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在發起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2個多月后,依然遭遇烏軍頑強抵抗。烏克蘭“強大”的背后原因之一就是,曾經的克格勃烏克蘭分局、擁有眾多親俄派成員的烏克蘭情報機構,發生了脫胎換骨的巨變。
俄逮捕烏間諜,烏公布“俄間諜”名單
近日,俄羅斯《消息報》網站上傳了一段視頻的部分內容。視頻開頭,俄聯邦安全局3名官員給一名倒在雪地上的男子戴上手銬,另一名俄官員走到這名男子面前,將他的頭拽向鏡頭。該男子名叫魯達西,代號“嬰兒”,出生于烏克蘭哈爾科夫,具有烏克蘭和波蘭雙重國籍,2019年來到莫斯科,考入俄羅斯一所知名高校。他負責監視烏克蘭駐俄記者和政治學者。“在試圖獲取參與俄羅斯國防部在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軍人的信息時,嫌疑人在莫斯科被捕。”俄聯邦安全局稱。有分析稱,此次逮捕意義重大,這是俄烏沖突爆發后,俄方首次公開逮捕烏間諜。
俄羅斯抓烏克蘭間諜,烏方也沒閑著。為打擊俄羅斯在歐洲的情報系統,烏克蘭國防部情報部門公布了一份620人的俄羅斯間諜名單。據稱,這些人都在歐洲活動。名單以俄文發布,被披露的有這些人的姓名、電話號碼、護照號碼、車牌號、部分財務細節,甚至包括一些人的家庭住址。“每個歐洲人都應該知道他們的名字!”烏情報機構在社交媒體上稱。
俄烏情報機構“不分家”
現在的烏克蘭情報機構是由以前的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烏克蘭分局演變而來的,其從克格勃分支搖身一變為親美組織,這一轉變極其耐人尋味。
1991年,伴隨蘇聯解體,獲得獨立的烏克蘭創建了新的情報機構“烏克蘭國家安全局”。但是,其實質依然換湯不換藥,只是把原來的“克格勃烏克蘭分局”的牌子換了名而已。冷戰結束后大約25年的時間里,俄羅斯情報機構幾乎可以在烏克蘭“暢通無阻”地開展秘密情報工作。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對應的機構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2004年成立的另外一家情報機構烏克蘭對外情報局,對應的機構則是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另外,兩國還各自配備了軍事情報機構。
實際上,蘇聯解體后,原克格勃的人脈網絡并沒有跟隨蘇聯轟然崩塌。在蘇聯解體后的各獨立共和國中,其安全機構和原克格勃的合作關系依然在持續。俄聯邦安全局曾設置“(克格勃)關系網絡事務局”。
據稱,蘇聯時期曾任克格勃烏克蘭分局局長的高魯許科,在蘇聯解體后當上了俄羅斯聯邦反間諜局局長。另外,獨立后的烏克蘭總理馬爾丘克也曾是蘇聯時期克格勃的工作人員。
親俄派與親美派之爭
終于,歷史性轉變伴隨著2014年的“尊嚴革命”來了。
那一年,烏克蘭國家安全局人員試圖滲透并收買反政府組織的事實被反對黨揭發,民眾隨后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運動。示威者聚集在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要求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辭職,最后迫使亞努科維奇和15名烏國家安全局高官逃亡俄羅斯。
新上任的烏安全局長納里瓦伊琴科曾親口承認,“俄羅斯特工滲透進了烏克蘭國家安全局”,最終導致數百名烏國家安全局人員被捕。
2014年,克里米亞半島并入俄羅斯,一部分親俄武裝勢力占領了烏克蘭東部兩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部分地區。在一片混亂中,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內部也出現了親俄派和親美派的激烈內斗。
當時,美國助理國務卿(現任美國副國務卿)紐蘭與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皮亞特的通話錄音被竊聽并曝光,他們的通話內容涉及到烏克蘭總理的人選。據說是烏國家安全局內部的親俄派泄露了這一情報,用來證實美國干涉烏克蘭內政的事實。
2017年,親俄派被指控在基輔“發動暗殺事件”。烏國家安全局反間諜部門負責人哈巴貝柳西,以及剛剛從烏東地區前線歸來的烏國防部情報總局上校沙波瓦爾,都在汽車爆炸事件中喪生。兩人當時正在對俄軍滲透烏東兩州的相關情報進行調查。因此烏克蘭警方認定,很有可能是俄聯邦安全局“策劃了暗殺事件”。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大約有3萬人,雖然人數多,但一直被詬病管理水平不高,行動檢查、身體檢查等情報機構中必不可少的人員管理程序也不完備。但這幾年經過大力整頓,其內部情況已得到大幅改善。
俄烏沖突爆發后,曾有媒體曝光,出席第一次俄烏外交談判的烏克蘭代表團成員基列耶夫,因涉嫌“泄露烏克蘭內部情報”被捕,后又被烏國家安全局以“叛國罪”處決。雖然還沒有披露基列耶夫是俄羅斯間諜的明確證據,但可以肯定烏國家安全局會繼續清洗內部“可疑人員”。
可以說烏克蘭已經被美國中情局徹底滲透了,這是普京不能接受的。某種意義上,這也促成了普京決定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
目前,烏克蘭已經逮捕并解雇了大量涉嫌串通俄聯邦安全局的人員。歷經30多年,俄烏在情報領域的暗戰仍在持續。
(澎湃新聞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