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寶中學 肖 嵐
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思維敏捷,一點就通,但就是計算頻錯、粗心不斷.本文中梳理了一些原因,不過高中數學題目綜合性強,原因多種多樣,互相影響,相互作用,惡性循環,此處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求拋磚引玉.分析問題所在的同時,嘗試更新和設計針對性練習,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案,長期不斷堅持下來,讓學生們從中受益.教與學正是這樣做而獲其惑,惑而求其解,解而求其用,不亦樂乎?
2.1.1 沒有信心,裹足不前
不能洞見條件和結論的聯系,沒有目標,也不敢嘗試.消極的心理暗示容易造成優柔寡斷,墨守成規.

認定函數y=f(x)關于點(m,n)成中心對稱的充要條件是對定義域中任意x,都有f(x)+f(2m-x)=2n.那么,不要猶豫!目標明確!沒有退路!立馬計算!

我們發現無論多少字母只要抓住關鍵點都能迎刃而解,此時教師輔以適當的鼓勵,對學生心理產生積極暗示,長此以往,提升學生數學自我效能感.先在心理上突破,再在方法上突破.
2.1.2 計算內容缺少故事性,學習情緒沒有起伏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認知規律設計有故事的組團式練習(變式練習、探究練習等),讓學生在解鎖一個個問題時有過關斬將的情緒波動,從而更好地內化知識、優化運算.數學用數字編碼世界,心理用人性編碼世界.數學問題需要對編碼儲存、提取.當一個問題被各種角度編碼時本質就會更完整地呈現、記憶會更加深刻,這樣建立的知識結構更有高瞻遠矚性.高中數學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這樣的契機,下面舉一例由三個問題構成的組團練習.







圖1


|OA|2|OB|2=(|OA|2+|OB|2)r2.



問題一的定值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就是斜邊上高與直角邊關系,于是有了問題二;定值的逆代求范圍也是對不等式的靈活運用,于是有了問題三.學生發現它們的聯系后思考的維度被打開了,對某些定值的復雜運算也不再抗拒了.計算有方法,問題有源頭,解答有樂趣.這三個問題包括組合性、逆向性、結合性、同一性等變式設計.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有更深和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當題目的外延增大時,計算會變得更有意義.
2.2.1 轉化時疏忽等價性

分析:
4sinA+2cosB=1
①
②
由式①、式②平方和得:


學生因為沒有意識到平方不一定是等價變形,很可能產生增根.錯誤地保留了2個答案.
另外,充分不必要條件會造成失根,必要不充分條件則易造成增根.
2.2.2 片面不嚴謹,審題不嚴密,挖掘信息不夠全
例3設數列{an}的通項公式為an=pn+q(n∈N*,p>0).數列{bn}定義如下:對于正整數m,bm是使得不等式an≥m成立的所有n中的最小值.

(2)是否存在p和q,使bm=3m+2(m∈N*)?若存在,求p和q的取值范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略.
(2)仔細審題,條件一:n=3m+2滿足an=pn+q≥m(n∈N*,p>0),所以有p(3m+2)+q≥m.
條件二:n=3m+2是最小的滿足an=pn+q≥m(n∈N*,p>0)的解,再小不行了,所以有p(3m+1)+q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學生通常不能全部挖掘,自然就算不出答案.邏輯是思維品質的中心環節.清晰、嚴密、理性和嚴謹是數學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以不等式為例,沒有深刻理解不等式的性質:誤認為分母為正;取倒數時想當然認為分母越大分數越??;移項時正負號混亂. 例4直線y=kx+1與雙曲線x2-y2=1的左支分別交于A,B兩點, (1)求k的取值范圍; (2)直線l過點P(-2,0)及線段AB的中點,CD是y軸上一條線段,對任意的直線l都與線段CD無公共點,試問CD長得最大值是否存在. (1-k2)x2-2kx-2=0 (取倒數時很多學生會不注意分正負情況,忽略不等式的性質做出錯誤答案.) 這類問題建議擇機擇時訂正,建議分行寫步驟,建議限時訓練,建議整理錯題本. 不同的策略計算量大不相同,尋找最佳策略、優化解題方法可以規避復雜的運算和人為陷阱. 策略1:沉溺于多字母代數處理剪不斷理還亂. 圖2 設AB中點為C(x,y),在等邊△OAB中可得: 例6空間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C,BD的中點,AD=6,BC=8,且AD與BC成60°角,求線段EF的長. 很多同學沒有深刻理解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概念,只給了一種答案,漏了A′BCD這種情況(如圖4). 圖3 圖4 布魯納曾經說:“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運算錯誤和粗心大意不是獨立存在的,是以上種種問題導致的多米諾效應,互相影響,很有可能導致數學焦慮,進而影響毅力、自我效能感,最終影響數學成績.提高運算能力減少粗心發生實際上是一種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師層面上,應該更充分理解學生的認知心理、認知過程,確定學生自己的操作運輸、知識存儲、組織情境的方法,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情感溝通中,教師鼓勵越多,學生收獲越大,能力提高越快.學生層面上,應該優化記憶系統,提高感覺、知覺、視覺等觀察品質,減少錯覺,審題全面;注重新舊知識聯系、正反兩方面論證、總結歸納類比,逐漸豐富知識結構,促進數學學習的整體觀念;多加練習、經常反思、深思熟慮,形成在解題中集中而穩定的注意力;增加學習的動機和自我要求,突破一些關于數學的消極和情緒化的信念,更多正面自我暗示.Z
2.3 知識性問題






2.4 策略性問題








2.5 概念性問題



3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