的構建有助于激發主體創新活力,打破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脫節的現狀,通過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有利于改善要素供給和進一步優化供給側管理,減少創新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通過建設創新聯合體突破傳統發展模式,通過協同創新實現整體結構的升級。
三、 天津加快建設創新聯合體的戰略路徑
以建設創新聯合體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天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初心已明,重在高屋建瓴、重在行動打通梗阻、重在制度護航。
1.建設創新聯合體要加強頂層設計。傳統的組織模式、單一主體、忽視市場需求的研發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科技創新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住頂層設計和路線圖,注重改革舉措配套組合,使各項改革舉措不斷向中心目標靠攏。”創新聯合體是一個任務目標明確的聯合體,以“創新”為導向、以“聯合”為手段、以“體”的形式為載體,勇闖“無人區”,實現從“0”到“1”的突破,達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升體系化能力的目標。建設創新聯合體,必須注重頂層設計,突出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加強建設布局,遴選國內具有技術引領能力、產業鏈帶動能力、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工藝、基礎材料等攻克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必須制定好建設路線圖,努力細化實戰操作,將個別領域的建設方案、目標、任務、措施落實落細。尤其要注重協同性,讓大中小企業、高校院所等各類主體銜接得當、協同發力,遵照“路線圖”“任務清單”,做到協同配合,匯聚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
2.建設創新聯合體要加強縱橫貫通。創新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引發了聯合體的創新模式多樣,也由此產生了多主體縱橫交錯的網絡化創新生態格局。以領軍企業為首的大中小企業構成了創新聯合的產業環節的縱向主體,參與其中的高校院所、金融機構、社會組織等構成了橫向主體。以領軍企業為代表的縱向主體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是產品需求、技術需求和供給的提供者,具有內在的創新動力。發揮領軍企業作用,關鍵在于用好他們在研發方向選擇、研發組織、研發投入上的優勢和抗風險能力,通過技術甄別、超前部署、聯合攻關、產業應用,實現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資金鏈,有效實現科研、產業、金融之間的價值循環。企業主體在技術儲備、人才儲備、資金儲備乃至外部資源的組織利用上仍然存在著明顯不足,這就需要發揮好高校院所、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的作用,著力克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應用中面臨的不利因素,形成產業資本、人力資本、金融資本共同推進的創新聯合橫向融通的創新生態,逐漸塑造形成占據國際產業競爭格局核心位置的中國力量。
3.建設創新聯合體要加強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創新聯合體是一種跨組織、跨部門、網絡化的新型創新組織,面對的是具有系統性、高難度、復雜性的產業技術核心問題,必須從體制機制層面保障聯合體的建設運營,避免因多元主體帶來的利益沖突和資源錯配,以敢于涉險灘、闖難關的精神,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釋放多主體下的創新潛能,啃下產業創新中的“硬骨頭”。要明確創新聯合體的治理結構和機制,明確牽頭企業和參與主體的權責,尤其是要明確利益回饋機制。要加強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通過產業問診凝練技術問題,以技術問題倒逼科學研究,貫通科學技術應用通路,為創新聯合體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人才保障。
本文系天津市科技計劃智庫項目(軟科學研究項目)“推進科技創新領域深化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的突破口和戰略舉措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宋文賀系天津工業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社科辦主任;鄭曉紅系天津工業大學經管學院研究生;唐家龍系天津工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張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