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石家莊工程職業學院)
色彩,是通過眼睛、大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對可見光的一種視覺效應。色彩學,作為一門學問,作為一種大眾藝術,其內容是豐富和復雜的,并且有其自己一整套的知識原理。色彩學以光學為基礎,涉及多門學科,包括心理學、美學、物理學、生理學等。“五光十色”“花紅柳綠”這些成語,不僅僅是對自然事物的簡單描寫,我們更能從中感受到悠悠中華文明,古人在研究色彩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從很早以前就有的。現代的藝術家在關于色彩的研究上,給其以明確的定義,對色彩的色相、明度、色溫等方面更是有了系統的學說。研究色彩學,不僅僅是研究每個色彩單一的物理特性、形成方式、與光的變化關系,還要進一步研究關于色彩和形狀、面積、構圖等方面的各種設計原理[1]。眾所周知,我們的世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色彩對人的視覺沖擊是比較大的。然而,色彩對于人們的情感而言,也起了十分重要地促成和影響作用。從歷史上來看,色彩的裝飾功能最先出現在古代文明中,中國、印度、埃及,已經出現了在家具、服裝、雕像上使用顏料,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出現了更多的新的色彩,促進了油畫的繁榮。現代人則更是重視色彩的作用,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我們在研究色彩時,第一個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要把握色彩的兩種基礎效應。
一是物理效應。例如色彩的波長,我們肉眼可見的色彩,是由光的頻率和電磁波產生的,這種電磁波整體范圍波長較窄,不同的波長電磁波表現出的顏色不同。人們利用色彩的波長發明了交通信號燈,紅色波長最長,最容易讓人察覺,因此紅燈作為警示燈,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二是生理效應。在色彩學中,藝術家將可見色圍成了一個環,我們稱之為“色環”,又叫“色輪”,在這個環上,色彩被分為了“暖色”“冷色”,這并不是說色彩本身有溫度,而是因為色彩的波長不同,給人帶來的心理暗示不同,而人的性格不同又會使人的感覺程度有所差異,會給人帶來相應的聯想和暗示反射[2]。例如,在炎熱的夏季,我們喜歡看到藍色和綠色,這些顏色能夠給人帶來清涼的感覺,而在冬季,紅色和橙色就成了人群中服裝穿搭得常見色,因為這種顏色會給人熱烈、溫暖的感覺。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快餐廳的座椅我們經常采用橙色、黃色,因為這些顏色會給人一種“浮躁”的感覺,人們受到心理暗示,不會在這樣的椅子上停留過久,無形中加速了餐廳的客流量。
藝術家把千變萬化的色彩劃分為兩大類,有色彩類型和無色彩類型。有色彩類型主要就是指的我們可以看到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各類彩色的色彩。有色彩類型的顏色有三個基本特性:色相、純度和明度,色彩學中把這稱為色彩三要素。色相是色彩最顯而易見的特征,通俗來說,各類顏色的名稱就是每個色彩色相地表示,例如,紅色、黃色、藍色等,對于藝術家來說,色彩的名稱劃分則更為細致,例如,桔黃、中黃、檸檬黃、深藍、鈷藍、群青等。純度指色彩的純凈程度,主要是由一種顏色中的主要色彩成分的含量比例來決定的,主色的比例越高色彩純度越高,主色的比例越低純度也就越低。光譜中的單色光為極限最純色彩,如果我們在最純色彩中摻入其他顏色,它的純度就發生了變化,當我們摻入的顏色比例達到一定程度,主色將不再有它原始的光彩,而變成了混合后的色彩,這時人的眼睛已經無法感覺到原來的色彩,最純的純色色彩已經被大量的其他色彩所同化。明度指的是一種顏色的明亮度,色彩的明度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同一個色相的明度不同,正如同樣的一個顏色,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顯得明亮,在光線很弱的環境下則看起來昏暗無色。第二種是不同的色相有其本身的不同明度。實際上,每一種純色色彩都有其相對應的明度,例如,白色、黃色的明度最高,紅色、藍色等色彩的明度為中等,而黑色的明度為最低。有色彩類型顏色的色相、純度、明度這三大基礎特征不可分割,我們在做色彩搭配設計時,必須要同時把這三個要素考慮進去。
無色彩類型包括白色、黑色以及由這兩種顏色調和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種深淺不一的灰色。我們可以把無色彩類型顏色按照由白色到淺灰、中灰、深灰到黑色這樣的漸變規律組成一個色軸,這個色軸就叫做色度學的黑白系列,如果用一個坐標軸來表示,一端為白色,一端為黑色,中間就是從白到黑的無數個深淺不同的灰色。無色彩類型的顏色沒有色相和純度,它們只有色彩中的唯一基本性質——明度。所有色彩的明度都可以用黑白色的深淺來變現,越靠近白色一端,明度越高,反之越靠近黑色明度越低[3]。
在中國,應用的顏色體系是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研發的國家標準(COLORO體系),這一體系由160個色相、100個純度等級和100的明度等級組成,三者相結合共同構建了一個能夠定義160萬種顏色的色彩模型。不同色彩相組合,可以從視覺上形成不同效果的色彩搭配對比。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組合在一起,由于色相的不同從而形成各種效果的對比,我們把這種搭配稱為色相對比。這種對比的強弱度取決于這些顏色彼此之間在色環上的距離,距離越遠對比越強,距離越近對比越弱,如果兩種顏色剛好在色環上為對角線180度附近的位置,則意味著這種色相對比為所有色相對比中的最強烈對比,又稱為補色。在形象設計中常用的補色強烈對比有三對,分別是紅色和綠色、藍色和橙色、黃色和紫色,這種補色對比雖然有著醒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但是在設計中不易統一,容易讓人感覺到雜亂和視覺疲勞,一般設計師需要做特殊處理,采用一些手段來調和和改善。
除此之外,在色彩搭配中,我們還常用無色彩顏色對比、無色彩顏色與有色彩顏色對比、同類色對比、鄰近色對比、中度色對比等方式。一是無色彩顏色對比,主要為黑白灰的組合,這種色彩雖無色相,但是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能夠給人以一種高級、大方、高雅和莊重的視覺效果。二是無色彩顏色與有色彩顏色搭配。例如,白與藍,常見于各類正裝、工裝的配色,給人以正式感;又比如紅與黑,對比效果強烈而華貴、端莊,都是時尚界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案。三是同類對比,是指同一色相的顏色,由于不同的純度或明度而形成的一種較弱對比的搭配,例如,淺藍和深藍、淺綠與墨綠等,這種搭配給人以文靜、含蓄的視覺效果,但有時會產生單調的感覺。四是鄰近色,是指在色環上兩個相鄰二到三個色距離,大約相距30度左右角度的兩個顏色,如紅色和橙色。這種搭配效果類似同類色對比,在柔和中略感單調,我們可以通過調節純度或明度來改善其對比效果。五是中度色對比效果較好。中度色是指兩個距離約90度的區間顏色,如綠色和黃色,這種搭配對比適度,既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又不缺調和舒適的感覺。
色彩的搭配也會產生社會大眾共同的一種心理感應,人類的視覺系統在人類的生理機制和我們的生存環境的差異下也會形成不同的心理感應,但是不同的心理感應之間存在著共性,這一共性主要包括我們對色彩的冷暖屬性感應、對色彩的明度感應和對色彩的色相感應。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暗示,會給人在無形中帶來優越、興奮、舒適、華麗、質樸、積極、消極等各種心理暗示。例如:①紅色會給人一種熱烈、興奮的感覺,但是如果長期在大面積紅色調的空間內,會容易使人精神衰弱。②黑色容易讓人感覺到一種正式、壓抑的感覺,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會在葬禮上采用黑色為主的裝飾和服裝搭配。③在繪畫中,畫家會把明快、輕松的事物用白色或淺色來表現,所描繪的物體會給人一種上升的感覺;而對于一些凝重、壓抑的事物,則多數采用黑色等重色調來表現。
色彩搭配主要是指對不同的色彩之間進行搭配,這種搭配根據社會作用形成了相對的職業形象定式,每個行業都有其相應的標準。例如:①教師儀表規范的原則是整潔、端莊、大方。在色彩搭配上,教師不染彩發,可以選擇黑色、深棕色系的頭發。妝容應著淡妝,不能濃妝。眼影以大地色系、肉色、棕色為宜,禁止畫藍色、橙色等高明度眼影;口紅以自然色調、健康色調為主,色調不宜過于艷麗或熒光。在服裝上以正裝為主,不宜過緊、過短、過透,顏色以單一色調為主,不適合過花的衣服。而作為幼兒園教師,則可以在顏色上選擇較為活潑明亮的一些顏色,粉色、黃色、藍色、綠色等一些明度高的顏色可以拉近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也可以選擇一些有卡通圖案的服裝。②乘務員。乘務員作為一類特殊行業,在服裝上必須按照行業要求著公司制服,這里對乘務員服裝色彩搭配不做過多論述,乘務員職業形象設計主要需要在妝容上多做注意,忌諱妝面過濃、過艷,過淡也是不行的,要具有鮮明的立體感和舒適感,既要給乘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不能顯得過分做作,整體妝面色調應該與自己的工作服相配,分清冷暖界限,宜冷色配冷色,暖色配暖色,不要冷暖搭配,會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
色彩的重要性舉足輕重,除了職業形象設計,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色彩搭配,好的形象設計能夠給你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好的效應,讓你耳目一新,提升你的人際關系和職業形象。
有很多人認為色彩越多,就越顯得服裝精致,實際上服飾的選擇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要適合你的身份、年齡和你的氣質,下面介紹幾種不同風格的色彩搭配。
這兩種色彩都屬于高明度色,雖然屬于色彩三原色,但是因為在黃色和藍色中加以大量的白色,使得整體搭配色調視覺沖擊性降低,淡雅的顏色能較好的顯露女性的溫柔,對于從事文藝工作的女性尤為合適。
紅色是熱情的顏色,給人以朝氣蓬勃的生命氣息,這種搭配會給人一種樂觀、開朗的感覺,但是因為紅色和黑色純度較高,所以在款式上不宜過于繁雜,盡量追求簡單。除此以外,紅色與黑色相搭配,還能表現出一種華貴感,如果運用在套裝上,會給人一種氣場強大的感覺。
粉色、白色是純真、可愛的代言詞,這種搭配能夠體現出年輕人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粉色白色更適合年輕女性,這種搭配能夠較其他顏色博得人的好感,可以增加人氣;粉色和藍色搭配,給人以時尚感,這三種顏色是年輕人的不二之選。
紫色是中性色,介于冷色和暖色之間。在古代社會,中國人認為紫色是祥瑞吉祥的征兆,“紫氣東來”這個成語證明了古時候人們對紫色賦予了很高的評價。紫色代表著神秘、高貴,再配以白色,簡潔而優雅。紫色非常適合教師職業,給人以氣質端莊的感覺。
藍色和磚紅色在色環上屬于補色范圍,二者搭配在一起會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個性感十足,不同明度的藍色和紅色搭配在一起,會有一種復古的感覺,此種色彩的服裝款式可以復雜多變一些,非常適合成熟女性穿搭,對于白領也是很好的選擇。但因為其色調較暗,所以更適合秋冬季,夏季如果使用此種搭配會有一種悶熱的視覺感。
黑白配是最為經典的色彩搭配,黑色和白色都屬于中性色,從印刷、印染角度來說屬于無色彩。黑白色適合各種性別、年齡、行業和場合,自古以來黑白搭配就是時尚的代言,穿此搭配會讓你看起來非常有品位,效果既簡約又時尚,一直是國內外設計大師的首選色彩之一。黑白特別適合職業人士,無論男女,身著黑白色系職業裝,都會給人一種干練、成熟、精致的感覺。
上述六種色彩搭配屬于大眾化的搭配方案,我們在挑選色彩時不能僅以個人的喜愛程度認為自己適合紅色或是藍色為依據,我們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首先要確定你的膚色冷暖,這里的膚色主要是指我們面部皮膚顏色。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手腕血管的顏色來觀察,一般來說冷色皮膚血管呈藍紫色,暖色皮膚血管呈綠色。如果不明顯,還可以在臉下放一張白紙,如果臉色呈現淡粉色,看起來氣色很好,則為冷皮;反之臉色發黃并暗淡,則為暖皮。
冷皮的人適合在服裝和妝容上選擇藍色、粉色、灰色、紫色等冷色系色彩,暖皮的人適合選擇黃色、橙色、棕色、紅色等暖色系色彩。根據診斷結果,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色彩搭配。經過設計師和前人的經驗,我們總結出了一下色彩搭配原則,分別是冷色+冷色;暖色+暖色;任意色+中間色;中間色+中間色;純色+純色;純色+雜色。在形象設計中,我們在掌握了色彩搭配的運用規律后再根據自身皮膚的特征,結合不同的場合就能夠選擇出最佳的色彩搭配。
色彩能引起人們的審美共鳴,從形象設計角度來說,對色彩的搭配應用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并且不論是在藝術、哲學、科學等各個領域,我們認為色彩是最原始的、最大眾的一種審美形式。色彩學作為一門學科,融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雖然每個領域各不相同,色彩學在各個領域中的差異并不是色彩學本身的原理知識,而是具體的應用手法和應用的區別。色彩學在形象設計中是最為重要的設計元素之一,巧妙的使用色彩來表現我們的魅力,是我們形象設計中的靈魂和核心所在,不同的色彩搭配既可以呈現我們個人的身份、職業和風格,更多的還是它可以傳達出我們不同的社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