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奧·希克曼

寵物消耗大量食材,這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類糧食安全?根據Statista網站數據,2020年全球寵物食品銷售額1026億美元,而2010年,該數字僅為593億美元。作為比較,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荷蘭,2020年農產品出口額1122億美元。另據新西蘭學者羅伯特·維爾的研究,一條中等體積的狗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4233公斤,相當于一輛SUV。寵物對環境的影響亟待重視。
亨利埃塔·莫里森從羊肉煲罐頭里舀了一勺肉塊,想嘗嘗味道如何。羊肉經過文火慢煨,她自信味道應該不錯。她張大鼻孔,嗅了嗅那塊肉,接著配上醬汁,滿懷期待地放進嘴里。“太好吃了。”她作出評價。這時,一群看客圍了過來,望著這一奇景。
普通人吃頓飯不會引起這么大的關注,可話又說回來,普通人也不會靠狗罐頭來填飽肚子。不過,莫里森得親口嘗一嘗,向看客們證明這份狗糧味道絕佳。她正在歐洲規模最大的寵物貿易展現場,展會名叫“PetIndex”,在伯明翰國家會展中心舉辦。莫里森的公司“莉莉廚房”(Lilys Kitchen)售賣市場上最昂貴的那些高端寵糧,一聽狗罐頭在哈洛德百貨要賣兩英鎊多,而且標榜用料都是“純天然食物”。
掃一眼原料表,就能明白為什么莫里森能把她的寵糧放進自己嘴里。羊肉占比高達60%,另有大米、珍珠大麥、西藍花、菠菜、藍莓、亞麻籽、金盞花、牛蒡根和苜蓿,而這些不過是配料的一部分。這些食材聽起來、看起來都很美味——這才是關鍵。“我定期吃我的寵物食品,以確保該批次質量沒問題。”莫里森說,“我個人最愛鵝肉鴨肉水果口味,但我們賣的最好的是火雞砂鍋口味。”
“莉莉廚房”及其一系列食譜是寵物食品行業“超優質”產品的一個縮影。英國的貓狗數量均在800萬以上,我們還會飼養兔子、馬、蜥蜴、熱帶魚等,它們和人類一樣,消耗著各種各樣的食材。近年來,寵物食品行業跟風追逐“超優質”,但坦白說,市面上那些暢銷品,光聽聽原料就讓人背脊發涼,“水解羽毛粉”“植物衍生物”“灰末”……這還只是其中一些。

“莉莉廚房”及其一系列食譜是寵物食品行業“超優質”產品的一個縮影。
數十年來,由于原料來歷不明,寵物食品行業一直備受嘲諷和譴責。在瘋牛病丑聞導致英國政府收緊法規之前,我們早已習慣了各種謠言,比如說拿馬肉、鯨魚肉和袋鼠肉做寵糧的。但現在,這一行業面臨新的指責:喂養這些遍布全球的“伴侶”動物究竟會對環境造成多大影響?無論答案多么令人不安,我們若要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那必須將寵物這項議題納入討論。人類食物生產鏈給環境帶來了種種傷害,這些事證據確鑿,所以我們現在是不是也應該質疑,拿慢燉羊肉煲喂狗是否明智?
《新科學家》有篇社論,題為“可愛、毛茸茸卻可怕的貪吃嘴”。文章援引《吃掉你的狗》一書的數據,提到了寵物的“生態足跡”,這本是一種以“全球公頃”為單位、衡量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需求的方法,現在卻與寵物掛鉤。由于吃的食物,一些寵物的生態足跡高得驚人。文章寫道:“據該書作者所述,飼養一只中型犬,大致需要0.84公頃生態足跡。相比之下,組建一輛豐田汽車,并且每年開上1萬公里大概需要0.41公頃。狗并不是唯一一種破壞環境的寵物。一只貓的生態足跡水平相當于一輛大眾高爾夫汽車。如果這樣的對比不夠直觀,那請瞧瞧以下駭人的數字:2004年,越南人均生態足跡為0.76公頃,埃塞俄比亞僅為0.67公頃。寵物消耗的資源比人還多,這說得過去嗎?”
回到PetIndex展銷會現場,我看到每家商販都使出渾身解數,推銷那些令人印象深刻或者匪夷所思的寵物食品和配件。一位女士驕傲地宣稱,她的寵糧內含絲蘭精粹,“能讓狗的糞便沒那么臭”;另一位女士解釋,為什么用她的美容工具修剪狗毛時,必須避免“暴露狗狗的睪丸”;兩名銷售員試圖向我展示時尚手提寵物包的奇思妙想。我還發現了寵物車載座椅,一種能夠增添喝水趣味的 “噴泉飲水器”,以及專供背疼“老年”狗狗使用的“記憶棉”靠枕。我甚至看到了專為肥胖狗狗設計的跑步機,售價1865英鎊。
置身于這座寵物用品的天堂,我與英國GA寵物食品公司的營銷總監本·赫爾姆見了一面。這家公司坐擁蘭開夏郡面積最大的耕地農場,當地工廠每年產出7萬噸寵物食品,出口37國。從許多方面來看,這都是一項龐大的業務,但與四大寵物食品制造商——寶潔、雀巢、瑪氏和高露潔相比,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上述四家公司的產品市場份額高達80%。
“現在有些人養寵物比養孩子還上心。”赫爾姆心存敬畏,“這是個巨大的產業。我們的暢銷品‘基布爾(一種復合粗磨狗餅干)由羊肉和大米制成。以前我們每周會從新西蘭進口三集裝箱規格的羊肉粉來制作餅干,考慮到人們對食物里程的擔憂,如今我們正在挖掘本地資源。”談到大米,他說:“英國進口的大米中,寵物食品行業可能消耗最多。”我事后向寵物食品制造商協會核實了這一信息,協會稱:“本行業每年消耗5萬到15萬噸碎米(大米加工的副產品),而英國每年進口的人類消費大米約為45萬噸。”
赫爾姆抓起一把給貓吃的鮭魚味餅干,在手指間翻動。他說:“貓糧必須易于消化,因此工序比狗糧更為復雜。我們還在貓餅干外層抹了優質油脂,以增添風味。據說,貓能聞出劣質油脂,我們別想騙過它們。”赫爾姆還指出,若想了解最近流行什么寵糧,看看上一年人類愛吃什么就知道了。“低碳水”寵糧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寵物肥胖問題。低敏配方系列產品同樣備受推崇,因為不少寵物主人說,他們的愛寵對小麥不耐受。
縱觀寵物食品行業的規模,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深究寵物對環境的影響已成為當務之急。不過,寵物食品行業也不會坐以待斃,業內人士辯稱,制造寵糧能夠高效處理人類食品鏈所產生的廢料,其實是廢物利用。
“經獸醫檢驗,制作寵糧的動物性原料可供人類食用,但對人類食品工業來說,這些原料是多余的。”寵物食品制造商協會執行長邁克爾·貝靈翰姆說,“英國每年有63萬噸動物副產品,若非我們加以利用,它們最終只能被填埋或焚燒。”非營利組織“廢物與資源行動計劃”的一份報告顯示,每年有30%的人類食物被丟棄,相比之下,寵糧浪費率僅有1%。

狗狗專用跑步機,售價1865英鎊。
貝靈翰姆指出,寵物食品中的“絕大多數”畜肉禽肉成分來自人類食品加工業的副產品,并非“人用級別原料”。魚肉亦是如此,他說:“魚肉的多數原料是魚片加工廠的副產品或借此生產的魚粉。一些‘超優質寵糧可能采用人用級別原料,但因為占比太小,對魚類資源的影響微不足道。”
貝靈翰姆認為,我們不應管中窺豹,只看到寵物的“碳爪跡”,而忽視養寵物的幾大益處。“我們的環境還談不上被寵物威脅,相反,它們的存在大大豐富了人類的生活。”他說,“家養寵物能培養人們的責任感、社會意識和環保意識,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作用。研究發現,家有寵物的孩子,免疫力更強,學校出勤率更高。”
養寵物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好處,這點毋庸置疑。但是,為了減少它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我們是否應該設置一個寵物數量上限?因為問題不僅僅在于寵物食品,舉例而言,部分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一直宣稱,家貓對本土動物有害。貓咪是食肉動物,捕獵才是天性。在布里斯托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131只貓一年能把358只動物帶回家,其中包括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這還沒算上它們未能帶回家的獵物。
布里斯托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斯蒂芬·哈里斯是上述研究的作者之一。他堅信,需要就寵物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展開更廣泛的討論。“強行給貓絕育不太現實。”他說,“但人們真的應該權衡一下養寵物的環境成本。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有必要養寵物嗎?在美國,動物福利小組強烈建議,貓咪應該飼養在室內。澳大利亞部分州正在考慮強制為貓絕育,同時引入‘無貓區,在這片區域,一旦發現貓,地方政府有權捕獲并進行人道處理。反觀英國,我們覺得貓就應該是在外面流浪的動物。”哈里斯早期合著的另一項研究計算得出,英國770萬只貓一年殺死了1.88億野生動物。
哈里斯認為,狗也不能逃脫罪名。舊金山市政府官員表示,當地填埋場每年有4%的垃圾是狗屎,總量相當于用過的尿布。無獨有偶,英國每年有25萬噸狗屎遍布街頭和公園。“僅倫敦里士滿公園,每年就會留下100噸狗屎,這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非常糟糕的影響。瞧一眼這片區域的航拍圖,你就能感受到停車場周圍的草地有多黃,主人的車一旦停下,狗便會立即沖出來小便。從生態學角度來講,貓貓狗狗這些習慣看似微小,但問題攢到一起,就很難再讓多數人相信,養寵物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哈里斯說。

一年的時間里, 英國770萬只貓殺死了1.88億野生動物。
瑪麗娜·帕切科是哺乳動物協會的執行長,她自己也養貓。她說解決辦法不是法規,而是教育,“我們都清楚貓對小型哺乳動物會造成多大影響,英國也確實有太多貓,但要算出一個貓咪合理容量實在太難。數百萬人都養貓,我們必須考慮到現實。不過,貓咪主人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改善情況。比如,在貓咪的狩獵時間——黎明和傍晚時分——將貓關在家中,系上項圈鈴鐺也是個不錯的主意。別養太多貓,一兩只就夠了,記住要絕育。毫無責任心的寵物主人不被社會容納。”
所有愛寵人士都會竭盡所能證明寵物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快樂。但他們也承認,照顧寵物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烏龜需要適宜的溫度和光照,馬需要蹄鐵和飼料,鬣蜥需要吃昆蟲,雛雞需要谷物和適量的砂礫,狗需要去虱粉,貓需要貓抓柱。此外,還得給寵物上保險,每年看獸醫、買食物和床品的費用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也難怪養寵物會被比作養孩子,因為都需要監護人承擔重任。因此,當我們責問寵物對環境的影響,認為其程度不亞于一位小人兒時,寵物主人不應感到詫異,畢竟在他們眼中,寵物就是家里的一分子。
展銷會上,莫里森正向路過的人分發她的高端寵糧試吃品。“不,此款寵糧不含任何肉骨粉。”她自信地對一位女士說道,“沒良心的人才會那么做,他們把雞身上所有可以吃的東西剝掉,甚至是脂肪,接著磨成粉做寵物食品。人們在意價格,所以多數寵糧比一聽焗豆罐頭還便宜。好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寵物糧食跟人的口糧一樣,質量很關鍵。您問到點子上了,我們確實需要對寵物食品的來源提出更多質疑。”
莫里森是對的,但我們的出發點完全不同。
[編譯自英國《衛報》、世界貿易組織網站、Statista網站、BBC網站]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