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近年來,隨高速公路車流荷載持續增加等因素影響,公路病害問題頻發,不僅極大的增加了道路養護壓力和養護成本,更進一步減弱了道路通行能力。為保障高速公路通行能力,降低道路養護壓力和養護成本,應建立完善的路面檢測與評定體系,指導公路養護設計。目前,針對國內高速公路質量檢測和評定,相關領域專家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如吳限以某高速公路為依托,通過對該公路病害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整理,對路面技術狀況進行了全面的綜合評定;徐力俊則重點對瀝青路面質量檢測內容展開研究,并針對具體實施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針對性研究,給出了較為完整的應對措施;薛佳悅通過大量梳理高速瀝青路面質量病害數據,提出了針對公路高發病害的檢測方法。本文依托具體工程,立足高速公路養護、行車需求,從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和結構強度三個方面著手,探討了湖南某高速公路路面結構狀況的質量檢測與評定策略。
湖南某高速公路k315+990-k445+750 路況調查檢測內容與設備結果見表1。

表1 路況調查檢測內容及設備
參考JTGH20-2007《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對該路段病害類型、分布、面積進行調查和統計,結果見表2。
根據表2 數據,繪制各行車道病害分布圖,見圖1~5。

圖1 上行行車道路面病害分布

表2 行車道路面病害統計

圖2 上行超車道路面病害分布

圖3 下行行車道路面病害分布

圖4 下行超車道路面病害分布

圖5 行車道PCI 值公里分布
由圖1~5 可知:上行行車道K340+000-K360+000段,路面存在多種病害而且破損程度嚴重;上行超車道K350+000 路段存在的病害種類比較單一,病害形式主要表現為沉陷病害,但病害發生次數較大;下行行車道K340+000-K360+000、K410+000-K430+000 路段病害較為嚴重,開裂和沉陷發育集中,有部分沉陷已發育為坑槽病害;下行超車道K350+000 路段主要病害為沉陷和開裂病害。
依據現行《評定標準》,將調查路段劃分為若干個評定單元,計算IRI 指數,進行調查路段的行車道路面平整度分析,結果見圖6。

圖6 行車道IRI 值百米分布
從圖6 可以看出,上、下車道IRI 值主要分布在0.61-1.85 mm/km 范圍內,綜合RQI 評價分數分別為94.2 和94.6,數值均在優秀的范圍。
為更加準確的評價該路段平整度分布情況,將0.2m/km 為梯度,劃分為IRI<1.7、1.7~1.9、1.9~2.1、2.1~2.3、>2.3m/km 5 個指數范圍,以一百米為標準,劃分為一個評定單元,各個IRI 指數范圍內的分布情況,結果見表3。

表3 行車道路面平整度指數不同等級分布
從表3 可以看出:
(1)上、下段IRI>2.3m/km 段總長6km,占該段的2.33%;
(2)IRI>2.3m/km 的上行路段總長度為2.3km,比率為1.78%;
(3)IRI>2.3m/km 的下行路段總長度為3.7km,占下行路段的2.87%;
(4)IRI>2.3m/km 對應的RQI 得分為90,為進一步保證高速行駛質量,應采取一定的措施。
依據現行《評定標準》,將調查路段以百米為單位劃分為若干個評定單元,計算路段SRI 指數,結果見表4。

表4 行車道路面抗滑性能指數SRI 不同等級分布
由表4 可知:調查路段上行、下行行車道SRI 值主要分布在48~55 的范圍內,SRI 綜合得分上行分為92.2,下行分為92.4,數值均在優等值范圍以內。
路面結構強度采用激光彎沉檢測儀測定,本次抽檢長度149.635km,測定結果見表5。

表5 路面結構強度指數PSSI 評定等級分布
由表5 可知:PSSI 綜合得分上行得分92.51,下行得分93.28,全線得分92.90,上下行和全線得分均在優等范圍內,表明該路段結構強度較為優良。
3.1.1 橫向裂縫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受車輛荷載作用,路基局部拉應力過大,引起的反射裂縫;另一種是受溫度應力作用,產生的溫縮裂縫。
3.1.2 縱向開裂多因路面強度不足引起,在長期車輛荷載作用下,結構低層反復受拉,引起疲勞性破壞。
3.1.3 沉陷病害多因路基強度不足導致。
3.1.4 坑槽病害產生成因較多,路面級配不合理、長期車輛荷載、環境水害侵蝕等引起。
3.1.5 車轍大體上屬于壓密型車轍。
公路養護具有周期性長、治理難度大等特點,在養護方案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3.2.1 病害主導原則
公路養護的目的,是為了治理公路病害,改善路用性能,延長服役周期,因此,應遵循病害主導的原則,根據作業路面病害特點,病害分布等,分析病害產生成因,制定更加針對性的治理和養護方案。
3.2.2 綠色環保原則
養護方案制定應遵循綠色環保材料,在技術方案可行的前提下,舊料應充分加以利用,避免造成物料浪費;在性能可以保證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薄厚度技術,提高公路養護的輕量化資源利用能力;針對水泥穩定碎石病害,治理結構層性能要求滿足時,可優先選取注漿、土工材料養護方案,做到零廢棄資源。
3.2.3 一致性原則
綜合評估方案合理性、經濟性、安全性等,保證方案類型、混合料類型一致性。
3.2.4 平衡性原則
在保證公路全壽命周期保持一定性能的基礎上,盡量降低養護成本。
3.2.5 動態性原則
公路病害發育是一個動態過程,檢測、養護無法做到全面覆蓋,因此,應根據病害類型、病害產生成因等,合理預測病害發展趨勢和變化范圍,以制定更加靈活的養護方案。
3.2.6 統一性原則
綜合現場工況、作業特性、安全布防等多種因素,保障養護機具作業穩定,減少施工占道時長,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
本文依托湖南某高速具體路段,研究了高速公路項目瀝青路面質量檢測與評定策略,結論如下:
4.1 該路段上行、下行行車道RQI 綜合評定分值分別為94.2、94.6,數值均在優等范圍內;但其中部分路段IRI>2.3m/km,總長6km,占比為2.33%,對應的RQI 評分為90,應采取一定治理措施,保障路用質量。
4.2 調查路段上行、下行行車道SRI 值主要分布在48~55 的范圍內,SRI 綜合得分上行分為92.2,下行分為92.4,數值均在優等值范圍以內。
4.3 PSSI 綜合得分上行得分92.51,下行得分93.28,全線得分92.90,上下行和全線得分均在優等范圍內,表明該路段結構強度較為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