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施羅德2005年卸任德國總理之際,普京請他擔任俄德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的股東大會主席。普京還半開玩笑地說:“為我們工作,你擔心嗎?”沒想到,施羅德爽快接受了邀請。《紐約時報》因此略帶調侃地稱施羅德“成了普京的人”。
近日,因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拒絕辭去在俄羅斯石油公司董事會的職務,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敦促其退黨。與此同時,來自多個派別的德國政客希望施羅德受到制裁,理由是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關系密切,并且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一直為普京辯護。
據悉,在施羅德2005年卸任之際,普京便向他拋出橄欖枝,請他擔任俄德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的股東大會主席。普京還半開玩笑地說:“為我們工作,你擔心嗎?”沒想到,施羅德爽快地接受了邀請。《紐約時報》因此略帶調侃地稱施羅德“成了普京的人”。
“普京是一位非常可靠的朋友”
資料顯示,施羅德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從一名學徒到當選社會民主黨議員,再到出任德國總理,其人生經歷非常勵志。
2003年,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德國、俄羅斯和法國組成一個反對對伊開戰的聯盟,施羅德和普京的友誼從那時起開始逐漸加深。
其實,普京和德國頗有淵源。年輕時,他曾加入克格勃并被派往東德工作,能講流利的德語。施羅德曾回憶,他和普京的家庭在二戰中都遭遇過不幸——他在二戰中失去了父親,普京的長兄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喪生。共同的際遇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兩人曾一起看歌劇、遛狗聊天,還在莫斯科郊外一起乘雪橇過圣誕節。2004年4月,施羅德60歲生日時,普京曾親自到場慶賀,兩人在席間談笑風生。德國前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副主席蓋爾諾特·埃爾勒說:“因為他們(施羅德和普京)之間長久以來的友誼,我們從不會從施羅德那里聽到任何對普京的批評。對施羅德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無論如何都要相互支持。”
2005年,施羅德在大選中敗給了默克爾。之后,他退出政壇,更多地參與到與俄羅斯相關的經濟和商業活動中。
2014年,施羅德70歲生日時,在圣彼得堡舉辦了酒會,他與專程前來祝賀的普京熱情相擁。施羅德說:“普京是一位非常可靠的朋友,我們相互信任,這就是友誼。”當時,俄羅斯正因克里米亞問題與西方國家交惡。
2017年,施羅德出任俄羅斯石油公司董事會主席。當時,該公司已被歐盟列入制裁名單。此外,他還為多家俄羅斯能源公司充當顧問。他表示,俄羅斯石油公司是全球較大的石油企業之一,與德國有著重要聯系。在這樣一家對保障德國能源需求至關重要的企業里占據一席之地,是一個理性的決定。
據悉,普京曾在德國《前進報》撰文高度評價施羅德,認為他責任意識明晰、勇氣可嘉、值得信賴。施羅德75歲生日時,普京稱贊他是高水平的國際權威人士,在促進俄德關系上發揮了核心作用。另有報道稱,由于與普京的密切關系,即使施羅德已經離開政壇,仍是美國的監聽對象。
“我認為,普京是能結束戰爭的人”
今年2月,隨著俄烏沖突爆發,施羅德在德國遭到批評。據悉,他最喜歡的足球俱樂部要求他譴責普京,社會民主黨的前同事要求將他驅逐出境。在家鄉漢諾威市剝奪榮譽公民身份前,他主動放棄了這一榮譽。但他說:“這不是我的錯。”
如今,整個黨派都勸施羅德辭去在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職務,尤其是同為社會民主黨成員的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他曾在施羅德擔任總理期間與其密切合作。但施羅德說:“如果現在主動疏遠這些事務,會失去一個人的信任。我認為,普京是能結束戰爭的人。”
“德國無法孤立俄羅斯”
據悉,2011年至今,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從39%飆升至55%。據統計,德國每天向俄羅斯支付的能源費用高達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施羅德堅持認為,俄羅斯和德國彼此需要。他說:“俄羅斯需要石油和天然氣來填補預算,德國需要石油和天然氣來供暖并保持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德國都無法孤立俄羅斯。”持這種觀點的不止他一人。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曾無視美國的制裁威脅,繼續推進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然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后不久,德國新政府關停了這個幾乎完工的項目。
如今,德國領導人已經意識到,如果沒有俄羅斯的能源,德國經濟可能崩潰。德國央行在發布的最新月報中警告,如果歐盟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將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德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5%,從而引發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我并不認為對俄實施天然氣禁運能結束戰爭。”朔爾茨說,“我們希望避免數百萬工作崗位流失以及工廠永久關停,這將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產生嚴重影響。”
4月27日,在俄羅斯宣布停止向波蘭和保加利亞供應天然氣后,德國也做好了斷供的準備。5月2日,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網絡管理局局長穆勒提出了緊急方案,工業經濟生產部門和企業可以通過“拍賣天然氣消費權”的方式進行應對。與此同時,穆勒還呼吁民眾通過減少淋浴和關閉暖氣的方式節省能源。
對此,施羅德總結說:“當這場戰爭結束后,我們將不得不重新與俄羅斯打交道,因為歷史總是這樣重演。”
(《齊魯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