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聲從進門那一刻起,目光就聚集在孫中山身上,久已仰慕的人就在面前,他的心情一直很興奮。孫中山也一直凝視著趙聲,他伸手握住趙聲的手,連聲夸贊:“總指揮好英俊!好威武!好將才!”趙聲與孫中山之間的革命情誼從第一次見面就結下了。
趙聲(1881-1911)將軍一生傳奇,他是晚清新軍杰出將領,文武全才,成為孫中山的左右手、同盟會長江盟主、黃花崗起義總指揮,卻于英年赍志而歿。
他與黃興、胡漢民、譚人鳳、章士釗、吳樾等人相交莫逆,是辛亥革命的先驅,并培養了陳銘樞、張云逸、鄧演達、蔣光鼐等杰出人才,著名的《保國歌》就是出自他的手筆。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被中華民國政府追封為上將軍。
而趙聲與孫中山之間的革命情誼從第一次見面就結下了。
黃興力薦趙聲為起義領導人
1910年4月,黃興(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與孫中山共建同盟會)根據胡漢民(時任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支隊長)的要求,執筆向孫中山寫了一封信。黃興在信中寫道:“弟與趙聲認為,廣東可再從省城下手,仍由新軍做主力。只要廣州一舉成功,各地必應。如新軍一營駐廉州者為伯先舊部,今正聞廣州之事,已躍躍欲試。”
黃興還在信中把趙聲及大家一起分析的情況向孫中山做了匯報,“至三江陸軍,其將校半多同志,今歲聞伯先兄在粵舉事,皆有握透爪之勢,若事前與之聯絡,擇其縝密者為之樞紐,勢不難與兩粵并。湖北之陸軍雖腐敗,然開通者亦不少,去歲有孫武者(湖北人)竭力運動,聞成績亦好。湘中之新軍,雖不及萬人,然有數同志為管帶隊官等,又督隊公所及參謀多同志,人較他處亦不弱;云南同志亦多得力,其經營有俟他處彼亦為之之勢。甚至北洋之新軍,同志在其間者亦不少”。
黃興在報告中還提出了“先刺殺李準一人使其部下將校自相混亂”的“斬首行動”計劃。對于起義領導人,他在信中這么說:“趙伯先于軍事甚踴躍擔任,特別軍界多屬望于他。此次款項若成,可委廣東發難之軍事于伯先,命弟為之參謀。”黃興在信中建議:“若能召集一次全黨性會議,統一思想,全力以赴,分擔責任,各盡其才,事無不成矣。”
孫中山夸他英俊、威武
沙港村成了趙聲、黃興、胡漢民等策劃下一次起義的秘密據點。
一天早晨,黃興、趙聲沿著沙港村的海灘散步,突然從路口走過來一個人,遞給他們一封信。趙聲接過信一看,原來是孫中山從美洲寄來的。孫中山在信中提出的在廣東重新發動武裝起義的意見,正與他倆的想法不謀而合。兩人快步回到村里,向胡漢民、譚人鳳講述了孫中山來信的內容。
之后,趙聲和黃興在與胡漢民、譚人鳳反復商討后,初步明確了再次發動廣州起義的地點、人員組成及領導起義的人選,特別研究分析了新軍中可以參加起義的部隊,初步形成了一個方案。
趙聲、黃興當天還接到孫中山從美洲發來的密電,說6月15日他將從美洲趕到日本,希望黃興、趙聲等人到日本面商大計。經與胡漢民商量,趙聲、黃興、譚人鳳等人第二天下午離開了沙港村,第三天下午乘香港至日本的郵輪,去會晤孫中山。
孫中山居住在東京小石川區原町三十一番地宮崎寅藏寓所,這是孫中山在東京的隱居之地。趙聲一行到達孫中山的住處,黃興忙向孫中山介紹趙聲:“總理,這位就是趙伯先,是正月廣州新軍起義的總指揮。”
黃興又對趙聲介紹:“這位就是中國同盟會總理孫文先生。”
趙聲從進門那一刻起,目光就聚集在孫中山身上,久已仰慕的人就在面前,他的心情一直很興奮。聽到黃興的介紹,趙聲習慣性地向孫中山敬軍禮:“孫總理,趙伯先奉召來見!”
孫中山也一直凝視著趙聲,伸手握住趙聲的手,連聲夸贊:“總指揮好英俊!好威武!好將才!”
趙聲激動不已,說道:“總理,我一直盼著見到您,當面聽您的教誨呢。”
孫中山笑笑說:“大家快坐下,一路辛苦了。”
“我這人不怕失敗,屢敗屢戰,決不氣餒”
眾人皆已坐下,孫中山卻朝坐在另一邊的趙聲招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身邊來。趙聲激動地站起來,挨著孫中山左手邊的沙發坐下來。他想到上次和同鄉柳詒徵來日本時,本該見到孫中山,可是不巧,他去南洋籌款了。現在,孫中山就在眼前,他仔細凝視著先生。孫中山黃里透白的臉,長長的濃眉下一雙大眼睛特別有神,隸體“一”字的胡須,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左手捏著一只黃色煙嘴,裝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雖然他國字型的臉上散發著勇猛的俊氣,但明顯疲憊和憔悴。
趙聲心里清楚,為了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孫中山在海外到處奔波籌款。然而,在華僑中籌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他雖身在國外,但國內的一次次武裝起義都是在他的領導和發動下進行,這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看著孫中山堅毅的面龐,趙聲心里無比崇敬。他一下子從沙發上站起身來,對孫中山誠懇地說:“孫總理,正月廣州起義失敗,倪映典同志壯烈犧牲。我作為總指揮有責任,我有愧于黨人,有愧于總理,請總理批評。”
黃興、譚人鳳插話道:“我們都有責任,請總理批評。”
“批評從何談起?”孫中山連連搖頭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幾年來,我組織發動起義很多次了,開頭時都勢頭猛烈,后都因各種原因不幸失敗了。但我這人不怕失敗,屢敗屢戰,決不氣餒!”
說到這里,孫中山情緒有些激動,他提高聲音,信心十足地接著說:“依我看,正月廣州新軍起義雖然失敗,但這次起義有力地證明了新軍這一原來作為清廷王朝挽救衰亡命運的靈丹,在我們的推動下,特別是趙伯先這么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證明是可以被改造為革命力量的。”
(《趙聲將軍》王桂宏/著,現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