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華 和學恭 宋秋喜
(1.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河北石家莊 050011;2.訓練管理部軍事體育訓練中心八一鐵人三項隊 云南昆明 650223)
鐵人三項高原訓練中期階段的訓練量和強度逐漸增加,通過營養干預來幫助機體快速消除疲勞是常用手段之一。鐵人三項是以有氧代謝為主的體能項目,對氧利用和氧轉運能力要求較高。鐵是參與血紅蛋白合成的重要組成物質,是影響機體氧轉運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適量補充含鐵營養制劑為該項目保持較高有氧能力的物質基礎[1]。高原訓練中期階段主要集中在每年3月至5月,訓練地點為云南昆明,溫度較高,日照時間長,鐵人三項運動員長時間大強度訓練會導致肌肉水分和蛋白的流失,由于強度的增加使肌酸激酶活性升高,肌肉損傷程度增加,免疫系統調控能力下降[2],在高原低氧環境下,長時間大強度運動會導致機體缺氧,體內內環境失衡,因而需要營養干預手段來提升血紅蛋白含量,增加蛋白質合成,加快肌肉合成和機體恢復,提高免疫機能水平,維持體液酸堿平衡,進而促進機體疲勞的快速消除,達到保障競技能力與運動表現在高原訓練中期的快速提升的目的[3]。
選取國家隊優秀鐵人三項女子運動員8 人,平均年齡為17.6±2.1歲,平均身高為162.5±4.7cm,平均體重為53.8±4.5kg。其中國際健將4 人,國家級健將4人。
1.2.1 運動方式
所有運動員按照教練員制訂的訓練計劃進行訓練,在營養干預過程中訓練計劃不變。
1.2.2 實驗方法
將8 名女子運動員分為實驗組(4 人)和對照組(4人),營養干預手段通過對實驗組服用Fe 包衣型壓片糖果(運動后2粒)、東阿阿膠粉(運動后5g)、納諾克斯谷氨酰胺粉(運動后5g)、輔酶Q10(運動后2粒)納諾克斯純肌酸粉(運動前5g)、艾博奧運動營養補劑(運動后2粒)等滲固體飲料(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來實現,對照組使用同等劑量的安慰劑,所有受試者運動員在實驗前,均未服用功能相同類營養品,所有營養品在科研人員監督下服用。所有運動員均在合理營養膳食結構的基礎上進行運動營養干預。
每周一晨,空腹抽取靜脈血1mL 進行生化指標測試,共進行4 周,使用美國I-STAT 血氣分析儀EC8+試紙進行HB(血紅蛋白)、HCT(紅細胞壓積)、BUN(尿素氮)、PCO2(二氧化碳分壓)、PH(酸堿度)、BE(堿剩余)、HCO3-(碳酸氫根)指標測試,使用美國Roche干式生化分析儀進行CK(血清肌酸激酶)指標測試,并將男、女運動員實驗組和對照組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最后將實驗組進行縱向分析,通過速度血乳酸對運動員有氧能力變化進行分析,采用SPSS 18.0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
運動時,機體的酸堿平衡變化早已被國內外學者關注,20 世紀80 年代后期,國內學者開始研究遞增負荷后的血乳酸、丙酮酸、血氣之間的關系,但大多數為實驗室研究。酸堿指標的測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血液緩沖能力,對于無氧和有氧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而高原訓練對于血液緩沖能力的影響是較為敏感的,因而選取氧運輸能力、血氣、物質能量代謝等相關指標來反映機能水平與疲勞狀態及恢復效果。合理的營養干預手段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機體的血液緩沖能力。
結果顯示:第二周CK值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第三周HCT值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第四周HB 值和HCT 值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梢钥闯?,女子運動員實驗組的HB 值和HCT 值上升幅度明顯,第三周上升幅度為2%,第四周上升幅度為5%,女子運動員服用的Fe包衣壓片糖果和東阿阿膠粉補鐵效果較為明顯,特別是在服用4 周后,HB 值上升幅度顯著。從BE 和HCO3-來看,實驗組始終優于對照組,實驗組的血液緩沖能力要強于對照組,耐乳酸能力稍強,可能與服用等滲固體飲料有一定關系。
隨著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的增加,機體自由基的生產急劇增加,遠遠超過機體抗氧化能力的增加幅度,機體處于氧化應激狀態。運動性氧化應激是組織損傷、肌肉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補充抗氧化劑,如谷氨酰胺、輔酶Q 等,可以延緩運動疲勞的發生,是促進運動后疲勞消除和身體機能恢復重要手段之一[5]。通過階段性生化指標,分析高原訓練中期使用多種營養品綜合干預的效果,縱向觀察訓練中期實驗組營養干預對于疲勞恢復發揮的作用。
結果顯示:實驗組第二周與第一周PCO2值差異顯著,P<0.05;第四周與第三周PH 值差異顯著,P<0.05。HB 和HCT 呈逐漸上升趨勢,BUN 和CK 值也呈上升趨勢,說明訓練負荷在逐漸增加,BE和HCO3-呈明顯上升趨勢,說明隨著訓練負荷的遞增,血液緩沖能力在增加。實驗組BE、HCO3-比對照組上升幅度大,HB 和HCT呈上升趨勢,平均數值高于對照組,也同樣說明升血類營養品和電解質類營養品對于運動員提高血紅蛋白含量和增加血液緩沖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鐵人三項為典型的體能類項目,需要較高水平的有氧能力作為基礎,高原訓練中期主要以自行車和跑步的有氧耐力訓練為主要內容,強度較訓練初期逐漸增加,除了有效的有氧訓練手段與方法外,合理且科學的營養干預手段也可以幫助機體實現快速疲勞恢復,進而提高運動能力表現。通過監測間隔一周前后兩節同樣內容(1km 跑步+6km 騎車+2km 跑步)訓練課的完成情況,采用即刻血乳酸值來反映運動員機體能量代謝情況和有氧能力提升情況,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說明營養干預有利于促進機體的快速恢復,在運動員有氧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完成訓練課的質量在逐漸提高,競技狀態在不斷提升。
圖1為同樣訓練內容的血乳酸值對應相對速度散點圖,訓練課內容為跑—騎—跑內容,記錄速度為最后2km 跑步速度,由于前面的跑步和騎行訓練內容以編隊形式整體進行,速度趨于一致,因而選取最后2km個人跑速度進行比較。可以看出,第二周的血乳酸速度散點圖向右上方移動,說明運動員整體第二周有氧能力要比第一周有一定程度提高,與營養干預和系統訓練有很大關系,第一周競技狀態和運動表現相對較差,或者機能處于相對疲勞狀態,在營養干預后,運動員的疲勞狀態得以快速消除,由于前后間隔一周,考慮運動能力提高的因素影響程度較小,很大程度歸因于營養干預手段可以快速促進疲勞消除,進而提高運動能力表現。

圖1 兩周速度-血乳酸散點圖
周期性的血液指標監測可以客觀反映運動員的生理機能狀態[6],指標數值周期性浮動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受基因遺傳、飲食狀況、營養干預、睡眠質量、競技能力和訓練內容等因素影響。該研究的實驗階段選取高原訓練中期,正是鐵人三項項目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逐漸增加的階段,因此營養干預對于運動員疲勞恢復及高質量完成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所有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飲食、睡眠、訓練基本在同一水平的狀態下,對比分析營養干預對于實驗組運動員血液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女子運動員第二周實驗組CK值和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女子運動員訓練強度差異不大,肌肉做功能力相對較弱,所有女子運動員CK 絕對對照值相對男子較低,而實驗組CK 值相對較低,說明長期補充肌酸和服用蛋白合成類營養品對肌肉的快速恢復有明顯效果;第三周實驗組HCT 值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說明長期服用補鐵和促紅細胞生長類營養品對紅細胞生成有一定效果;第四周實驗組和對照組HB 值和HCT 值差異顯著,P<0.05,說明長期服用補鐵補血類營養品對血紅蛋白的提高有幫助,同時可以看出實驗組的運動員機能素質較高,承受負荷的能力較強,隨著訓練負荷的增加,機能指標并沒有較大幅度的改變。從縱向對比可以看出,實驗組運動員的PH 值和PCO2值,隨時間變化,差異顯著,特別是從第三周到第四周,BE值和PH值上升趨勢明顯,說明運動員的血液酸堿緩沖能力有明顯提高,一是和訓練水平提高有關,另外和及時補充電解質和等滲運動飲料有很大的關系。
對一線運動隊進行營養干預效果研究,有一定的實際困難,需要考慮訓練周期計劃與大賽安排,在充分保障不影響訓練計劃執行的基礎上,與教練員和運動員及時溝通,并隨時了解訓練目的及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況,做到有針對性地對機能監控與疲勞狀況進行診斷,合理而科學地輔助周期性訓練計劃,通過針對性強的營養干預手段幫助運動員實現疲勞恢復和提高賽前競技能力,是今后仍需進行研究和討論的關鍵問題。
升血和補鐵類營養補劑在高原訓練中期,可以短時間內提高血紅蛋白和血球壓積值。
高原訓練中期服用肌酸類和蛋白合成類營養補劑,可以有效幫助肌肉恢復及減少損傷。
谷氨酰胺類營養補劑可以快速消除因訓練負荷過大引起的機體疲勞。
及時補充等滲固體飲料和電解質飲料可以改善機體酸堿環境,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機體血液酸堿緩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