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 俞晶晶

摘 要:關于明日堪合貿易,中、日雙方有著較為豐富的文獻類文物。但以往的研究,學術界多著眼于明朝實錄、遣明使日記或文集,對寧波地方文獻類文物尤其是寧波地方官府公文并無人進行研究。現被日本文物部門定級為重要文化財的“嘉靖公牘集”是關于明日貿易最重要的文獻類文物,是寧波作為我國官方海絲之路啟碇港的歷史見證。
關鍵詞:嘉靖公牘集;寧波;策彥周良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42
1 “嘉靖公牘集”的歷史背景
永樂起,明、日朝貢關系建立,指定寧波為唯一對日貿易口岸。雙方貿易因以堪合符為憑,史稱“堪合貿易”。日本通過堪合貿易,獲利甚為豐厚,一直被日本幕府和有實力的大名視作重要經濟來源。明朝對此也作了限制,規定日本十年一貢,并對日本使團的人數和船數都有限制,“貢毋過三船,人毋過三百”。
嘉靖二十六年(1547),合法的堪合貿易被周防國大名掌控。然而,盜賊盜取了保存在周防國寶庫里的勘合符券。周防國大名大內義隆唯恐別人拿著勘合符“偽貢”,他委托嵯峨天龍寺塔頭妙智院三世策彥周良擔任正使,提前兩年進貢。周良帶著4艘貢船、637名伴隨人員來到鎮海洋面后,明朝地方政府認為日本使團未及期,無堪合表文,人、船又過額,不符合規定。定海縣(今鎮海,下同)、寧波府、定海衛、定臨觀把總、浙江市舶提舉司、浙江海道司等各級在甬官府不斷發文阻攔,讓他到達規定日期后再進貢,否則會違背皇帝“圣意”及明朝法令。此時,明朝為了平滅葡萄牙走私商的基地雙嶼港,設立了浙江(浙閩)巡撫,統轄浙江及福建沿海州府的政治、軍事、監察大權;并調任南贛巡撫朱紈為首任浙江(浙閩)巡撫。寧波各級官員更不敢擅自做主,要求周良等候巡撫朱紈的意見。周良回國后,將寧波各衙門發給他的公文保存下來。這份公文全稱應是“嘉靖時期,寧波各衙門發給策彥周良的公文”,日本學術界目前俗稱“嘉靖公牘集”。
“嘉靖公牘集”大部分被日本江戶時代漢學大儒雨森芳洲所藏,作為芳洲文庫對明外交資料的一部分保留起來。現存于芳洲文庫的“嘉靖公牘集”共有27份文稿,合計34張紙。江戶時代另一位大儒青木昆陽的《昆陽漫錄》收有《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初五日寧波府諭日本使臣周良》1份。《昆陽漫錄》現藏于日本內閣文庫天文臺三鷹圖書室。這些明代寧波公文被日本文物部門定級為僅次于國寶的重要文化財。它們成為今人了解明代外交情況、明代寧波官府運作情況的珍貴文獻,也是寧波作為我國官方海絲之路啟碇港的直接證明。
2 “嘉靖公牘集”目錄
《昆陽漫錄》收藏公文目錄:
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初五日寧波府諭日本使臣周良
芳洲文庫收藏公文目錄①:
一、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初九日附寧波府諭
二、嘉靖二十六年閏九月初五附寧波府諭
三、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十三日附定海縣諭
四、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初九日附欽差巡視海道遣寧波府出海通判唐時雍、把總指揮潘鼎率各衛、縣等官諭
五、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初三日附(定海縣)諭
六、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十五日總兵諭
七、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廿八日寧波府諭
八、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廿八日浙江市舶提舉司示
九、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初八日浙江市舶提舉司示
十、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寧波府諭
十一、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寧波府諭
十二、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廿七日寧波府諭
十三、嘉靖二十九年四月廿七日浙江市舶提舉司示
十四、嘉靖二十九年二月初五日寧波府諭
十五、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初九日寧波府諭
十六、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廿二日寧波府諭
十七、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廿三日定海縣諭
十八、嘉靖二十九年五月初十日浙江市舶提舉司示
十九、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初十日定海知縣諭
二十、嘉靖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浙江市舶提舉司給牌
二十一、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十二日欽差巡視海道遣寧波府巡海通判諭
二十二、嘉靖二十九年三月初六日寧波府貼
二十三、嘉靖二十九年二月廿日鄞縣貼
二十四、嘉靖二十九年二月初五日寧波府諭
二十五、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諭
二十六、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八日把總司示
二十七、嘉靖二十七年六月十四日寧波府給
從《昆陽漫錄》和芳洲文庫所藏公文可以見到“嘉靖公牘集”的發文時間、發文機構。以上共28份公文,時間嘉靖二十六年(1547)六月初五日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五月初十日,時間長達三年。它們來自不同官衙:計定海縣4份,鄞縣1份,寧波府13份,定海衛(總兵)1份,定臨觀把總司1份,浙江市舶司5份,浙江海道司2份,未明官衙機構1份。《昆陽漫錄》所藏《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初五日寧波府諭日本使臣周良》是現存最早的明代地方政府涉日外交公文及浙江明代地方政府公文。
值得注意的是,《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十五日總兵諭》的總兵是指原義“統領軍隊的人”。根據“若汝等遽爾進港,地方官司將何應答”一句判斷,其職務當為定海衛指揮使或掌印指揮,與嘉靖三十四年(1555)后中央最高軍事機構五軍都督府派至地方的浙直總兵及其后身浙江總兵不是一回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多篇公文出現了花押,如《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初五日寧波府諭日本使臣周良》。花押又稱“畫押”或“押字”,是官吏在文書頁面上多處創造性地畫出一種特定的符號,防止其他官吏偽造文書或涂改相關內容。這個花押也是現存最早的明代寧波官府花押,堪稱明代的寧波官方LOGO。它在兩橫之間的圈里畫了一個形似小鳥的符號。
3 “嘉靖公牘集”各官衙遺址考證
在定海城的發文官衙有三個,分別是定海縣、定海衛(總兵)、定臨觀把總司。據《嘉靖寧波府志》載,定海縣治在南薰門西北(圖1)。定海衛治在縣東北500米處,由時任寧波(定海)守備的信國公湯和設于洪武二十年(1387)二月二十三日。據《民國鎮海縣志》載,定臨觀把總司的衙門位于定海衛東北處。浙江有關備倭把總的記載最早見于《明武宗實錄》“正德九年七月二十日”條:“命把總松門等處溫州衛署都指揮僉事張浩、把總定海等處定海衛署都指揮僉事劉鼎浙江都司僉書管事。”
在寧波城內的發文官衙有四個,分別是鄞縣、寧波府、浙江市舶司、浙江海道司。寧波府治在城西北,居舊子城之東(圖2)。鄞縣治在府治西北。海道司在府治西北。市舶司在海道司西。
除了上述衙門機構以外,“嘉靖公牘集”還涉及了其他在寧波的衙門,如《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初十日定海知縣諭》里提及的“分守老爹左參議”“分巡兼海道老爹僉事謝”分別是指分守道和分巡道的道員。分守和分巡是明代首創的制度。布政使的副職參政、參議,協助布政使負責某一專門事務,或分守部分州府,稱為“分守道”。按察使的副職副使、僉事,協助按察使負責部分州府的監察、刑名等事,稱為“分巡道”。據《嘉靖寧波府志》郡治圖,分守道、分巡道在寧波的辦公地位于寧波東渡門內。另外,公文中多次提及巡撫一職。據朱紈本人的文集《甓余雜集》記載,由于葡萄牙走私商的基地在定海縣雙嶼港,他把巡撫衙門設在了鎮海。當時浙江巡撫初設,沒有專門的巡撫衙門,他就寄駐于城內同屬監察機構的按察分司衙門。
4 “嘉靖公牘集”各發文官衙的主要職責
“嘉靖公牘集”多次提及的“撫臺”就是首任浙江巡撫朱紈。朱紈在獲新任命后,一直在贛州等繼任的南贛巡撫到來。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月二十七日他才進入福建漳州視察海防,履行新職務。次月,明政府將日本使團的處置任務交給朱紈。但朝廷命令到達朱紈手中是在二十七年(1548)二月一日。朱紈從福建抵達鎮海巡撫衙門任職之時已經是當年三月初七日。在朱紈到達定(鎮)海之前,實際上是定海縣、寧波府、定海衛、定臨觀把總、浙江海道司、浙江市舶提舉司等地方衙門在處理使團事件。上述公文內容也反映了這一點,從中也可看出各級衙門的主要職責。
4.1 定海縣
作為遣明使登陸中國的第一站,定海縣首先有教化夷使、傳播明朝法度的責任。《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初十日定海知縣諭》就提及了朝貢的規定和遵守法度的要求:“自古帝王之馭夷,以德能使守法,而不諭即為德也,自古外夷之事中國,以禮能知守法,而不能諭即為禮也。我朝十年一貢,既未嘗不通其情。人、船有額,又未嘗不節。”其次,定海縣有匯報上司和傳達上情的職責,知縣金九成“轉達于合于上司”,并轉達“分守老爹左參議鄭(世威)批詞”“分巡兼海道老爹僉事謝(謝廷)”“本府太老爹魏(良貴)批詞”。
此外,據策彥周良《入明記》,定海縣還有招待遣明使的責任。策彥在嘉靖十八年(1539)五月十六第一次入明時,縣君賜予“豬一邊、米三包、酒二樽、鲞一簍、鵝四掌、雞一翼、肉一方、魚一盤、果四盤、柴六擔”。
4.2 定海衛(總兵)
作為武職衙門,《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十五日總兵諭》顯示定海衛首先有守衛國土的職責:“故吾官軍,自往歲仲夏至今,晝夜勞苦,皆為朝廷法度所在”。其次,還有教化的職責:“吾為汝等公議,須要安心,再過旬月之間,聽候撫臺按臨寧波處分。”
4.3 定臨觀把總司
定臨觀把總司有引導夷船入關的職責,《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八日把總司示》告知“本月初八日奉欽差海道牌面委官張赍,奉撫臺明文,切念爾等縣海日久,足見恭順,準命諭進”。
4.4 鄞縣
鄞縣根據寧波府、浙江市舶司等地方上級衙門,光祿寺、禮部等中央機構有關要求,承擔招待遣明使職責:“寧波府鄞縣為筵宴事……散宴使臣周良銅錢其寧波茶飯札……查照舊規,安排茶飯。”
4.5 寧波府
寧波府作為寧波本土最高的行政衙門,承擔了比較多的職責。首先,寧波府有防衛安檢職責。《嘉靖二十六年閏九月初五附寧波府諭》要求下屬“將所進方物幾何,所領人、船幾何,所將兵器幾何,一一查驗,具數回報”。其次,有教化夷使,傳達上情職責。《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廿八日寧波府諭》提及“本府備為呈請察院,及巡視海道,批允奏請候有明旨之日,另議起送。今汝等不候明旨,輒要解纜進港,豈所以尊我王度哉”。再次,有處理涉外民事案件職責。《嘉靖二十九年三月初六日寧波府貼》提及“據東南隅二圖坊長鄭瀟呈:有賣菜人駱八與夷在圖扭打等情……傳諭夷使周良等,即便嚴查,本月初五日持刀在路與人扭打,是何夷人,務須依法處治”。最后,有招待遣明使的職責。《嘉靖二十七年六月十四日寧波府給》是專門賜予遣明使物資的公文。當日,給予遣明使“米參拾陸石、酒參拾陸埕、羅萄壸千貳伯觔芋艿參伯觔、栮橘貳佰觔、姜壹佰觔、菜壹佰觔”等物資。
4.6 浙江市舶司
浙江市舶除了與定海縣、寧波府等地方衙署相同的有教化夷使、傳達上情職責外,還有指示、命令下級官衙的執行涉外行動的職責。《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廿八日浙江市舶提舉司示》就是通過“定海衛出海指揮同知”向遣明使傳達指示。
4.7 浙江海道司
明中葉以后,倭寇、葡萄牙私商相繼來到中國海面。原來督察海防的浙江海道司被賦予更多的管理職能,成為兼管夷務、帶管市舶的省級機構長官。《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初九日附欽差巡視海道遣寧波府出海通判唐時雍、把總指揮潘鼎率各衛、縣等官諭》《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十二日欽差巡視海道遣寧波府巡海通判諭》兩份公文都是指示衛所、府縣處理夷務的公文。其次,《嘉靖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浙江市舶提舉司給牌》提及“浙江市舶提舉司為夷倚事,抄蒙浙江等處提刑按察司帶管巡視海道兼理邊儲副使魏(一恭)紙牌”,浙江海道司的地位已經凌駕于原來專司夷務、海外貿易事務的省級機構浙江市舶司之上,成為處理夷務、海外貿易事務的最高地方機構。
注釋
①芳洲文庫整理的公文目錄次序與公文形成時間不一致,本文以芳洲文庫整理目錄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