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瑩 黃華 白云蘭 何燕 潘玉祥


去中心化思想是區塊鏈技術的靈魂,而基于區塊鏈而誕生的各種虛擬資產,如NFT(簡稱數字藏品),自誕生之初就具備巨大的犯罪潛力。2022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主任茍文均談及虛擬資產時說“虛擬資產的衍生、變化并不會止步于目前虛擬貨幣、NFT、元宇宙中的各類物品,其與現實世界存在天然隔離,又具備一定的互通性,極易成為不法分子洗錢工具”[1],同時其在2022年反洗錢工作會議上強調NFT正在成為洗錢犯罪的新寵,應該予以重點關注。NFT交易市場的火熱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全國政協委員談劍鋒、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中國人民大學高級研究員王永利紛紛表示NFT市場存在洗錢風險隱患,必須加強監管。中國的互聯網龍頭企業紛紛入局NFT,如阿里的螞蟻鏈、騰訊的至信鏈、百度的超級鏈等。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健全,中國NFT尚在起步階段。但是隨著NFT及各類數字藏品交易的愈加火熱,利用NFT的真實犯罪已經隱秘地在世界各地悄然發生,洗錢風險亦相伴隨行。
一、NFT事件介紹
根據NFT數據公司Nonfungible.com的一份新報告,2021年NFT交易額達到176億美元,比2020年的8200萬美元飆升了21,000%。[2]
(一)天價NFT作品《Everyday :The First 5000 Days 》
2021年3月11日,藝術家 Beeple 的作品《 Everyday : The First 5000 Days 》在佳士得官網上以69,346,250美元的成交價成為最貴 NFT 藝術品,折合人民幣約為4.5億元,是到目前為止售出最昂貴的NFT(也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藝術品之一)。“因此NFT讓人們一夜暴富的說法迅速在網絡上蔓延”。該作品成交價高主要原因為:一是對于作品來說,作者及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知名度,同時NFT賦予作品獨一無二的Token ID,具備收藏價值且作品所有權可驗證;二是對于競拍市場,NFT是新事物,市場缺乏估值和經驗;三是存在炒作的可能,作品的成交價會引起更多人關注NFT、區塊鏈等相關話題。
(二)世界上第一NFT項目《CryptoPunks》
CryptoPunks 是世界上第一個 NFT 項目,于 2017 年 6 月在以太坊發布,由 10,000 個獨一無二的 24x24、8bit 樣式的不規則像素組成,像素分為男性、女性、僵尸、猿、外星人五類,每個像素都有自己隨機生成的獨特外觀和特征,例如飛行員頭盔、牛仔帽、藍色眼影等。
據官網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12月1日,《CryptoPunks》的銷售數量為12078個,累計銷售額為18.1億美元,單個最高售價為758萬美元。
(三)NFT交易情況
NFT獨一無二又可防偽溯源的特性,讓藝術品的價值難以估量。原價39元的2022年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在拍賣平臺上的標價高達314.9萬。初始售價為“10個支付寶積分+9塊9”的敦煌飛天NFT,最高價格也被炒到了150萬元。盡管支付寶對亞運會數字火炬設置了180天的轉增限制期,并強調轉增功能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變相炒作,但是經過課題組潛水部分NFT交流群發現,仍然有買賣方以線下簽署轉贈協議的方式繼續交易。
二、NFT定義及與虛擬貨幣區別
NFT全稱Non-Fungible Token譯為非同制化代幣,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是藝術品,它們之間無法相互替換,就像是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身份證號,NFT擁有唯一編碼,所以稱之為不可互換代幣或非同質代幣。NFT的屬性使每一個 NFT 都是唯一的和真實的,這解決了藝術和奢侈品行業的大問題。比如 LV 準備推出 NFT 以證明其奢侈品的真實性,或者追蹤單個手袋的生命周期旅程。另一個特點就是所有權屬于用戶。例如在傳統游戲中,玩家并不能真正擁有虛擬世界中的任何東西。但在區塊鏈游戲中,游戲中的資產歸玩家所有,即使游戲宕機或服務器關閉,玩家依舊持有 NFT 資產,另外也可以轉換成代幣在其他游戲中使用。理論上,任何網上存在的東西都可以作為 NFT 購買。 NFT 是“一種加密代幣”。 Emerging Tech Brew 的作者 Ryan Duffy 解釋說, NFT 與加密貨幣的最大不同在于 NFT 是非同質化的,它們不能互換,也不能分割。想想口袋妖怪卡,雖然每張卡都可以交易,但本質上它們是不同的,比較來看,一個比特幣和另一個比特幣本質上是相同的,可以互換。
目前,比較出圈的交易平臺包括OpenSea、Bigverse、騰訊的幻核、阿里螞蟻鏈、丸卡等。螞蟻集團、騰訊、京東、百度等頭部互聯網大廠已全部進入NFT領域,部分國內主流交易平臺尚未開放二級交易市場,無法轉賣。海外NFT交易平臺只允許通過加密貨幣交易,國內NFT平臺則只允許使用法幣交易。萬達、春秋航空、耐克、麥當勞等大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NFT加密藝術品。
為深入了解NFT平臺,課題組在國內數字藝術品平臺Bigverse上實操體驗了注冊、購買、使用、轉讓、提現全流程,并且與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海外OpenSea進行比較,以期從中發現國內外NFT交易流程的異同,并從中總結出可能涉及到的洗錢風險點。
四、NFT洗錢風險
(一)交易對手身份不明,易成為非法洗錢渠道
從對NFT平臺的研究我們發現,NFT的注冊通過郵箱或者手機,2萬元以下的交易無需身份核實,2萬元以上的交易需要簡單身份核實,問題的關鍵在于平臺對于實際控制人的識別屬于完全的盲區,也就是說對于NFT大額和可疑交易的完成可以通過“對敲”的方式進行,也就是本人注冊多個郵箱自賣自買,通過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賬戶反復頻繁地交易某一NFT,創造出該NFT或NFT系列繁榮昌盛的假象。雖然中國的區塊鏈基礎使用的是聯盟鏈,不具備去中心化特征,平臺對交易擁有一定的監管權,但是正如課題組注冊發現的,平臺對客戶身份的識別僅僅停留在基礎的身份證件的提供上,對于身份證是否是本人,交易是否為本人的情況尚且不知,距離反洗錢的客戶盡職調查的要求相去甚遠,平臺根本無法知曉NFT賬戶的實際控制人。NFT交易只發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無需通過海關、運輸公司等環節就能即時交易成功,無論是事前的審查、查驗還是犯罪發生后的追查、追贓都會更加困難。
(二)NFT價格存炒作,易掩飾非法資金來源
NFT所具備的“限量發行”與“稀缺性”容易引起炒作熱,價格泡沫也會因此而產生。就連以6934萬美元創下數字藝術品最高價的NFT作品《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的創作者本人Mike Winkelman,都認為NFT的價格存在毫無疑問的泡沫[3]。藝術價值本身十分主觀,只要買賣形式合法,即使價格高昂,也屬正常現象。因此NFT只要操作得當很難被察覺。洗錢分子只需讓自己偽裝成加密藝術品收藏者,就可以使用黑錢通過購買、出售等方式對NFT進行炒作,實現清洗黑錢的目的。
(三)NFT交易具有可轉換性,變現迅速難以追查
NFT的買賣十分便捷可以隨時出售或交易變現。目前中國的NFT平臺上的NFT通過支付寶提現,最后落腳點是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在NFT交易市場上,通過網絡支付實現虛擬資產的轉換,犯罪分子可以用贓款購買加密藝術品,再將其轉賣出去,使黑錢成功洗白。2022年4月1日,周杰倫好友贈予的無聊猿 BAYC #3738 NFT 被盜。其錢包地址(0x71de2...e97a1)在11:02簽名了授權(approve)交易,將NFT的權限授予了攻擊者錢包(0xe34f0...072da),然后攻擊者在11:07將無聊猿 BAYC #3738 NFT轉移到自己的錢包地址中。由此可見,NFT在不同賬號間轉移,一旦被黑客破解,追溯性差,監管難度較大,平臺根本無力保障NFT賬戶持有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雖然NFT平臺不允許跨平臺之間的交易,但是通過虛擬貨幣的錢包就能立即實現虛擬貨幣的轉移,據Opensea與Ethscan信息顯示,被盜的NFT在從周杰倫地址轉出,很快以130ETH、155ETH(相當于人民幣274萬至327萬)的價格在LooksRare多次轉手交易。
(四)NFT涉及多個領域,多頭監管恐無人監管
目前, 大多數國家對NFT的監管無明確的法律規定。
美國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通過藝術品交易為洗錢和恐怖融資提供便利的研究》(Study of the Facilita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 Finance Through the Trade in Works of Art)指出,基于三個理由,NFT有進行反洗錢監管的必要[4]:
第一,NFT作為獨一無二的數字資產,與比特幣等虛擬資產相比沒有匯率波動;
第二,NFT的交易價格取決于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其價格會產生主觀波動;
第三,一系列NFT數字藝術作品(典型的如Beeple的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拍賣會上已經拍出天價。
該研究報告將NFT交易歸類進“新興的在線藝術品市場”,并認為這一市場“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這份報告肯定了分布式賬本技術和NFT技術為創意媒體和藝術品市場帶來的機會,同時也評估認為,這樣的技術創新帶來了潛在的洗錢風險。
2022年三月末,中國關閉了一大批數字藏品交易小程序,某社交軟件平臺封禁了一大批NFT、數字藏品平臺公眾號。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封禁波及的較有知名度的平臺約有十多個,還有不少平臺公眾號雖未被封禁,但收到了某社交軟件平臺要求限期提供區塊鏈備案等行政許可資質證明的通知[5]。
NFT是金融科技和著作權的結合, 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新鮮事物。NFT的特點決定了它涵蓋多個領域的監管問題,如NFT關聯了數字藝術品、音樂影視等多個領域,具有人文價值,涉及數字藏品版權,可能需要取得網絡出版物、視聽節目或網絡文化產品的平臺經營資質;NFT存在鑄造和轉售環節,與傳統式出版物、限定紀念物等商品有一定的同質性,因此涉及到數字藏品的制作、發售、流轉的權屬等環節;NFT由平臺運作,涉及到對交易平臺的區塊鏈技術優化算法運用和監管,按照《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 可能需要對平臺進行備案登記,納入監管;NFT的鑄造、購買和流通通過法定貨幣進行,NFT具備金融屬性,期間NFT在轉讓環節可能存在不法資金流入,黑錢變白錢的可能,所以不可避免NFT具有金融工具的性質,須納入反洗錢金融監管,仍然可能被限制或者禁止。
五、相關政策建議
(一)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開展嚴格盡職調查
交易平臺應嚴格采用實名制,識別客戶身份,并使用可靠的且來源獨立的文件、數據或信息核實客戶身份,了解并酌情獲取關于業務關系的目的和真實意圖的信息。采取持續的盡職調查,對整個業務關系期間發生的交易進行詳細審查,以確保正在進行的交易與機構所掌握的客戶資料、風險狀況、資金來源等信息吻合。
(二)監測交易信息,規范交易平臺履職范圍
加強NFT從準入、交易、退出全流程的監管。完善加密資產監測技術手段,實現數字藏品交易的全鏈條跟蹤和全時信息備份。銀行、支付機構、NFT交易平臺應持續監測與NFT相關的可疑交易,特別是目前國內NFT平臺支持資金流轉的支付寶,應當強化第三方支付平臺與NFT平臺接口的監管,確保交易數據的可溯性,確保可疑資金交易監測的實時性,不斷提高反洗錢監控能力,若觸發大額、可疑交易系統預警應及時向反洗錢監測中心報告,并配合人民銀行、公安機關等開展反洗錢調查活動。
(三)設立NFT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的準入制度
建議制定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的準入標準、提高交易平臺建設的行政審批門檻,準入標準應當涵蓋多個方面,例如區塊鏈技術審核、數字藝術品所有權準入、網絡技術安全和反洗錢監測要求等。將平臺交易全流程納入到涉及的多項監管系統中,強化系統的安全性、數字藝術品的所有權證以及平臺的技術安全,加強平臺防范釣魚網站的攻擊,確保每個NFT在鏈上從創建到交易都有記錄,從而實現對交易數據的監督,防止犯罪分子通過NFT平臺進行洗錢等違規、違法操作。同時,強化反洗錢盡職調查,完善大額和可疑資金監測,確保交易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實現追溯,提高對交易雙方的身份識別。
(四)理清思路,以聯席會議方式開展聯合監管
NFT與同質化代幣應用擁有相同的技術基礎,隨著NFT應用的推廣和流行,想必未來NFT的鑄造、發行、銷售與流轉都會有監管的介入,盡管目前我國關于NFT還沒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條文限制,但這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對于NFT的監管,未來可能是多頭監管,而不是單一機構監管。比如制定數字藏品有關的版權保護實行辦法,對數字藏品發行進行有效監管;制定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的準入制度、提高交易平臺建設的行政審批門檻;數字代幣領域由網安部門或者是網信部門監管;增加NFT平臺為反洗錢義務機構,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等反洗錢職責,確保平臺的健康運行。目前中國有聯席會議制度,通過聯席會議將幾家監管方聚集在一起聯合執法,約談當地企業進行報備工作,運用金融科技監管辦法進行實時監測。確保整個NFT發展事前、事中、事后都會了解并搜集信息,加強法律管控力度和行政監管力度。
參考文獻:
[1]界面新聞,2021年11月26日,《央行茍文均:應明確虛擬資產的非金融屬性,完善新興虛擬資產監管政策》.
[2]智通財經APP,2022年3月10日,《火爆出圈!2021年NFT交易額達176億美元 同比飆升210倍》.
[3]引領外匯網, 2022年2月28日 Choyee ?《NFT已然全球化,“國產NFT”該如何蓄力和發展?》.
[4]騰訊新聞, 2022年3月9日 肖颯 《元宇宙合規報告(十五)虛擬資產犯罪之NFT洗錢》.
[5]新浪專欄,2022年4月2日 ?肖颯《NFT平臺密集被封,到底怎么了?》.
作者單位:夏瑩、黃華,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玉溪市中心支行;白云蘭,供職于華夏銀行玉溪支行;何燕,供職于中國農業銀行玉溪市分行;潘玉祥,供職于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玉溪營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