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沙海燕
摘 要: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具有類型多樣、特色鮮明,館藏豐富、歷史悠久,立足專業、挖掘潛能等特點,但也存在擁有博物館的高校比例偏低、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較少、社會開放度不高、博物館專業人才隊伍亟待加強、文創產品開發能力較弱等問題,制約了河北高校博物館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博物館;特點;存在問題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24
0 引言
文化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紐帶,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時又直接關系著民生福祉,關系著社會的全面發展。沒有文化的大繁榮,就沒有現代化強國;沒有文化的幸福感,高品質的生活就是空談。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2020年10月29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更好地適應人民改善生活品質新期待的要求,更好地補齊文化發展的短板。博物館作為社會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是提升公眾文化水平的重要載體,是公眾增長知識、放松身心的重要場所。而高校博物館作為博物館家族的后起之秀,與高校文化一脈相承,由于有學術研究背景和高校豐富的文化資源打底,高校博物館在補齊社會博物館短板、展現教育工作水平、傳播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高校的重視下,一大批高校博物館應運而生,博物館建設已成為爭創一流高校的重要標志之一。河北省作為教育大省,利用區域優勢,乘勢而為,加快高校博物館建設,呈現出鮮明的發展特點。
1 河北省高校博物館的特點
1.1 類型多樣、特色鮮明
目前河北省擁有高校博物館10余所,既有省“雙一流”建設院校,也有普通院校,這些高校立足于辦學特色,建設符合學科特點的博物館。按照各校博物館的藏品類型和陳列主題來劃分,可分為綜合型博物館、科學型博物館、專題型博物館三種類型。
河北大學博物館、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是綜合型博物館的代表,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是科學型博物館的代表,專題型博物館有燕山大學東北亞古絲路文明博物館、河北經貿大學中國發票博物館、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博物館、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航天博物館等。其中,河北大學博物館是首批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的大學博物館,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是集科學研究、實驗實踐教學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公益性高校博物館,河北經貿大學中國發票博物館是國內首家反映發票悠久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燕山大學東北亞古絲路文明博物館是國內外唯一一座以“東北亞古絲路文明”命名的專題博物館。另外,河北工業大學開啟館校共建模式,成為國家海洋博物館首批共建大學之一。按照館校共建協議,國家海洋博物館作為共建學校的實踐基地,開放專享科普社教區域,提供實踐育人及學生實習所需場館,創建共建相關課程、活動展示平臺;學校建立相應的教研團隊,在館內開展課程資源調查與研發,并允許館方共享和推廣,學校發揮人才和科研優勢,為博物館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并可優先享受“博物館活動進校園”資源。
1.2 館藏豐富、歷史悠久
高校博物館藏品與學校的專業性特征密切相關,與專業相關的藏品構成博物館文物的主體。如河北大學博物館始建于1996年,由原歷史系的文物室和生物系的標本室聯合組建而成,其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早期由法國天主教神父桑志華創立的北疆博物院。目前,館藏動物標本150余萬件,設有“動物系統學展”等生物類展覽7個,另有文物7000余件,文物的年代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明清時期,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三級文物347件,以商周青銅器、安陽殷墟出土甲骨、玉器、瓷器、古錢幣為主。20世紀80年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負責同志在參觀歷史系文物室后,認為河北大學收藏的文物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當時均居全國高校文物藏品前列。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始建于1954年,館藏品3萬余件,館藏標本最早距今14億年,展出藏品8000余件。藏品主要來源于相關專業、學科的長期積累,包括巖石、礦物、礦產、寶石、古生物化石標本和模型等。展品展示了在地球的內外動力作用下形成的各類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珠寶玉石、礦物標本和礦產標本,以及地球演變過程中遺存的各種古生物化石。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博物館藏品5000余件,館藏有中國錢幣、外國錢幣及金融市場憑證等,其中不僅有大明通行寶鈔等珍稀展品,而且建有鑲嵌了18000枚硬幣的錢幣墻等特色展品。
1.3 立足專業、挖掘潛能
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兼具高校和社會博物館的雙重功能。高校博物館的專業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社會博物館的空白區,為河北省或高校屬地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些高校博物館作為多功能平臺,成為學校宣傳辦學特色的重要窗口,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青年學子進行人生觀教育的重要課堂,是專業實踐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是增強學校凝聚力的重要載體,是社會公共文化功能的重要補充。博物館的實物藏品和直觀的展現方式,能夠讓學生近距離地參觀與專業相關的實物資料,對學習專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研究靈感,不僅滿足了與藏品相關專業的科研教育需求,也拓展了校內其他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科視野。
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博物館2012年建成并開館,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成為集收藏、展示、教學、科研、教育、交流功能為一體的具有鮮明金融特色的專業化博物館。河北經貿大學中國發票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已取得多項專業研究成果,并得到相關專家的肯定。不僅如此,博物館還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思政教育形式,在黨史學習教育期間,該館發掘館藏文物舉辦了“發票上的黨史與初心”主題展覽。主題展覽精心選取館藏珍品,按照歷史年輪設置了9個專題,配以豐富的研究成果,以點帶面,透過展品看歷史,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宣傳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是不可多得的愛國主義教育精品展覽,受到校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 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存在問題分析
2.1 擁有博物館的高校比例偏低
河北省共有各類高等院校109所,包括:省教育廳直屬公辦普通高校30所,成人高校2所;中直單位所屬高校9所;省直其他部門所屬高校14所;市屬高校36所;民辦高校18所。受辦學實力和相關政策的限制,建有校園博物館的高校僅占10%左右。據統計數據分析,2019年全國有博物館的高校占比約12%,由此可見,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占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河北省高校博物館的分布也不均衡,從高校類型方面分析,一些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的高校至今仍無博物館建設規劃,在13所省屬骨干大學中,目前建有博物館的高校不足一半,專科類院校還無設有博物館的學校,這與河北作為教育大省的現狀形成巨大的反差。從地域上分析,河北省現轄11個地級市,高校博物館只分布在石家莊、保定、秦皇島、廊坊四個地級市。
2.2 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較少
在河北高校現有博物館中,河北大學博物館是首批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的大學博物館,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是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成員單位,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博物館是中國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和中國貨幣與金融博物館聯盟成員單位,但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在全國的影響力不盡如人意。部分博物館雖然藏品較為豐富,與國內同類博物館在館藏數量上比并不遜色,也不乏珍貴的鎮館之寶,如河北大學博物館有國家一級文物4件、河北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珍貴的恐龍化石、河北經貿大學中國發票博物館的“蘇州碼”計數發票等,但就整體而言,河北省高校博物館精品少,缺乏有社會影響力的藏品,館藏文物來源渠道也較為單一,社會和校友捐贈的文物數量極少。資金缺乏是制約河北省高校博物館發展的瓶頸問題,博物館經費緊張,只能維持正常的行政運行,無多余的財力用于補充藏品,多數博物館藏品質量長期得不到提升,展品更新緩慢或長期停滯不前,博物館發展面臨困境。
2.3 社會開放度不高
目前河北省高校博物館主要服務于本校師生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投入高而利用率相對較低,局限于保存、展示、研究和教育功能,社會開放度相對較低。社會觀眾或因其專業性強而敬而遠之,或因學校封閉管理而無緣入館,博物館基本屬于半封閉性管理,其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機構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出來。博物館的信息化程度也有待提高,有的沒有官方網站或者網頁設計乏善可陳,內容更新不及時。
從接待參訪人員來看,雖然參訪者數量不能作為衡量博物館辦館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但如果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入館參觀,既可以更好地利用館藏資源,也能充分發揮高校博物館的社會職能,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及對高校博物館的關注度。總體而言,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參觀者流量不大,河北地質大學博物館、河北大學博物館、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屬于參訪人數較多的博物館,但參訪人員主要以本校師生為主,社會觀眾比例并不高。博物館館藏資源難以突破校園圍墻,導致高校博物館之間以及與社會、行業博物館的館際交流受到限制,館藏資源無法實現共享,博物館的開放度和影響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發展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寬。
2.4 博物館專業人才隊伍亟待加強
高校博物館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思想性和學術性,需要工作人員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與社會博物館相比,河北省高校博物館普遍缺乏健全的機構設置,人才隊伍存在編制少、專業人才少、隊伍不穩定的問題。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職務晉升通道等激勵措施方面處于邊緣化,缺乏博物館及文物相關專業的管理人員,難以形成專業且綜合性強的管理隊伍。日常工作側重于講解與服務,研究與探索不夠,部分高校博物館館藏文物或得不到基本的維護和修復,或未進行及時整理,造成館藏資源的嚴重浪費。在專職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博物館的許多工作是教師兼職或學生志愿服務來保障運行,所以假期往往無法正常開館。
以河北經貿大學中國發票博物館為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河北經貿大學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來訪專家學者的必游之地,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聲望和影響力。但館內專職人員目前僅有一名,另有大學生志愿者若干名。現有人員只能維持正常的運轉和服務,許多館藏資料仍被束之高閣,難以得到及時整理與深入研究。
2.5 文創產品開發能力較弱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博物館文化產業體系中的核心環節,開發文創產品成為博物館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隨著各類博物館對文創產品的重視,以及針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究日益深入,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和營銷已成為開啟博物館未來輝煌的一把金鑰匙。高校博物館由于存在專業性強、藏品門類較為單一、開放范圍有限等特點,決定了高校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會受到制約。高校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人員一般由本館工作人員、學校師生及合作企業的創意人員組成。高校博物館文創產品應具有較深的文化內涵和紀念意義,能夠體現所在學校的辦學特色或歷史沉淀。高校博物館文創產品應善于將本校悠久的歷史文化轉化為文化意象,并做到與時下流行文化的有效契合,打造出體現學校特色及文化底蘊的品牌文化。
目前,河北高校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無處發力,文創品牌建設滯后,文創產品比較單一,不能有效將校園文化內涵融入博物館文創產品中,也未形成系列化產品,現有種類多為明信片、書簽、筆記本、文具、卡套、鑰匙扣等設計載體。對文創產品的線上宣傳不夠,高校博物館大多具有自己的網頁,但僅限于對基本情況的介紹,沒有對本館文創產品的推介。文創產品的設計也很少通過網絡征求本校青年學子或外來觀眾的意見,致使許多本校學生對校博物館文創產品知之甚少,更談不上這方面的消費。
3 結語
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存在數量較少、分布不均、資金短缺、人才缺乏、管理滯后等問題,在館藏資源利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還有待提升。對于河北省高校來說,博物館處于極其重要而非必要的地位,并不是每一所高校都要建立博物館。盡管如此,河北作為教育大省,省內高校林立,在京津冀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博物館建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如何加強自身建設,實現管理理念的轉化,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需求,實施新作為,展現新氣象,值得河北省高校博物館從業人員及學校管理者認真思考。
參考文獻
[1]馬建輝,王曉寧.中國高校博物館建設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
[2]徐士進,陳紅京.中國大學博物館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金青梅,張鑫.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