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沖突爆發后,印度不僅要重新考慮未來的建軍思路,還同時遭遇了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武器裝備的雙重打擊。此外,美國還一直煽風點火,鼓動他國一起制裁俄羅斯。可是,一旦公開“選邊站”,印度無論選哪邊都將承受巨大損失。
這次俄烏沖突中,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蒙受了巨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代價。但相比它們而言,還有一個國家在俄烏沖突中意外地損失慘重——那就是印度。這是為何?
必須重新考慮未來的建軍思路
近日,多家印度媒體總結了俄烏沖突對印軍帶來的巨大沖擊。據“今日印度”網站稱,印軍大量武器裝備都源自蘇聯和俄羅斯,因此也基本全盤照搬了俄式戰法。但俄軍坦克在烏克蘭的遭遇,讓印軍必須重新考慮未來的建軍思路。
另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正在進行的沖突中,反坦克導彈在對抗裝甲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印度陸軍將把這場軍事沖突的經驗教訓納入其未來主戰坦克的設計中。因為,印度陸軍是俄羅斯裝甲車輛的最大用戶之一,包括T-90、T-72主戰坦克和BMP系列步兵戰車。
“印度史上最重要的軍售訂單”胎死腹中
不僅如此,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印度武器裝備的主要提供者。俄烏沖突爆發后,印度同時遭遇雙重打擊——一方面是印度繼續引進俄制武器裝備不但遭到美西方的嚴厲批評,同時還面臨零部件不足的問題。這是因為,俄軍在戰場的巨大消耗本身就需要補充大量關鍵備件。印度國防部官員承認,原先可能為印度準備的關鍵武器和零部件可能被轉移給俄軍“救急”;另一方面,為印度提供艦用發動機等關鍵設備的烏克蘭工廠陷入戰火中,未來是否有能力繼續供貨以及提供后勤維護也成為未知數。
美聯社稱,印度近60%的國防裝備依賴俄羅斯。印度空軍擁有超過410架蘇聯/俄羅斯制造的戰斗機,包括蘇-30MKI、米格-21和米格-29等。這些都需要俄羅斯的備件和組件。
此外,印度還大量裝備了俄羅斯制造的潛艇、坦克、直升機、潛艇、護衛艦和導彈。印度國防分析師拉胡爾·貝迪表示,印度正在等待俄羅斯制造的導彈系統、護衛艦、“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和突擊步槍的交付。
印度軍方表示,未來將大幅增加軍事裝備的本土化生產,以彌補俄烏沖突帶來的短缺。不過,印軍某退役將領表示,這至少需要五年。
更糟糕的是,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還可能會危及印度最近剛從菲律賓獲得的價值3.75 億美元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出口訂單。該導彈由俄羅斯與印度聯合研制,一度號稱是“全球現役巡航導彈中飛得最快的”。這次獲得菲律賓的訂單曾被印度媒體鼓吹為“印度史上最重要的軍售訂單”,也是印度在南海方向“制約中國”的重要一步。然而,突然爆發的俄烏沖突很可能讓印度這筆軍售大單胎死腹中。
目前,美國的軍工復合體利益集團已經盯上印度,正借著俄烏沖突的“東風”大肆向印度推銷武器。
無論選哪邊都要承受巨大損失
不僅如此,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一直煽風點火,鼓動他國一起制裁俄羅斯。對此,印度也在所難逃。但是,一旦公開“選邊站”,無論選哪邊都將承受巨大損失。如果選美國,印度將無法從俄羅斯進口武器。且一旦失去與俄羅斯的友好關系,印度外交的戰略彈性、戰略自主性和戰略回旋空間均將受到嚴重削弱。如果選俄羅斯,印度與美國的經貿關系將受到巨大沖擊,這將嚴重影響莫迪(印度總理)政府2025年印度GDP總量達到5萬億美元、通過“印度制造”成為第二個“世界工廠”等經濟目標的實現。印度也將無法從美國購買先進武器。此外,沒有美國的幫助,印度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將更加被動。沒有美國的默許或暗中支持,印度也難以與美國其他盟友維持穩定關系。
分析認為,如果美國向印度“極限施壓”逼迫其“選邊站”,印度選擇俄羅斯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有三:一是印度是民族自尊心非常強的大國。作為一個非常自信甚至十分自負的大國,印度不可能向任何大國低頭。同時,印度也不愿意淪為美國的“小跟班”;二是印俄共同利益更趨一致,都反對單極世界、主張并積極推動世界多極化,且兩國具有良好的戰略互信;三是印度與美國的戰略互信低。據了解,美國想遏制包括印度在內的所有地區大國,兩國在冷戰時期還曾間接成為對手。
另外,俄烏沖突顯露出美國在經濟與能源層面上的堡壘并非固若金湯。為了維持美國自身脆弱的全球霸權,現已進入到犧牲盟友利益的階段,設想中的美國-盟友利益共同體正在日益松散。莫迪及印度政治精英不難認識到,若過分追隨美國,印度在政治、經濟地位上將永遠處于從屬地位,也難以實現產業升級而達成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因此,適當扭轉親美政策,以務實姿態加大與俄中等國合作,是符合印度政治身份與國家利益的選項,至少是階段性選項。
(《環球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