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萌
摘 要:自1905年由我國著名實業家張謇建立起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始,我國博物館至今已經走過了一百余年的風雨歷史。從總體趨勢看,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由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呈現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至2017年底,我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包括縣級市和區)2851個,人口超過全國的80%。綜合來看,縣級博物館在全國博物館中數量龐大,服務群眾廣泛,是我國博物館體系中最為基礎的博物館群。當前由于資金、機制以及人才匱乏等原因,導致縣級博物館在發展中存在困境。為研究縣級博物館的功能分布與發展路徑,文章以縣級博物館李白紀念館為例,通過文獻分析、數據調研、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系列初探,從功能分布以及發展路徑方面進行整體構建,提升縣級博物館建設水平。
關鍵詞:縣級博物館;功能完善;江油市李白紀念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33
1 背景與原因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共有一、二、三級及未定級博物館5535個,其中國家二級博物館數量455個。四川省目前博物館數量為242個,其中二級博物館數量14個。①從管轄權限上看,國有博物館是按屬地原則進行分級登記管理,縣級博物館是指管轄博物館的文化單位的行政級別為縣級的博物館②,處于鄉鎮之上,低于省級和地級。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89%,10年間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2.36億人,李白紀念館所在的縣級市江油市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8.7萬人。③從城鎮規模的擴大、城鎮化水平的提升與城市功能的延伸方面來講,縣級城市也需要博物館這樣的文化單位來提升當地文化軟實力。個人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也是受益者,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感受既來自社會現實的發展現狀,也來自主體自身的解讀,人們更愿意花費更多時間在博物館中感受與探索歷史的更迭,這些是推動縣級博物館的發展與壯大不可或缺的因素。
2 縣級博物館的現狀與困局
2.1 資金與機制
我國的縣級博物館大多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產生的,屬于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④目前中央每年撥放縣級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專項資金不足百萬,還會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別。財政撥款往往只能滿足人員基本工資與館內正常維護,而整體設備設施的更新、文物博物的整體宣傳、藏品與陳列的專項研究以及專家指導、課題規劃等方面的資金往往得不到連續性的投入,因此難以有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政府的重視程度也是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掣肘。縣級行政部門對于博物館的存在與發展沒有足夠的重視,時常忽略其在城市發展當中的重要性,導致博物館的核心作用無法真正體現出來。⑤同時由于機制的不順暢導致縣級博物館整體缺乏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以及因地制宜的文物管理技術,缺少靈活性與原則性,導致文物管理權限受限制⑥、文保工作進展緩慢等問題。
2.2 人才匱乏
1949年后的博物館事業進入階段性發展,結合國情,20世紀中國的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主要遵循方向,高校中博物館學科設置普遍較少,故從事博物館行業的專業人才較少。縣級博物館的員工大部分為其他行業轉行而來,普遍呈現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業務不精通、博物館意識淡薄等情況,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博物館發展的要求。普遍的人才招聘政策也造成了行業壁壘,缺乏復合型人才,人才培養困難。
3 縣級博物館功能發展研究趨勢
為了解當前縣級博物館各項指標研究,以實現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為依據,以知網數據庫為文獻來源,選擇“主題檢索”,檢索詞為“縣級博物館”,獲得357篇關聯論文,其中學術期刊類180篇,學位論文18篇,會議論文81篇,報紙78篇。學科來源方面以檔案與博物館、旅游方面居多。從發文的時間來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為起步階段,1990—2010年為跨越式發展階段,2010年至今為蓬勃發展階段。從發表文章的研究內容來看,絕大多數研究集中于縣級博物館以及博物館研究,涉及陳列、藏品、社會教育、發展與思考等方面,以總結相關研究理論經驗、推廣應用的文獻為主。從總量而言,縣級博物館研究的相關文獻較少,不足以形成體系框架,同時也說明對于縣級博物館的研究也是一個新型的、值得探討的熱點方向。因此,本著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原則,為了研究縣級博物館的發展路徑,本文選取江油市李白紀念館作為研究對象,對于其在功能完善方面進行探討。
4 江油市李白紀念館發展路徑與功能探討
江油市李白紀念館坐落于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1982年建成開館,是集文博收藏、學術研究、旅游服務、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紀念性專題名人博物館。李白紀念館的陳列以李白文化為主,館內收藏的歷代李白詩集版本、書畫內容豐富。李白紀念館的特殊性在于其不僅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其更是四川省李白文化的社科普及以及教育基地。近五年,李白紀念館接待游客年均65萬人次左右,每年環比上升(疫情除外)。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求,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作為縣級博物館中的一員,李白紀念館在博物館發展路徑完善方面的做法尤為突出。
4.1 陳列展覽
在陳列展覽方面,李白紀念館作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的同時又是名人專題紀念館,充分利用傳統歷史名人效應,進行展現地方特色藏品系列展覽,突出李白文化,基本陳列、特色臨展、館間借展、全國地區巡展四駕馬車齊頭并進。李白紀念館藏品多為歷代名家歌詠詩詠李白的書畫、書籍等。在進行本地特色陳列展覽的同時,積極與省內相關業務單位以及博物館進行合作,向高級別博物館吸取經驗,與兄弟單位博物館進行合作,開展博物館、紀念館間借展合作,提高展覽檔次,豐富展覽陳列內容。李白紀念館近年來分別在陜西、重慶、杭州舉辦了各類巡展活動,效果顯著。同時通過對一些布展技巧、藏品陳列、巡展思路方案的研學,館內人員自身的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增強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在做好陳列展覽的同時,還做好藏品征集工作,對館藏文物進行專題性的深入挖掘,來保證藏品展覽的延續性。同時拓寬辦展渠道,適應社會需求。利用館內的臨時展廳和流動展覽,舉辦形式多樣、不同主題的臨時展覽和流動展覽,彌補基本陳列展覽的不足。臨時展覽通常是為配合社會形勢的需要和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需要而舉辦的專題展覽。通過不同主題形式的展覽,比如與民間藝術家、書畫家開展合作,與周邊高校簽訂共建協議,舉辦接地氣的建館建校建市歷史圖片展,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既解決博物館辦展經費、人力與資料不足問題,又提高了社會效益。
為了向公眾提供更為優質的藏品陳列服務,以文物安全與觀眾安全為重點,制定出完善、規范的開放時間與管理制度,制定好相應的安全應急預案,同時提升館內重點區域和展廳內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服務意識⑦,24小時全年全天無死角監控,增加館內保潔服務,對展廳內燈光、LED屏幕、投影設備進行精心維護與提升,對展廳的展柜進行加固,對文物進行分級保護,責任落實到個人,落實到相應的績效考評中。同時,制定了提前預約、分時參觀、適時限流等有效的應急措施,設定科學、合理的參觀路線,有效控制參觀人流,既保證博物館的參觀秩序和鑒賞環境,又確保了館藏文物安全,達到多贏效果。
4.2 宣教與研究
宣傳教育方面,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方案相結合。
“走出去”,主動融入社會,宣傳李白文化,舉辦李白文化大講堂與小課堂活動,推進李白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主動配合中小學教改課改,開設專題講座,包括定期舉辦科普知識講座、古建筑與古代民族服飾賞析、陶藝與書畫修復等課程,宣傳藏品與博物館知識,向學生普及博物館文化,提供社會實踐場所,建立移動博物館,將專業知識通俗化,使博物館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同時與參觀者進行互通式體驗,運用公眾參與調研,對觀眾需求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大數據以及線下線上調研的方式使公眾參與文博展覽,找出不足,加以改進,更直觀地提升參與者的用戶體驗。
“引進來”,積極將社會群體及資源引入博物館,開展小小講解員培訓、講解員風采展示、群眾講解一日體驗等活動,為中小學、高校舉辦古風古詩古裝等活動提供實踐場所,積極配合與博物館相關的青少年主題活動。在講解詞方面,按照需求進行編寫,分別針對研學課程的未成年人、沒有基礎知識的散客以及具有一定相關專業研究背景的專家,未成年人的講解詞可以根據不同年齡以及其領悟程度的不同進行微調。同時,博物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當地其他博物館、文化企業提供專業人員培訓,提升整個地區政務接待水平。在節假日或者周末人流眾多時段,博物館可以提前向社會、社區等其他組織廣泛招募志愿者,有效緩解免費開放后服務人員短缺的情況,同時也增強了博物館與社會的良性互動。爭取與一級博物館締結兄弟博物館,與國外友好城市中的同級別的博物館締結友好博物館。聯動本地區的歷史文化景區,包括竇圌山的轉輪天藏、乾元山的金光洞、重華鎮老君山古硝洞遺址、青蓮的古陶瓷窯址,聯動本市區內的景點包括平武報恩寺、七曲山大廟、郪江古鎮等重要歷史文化景區,進行深入研究與交流。
學術研究方面,四川李白研究會成立于1984年,是國內成立最早的李白研究機構,秘書處設于李白紀念館內。研究會每隔兩年舉辦一次李白文化學術會議,形成了豐碩的李白文化研究成果。2017年,四川李白研究會被四川省社科聯列為首批四川省歷史名人研究會。在今后的發展思路上可以成立李白文化研究學術期刊編輯部,創立期刊號,發行期刊,對來稿論文進行把關審核,提高論文質量,提升期刊等級。同時對館藏的古籍書畫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積極參加國內外公開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爭取將李白文化以及藝術書法文化走出國門,走向更寬闊的平臺、更廣闊的世界。
4.3 文創與營銷
縣級博物館作為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以及資源內容的提供方⑧,應充分利用本地以及本館特色,積極發展文創產業,同時創新經營理念與模式。博物館應抓住免費開放所蘊含的良好商機,從市場中來籌措運行經費。⑨一方面,可以利用本館資源,對現有文物進行開發,對古籍、書畫進行研究,研制開發出文物微縮復制品或者紀念品;另一方面,通過與社會資源進行合作,如與設計企業進行合作推廣,與當地知名文藝家進行聯名,針對不同層次的參觀者開發出滿足不同需求的個性化、多元化產品,做好線上線下的文創產品宣傳工作,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增加博物館的收入。
霧山石刻的傳承人在李白紀念館內積極開展旅游促銷活動與霧山石刻工藝保護、宣傳、傳承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積極推進非遺工作的建設,拓展研學課程,在學生與游客中進行非遺產品與非遺技藝的普及工作,包括學習書法、鑒賞繪畫、制作古錢幣、學習刺繡、制作陶藝、進行投壺活動等。
5 結語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八個字凝結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工作意義的認知。李白紀念館有山有水有風情,有人有名有研究。雖然是縣級博物館,但內部功能區分明確,脈絡精準,通過合縱連橫的方式,使游客更注重互動式體驗,改善社會娛樂方式,有助于提升個人素養與情感塑造,提升本地人民群眾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軟實力,協調發展文化產業新格局。
注釋
①③國家文物局2021年數據統計。
②王偉.推進縣級博物館個性化進程的條件研究[C]//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4年“博物館個性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書店,2015.
④崔明峰.縣級博物館長期發展方向淺析[C]//吉林省博物館協會.格物集(二)—吉林省博物館協會第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2016-2017.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
⑤劉小華.縣級博物館社科普及工作的作用及策略—以武平縣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2):148-150.
⑥梁心紅.關于新時期有效發揮縣級基層博物館職能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8):130-131.
⑦張曉云.跨界融合視角下的縣級博物館發展[N].中國文物報,2021-03-02(006).
⑧韓翠玲.市縣級博物館在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方面的角色定位—基于對甘肅省河西地區市縣級博物館的考察[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8(5):13-16.
⑨蘇朝陽.新時代縣級博物館免費開放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以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