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文
當軍人,他是沙盤地圖面前排兵布陣的作戰參謀,把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國防事業;做“兵商”時,他軍魂永駐,毫不吝嗇地把全部身家投入到養老事業上。20年的戎馬生涯,22年的商海打拼,他不僅經歷了軍人到商人的歷練,完成了商人到企業家的修煉,而且打造出的百善大同養老山莊成為整個河洛大地首屈一指的養老產業標桿。員工們稱他為“智慧養老的使者”,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授予他“2018河南十大杰出品牌領袖”稱號。他,就是河南百善養老集團董事長高瑞林。
高瑞林,1999年底結束了他20年的軍旅生涯,被安置到鄭州市住建委工作。一天,他去拜訪一位戰友,得知其父患了帕金森,住家里兒女忙,顧不上;住醫院費用高,住不起;企求社區照料,沒有條件。一次偶然,高瑞林得知自己在南陽市社保局任職的老同學李軍的父親兩次中風。老人家非常難過,他說:“靠孩子,怕生分;請保姆,又不敢,真是左右為難呀!”高瑞林漸漸感到,中國正在進入“銀發時代”。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數量逐年攀升,特別是失能老人長期照護問題,將成為養老領域中備受關注的部分。除了70歲以上的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負擔不重外,那些在吃飯、穿衣、上廁所、上下床、室內走動、洗澡都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群體確實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他們雖有政府的關懷,但對于獨生子女而言,意味著還要再失去一個寶貴的正常收入,即使想請有資質的護工,隨著工資的水漲船高,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月支出,讓所謂“一個失能老人壓垮一個家庭”成為很多人的夢魘。
面對喧囂都市中越來越多的“銀發族”,高瑞林深深感到,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喚醒美夢的警鐘,空巢老人已是城市的陣痛。幸福養老既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社會共同的責任。作為一名受黨和軍隊培養教育多年的共產黨員、轉業軍人,積極主動投身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為政府分憂,替子女盡孝,責無旁貸,他便萌發了進軍養老產業,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晚年的“大想法”。然而,開發養老產業需要大量資金,高瑞林一下子意識到,沒有經濟實力,談何遠大抱負。除了少得可憐的工資外,自己剩下的只有軍人的膽識和斗志。他深信商場如戰場,不能有任何依賴,必須破釜沉舟,輕裝上陣,便不顧家人的勸說,放棄“鐵飯碗”,跳槽到了河南省第一建筑公司。接著,干脆停薪留職,下海經商。從此,開始奔走于省會鄭州各大商場,調研每個商戶。從中發現,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板材管材、家電水暖、陶瓷衛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他即成立了建材公司,組建了裝修隊伍,很快撈到了第一桶金。后來,征收了200多畝商業用地,建起了中原建材城。憑著他誠信的品質和精明的頭腦,生意越做越好,逐漸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即使在世界金融危機浪潮席卷中國的那些最難的日子,他仍然堅信,需求無界,增長無邊,以其非凡的見識和魄力,聚焦市場需求,重組企業基因,讓企業的發展成為每個員工的責任,與顧客一起創造價值,使企業不但沒有受到環境影響,還迎來“高處也勝寒”的春風暖意,而且締造出神奇的商業奇跡,成為遠近有名的億萬富翁。
隨著企業越做越大,高瑞林感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大。他一邊經營著中原建材城,一邊著手養老項目。2010~2012年,他先后到全國多個省份和地區考察尋找養老項目。大都因為起步晚,政策體系不健全,以及養老事業與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界定不合理,尤其養老政策處在部門分割、區域分割、官民分割、城鄉分割狀態,缺乏有效配合而擱淺。
正當高瑞林一籌莫展時,時任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政府副區長張益平,帶領招商引資人員,慕名找到高瑞林,希望他把養老項目帶進瀍河。高瑞林聽了張益平關于招商的政策、環境、區域和條件的介紹,被他的真誠深深打動,很快從省會鄭州來到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舉目望去,遼闊的河洛大地,繁華的洛陽城端,以及秀美奇絕的山水,鱗次櫛比的平民里坊,一派王城氣象,使他激動不已。
“就在這里!”2014年底,高瑞林作出了在此創辦洛陽百善大同養老山莊的決定,并與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政府簽訂了養老服務投資意向書,所有的動作都是軍人式的雷厲風行,沒有任何多余的廢話和拖泥帶水的俗套。
高瑞林家人得知他要把全部身家投入到養老服務項目后,勸他“一輩子有吃有喝就行了,不要再操這份心了”。高瑞林認為,作為一個“兵商”,必須把企業的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他語重心長地回應家人:“要不是黨對民營企業的好政策,哪有咱企業的今天,這錢取之于民,必須用之于民。”高瑞林堅信,憑著自己的奮斗精神和能力,通過全盤策劃,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在養老服務這個大舞臺上,一定能上演一場精彩的大戲。家人看他八匹大馬也拉不回,只好任其“自由”了。當他帶領員工走進項目落戶地時,仔細一看,驚呆了。這里峰巒疊嶂,荊棘叢生,溝壑跌宕,亂石成堆;處處有墳塋,遍地養雞場,一片荒郊野嶺景況。請來的幾家策劃公司,看不到任何賣點,大都甩手“拜拜”,公司有的員工也勸高瑞林“別干這種傻事兒了”。但高瑞林認為,最差的地方,最容易“撕開口子”。這里雖然地處一溝三坡,環境極差,但便于打造項目形象;雖然遠離市中心繁華地帶,但老年人正好需要清靜;雖然風險挑戰性強,但項目運作空間廣泛。為了打通員工思想,高瑞林反復闡明公司取名“百善大同養老山莊”的初衷和內涵:“善”就是奉獻,“百善”就是更多的奉獻;“大同”不僅是希望社會可以實現夜不閉戶、互幫互助、共同富裕的社會境況,更是人們所追求的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最高級的社會目標;“大同山莊”是為了實現人們對美好老年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在這個小社會里大家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居。他希望全體員工“高唱‘百善之歌,做出‘百善之舉,向著‘大同目標前進”,并且鼓勵大家:“你的努力百善可以見證,你的付出百善永遠銘記。”
這一企業文化不僅得到員工的理解和認可,而且還得到省、市、區各級政府和領導的大力支持,無論是政策優惠,還是簡化手續,乃至破解一個個難題,無不關懷備至。為了盡快推動項目進程,特打通了由瀍澗大道北環直通百善大同養老山莊的道路。市領導還帶著有關部門到百善大同養老山莊指導幫助,希望高瑞林依托獨特山水資源和生態優勢,傾心打造集醫療康復、文化娛樂、休閑健身、養生居住、生活服務、旅游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養生養老生活示范區,讓入住老人頤養天年,安享晚年,益壽延年。
各級政府、領導的支持關懷,給高瑞林以極大的鼓舞。他先后進北京,到杭州,下海南等地考察論證,還找到國家發改委公示的75個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結果,均未發現可復制的樣本,但找到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服務跟著老人走,活動跟著老人轉”,讓老年人所想即所見,所見即所得,所得即所需。他取長補短、查漏補缺,逐步形成了自己特色鮮明的養老模式。為了破解看病不能養老,養老不能看病的難題,“大同山莊”配建2萬平方米百善醫院,走出一條醫養結合的新路;為了讓老人搭上“智能便車”,填補老人“數字鴻溝”,專門配備智能化養老系統,精心呵護長者生活;為了滿足老年人對文化養老的需求,配建老年大學,開設琴、棋、書、畫、禪修教義、舞蹈等科目,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內容和形式,讓老年人以課會友,學習技能,連接社會,展示才華,實現人生更大價值。為了滿足老年人山水養生需求,社區利用地形地物,配建140畝的玉湖公園、生態農場、養生溫泉,并在周圍設置涼亭、連廊、石墩、棋盤、茶莊等,供老人觀賞、游玩和休息。同時,專門為每位入住老人提供10~20平方米的菜地,讓老年人過上田園式生活,收獲春華秋實之果。每年春天,還開展“認養一棵樹,聚成一片綠”活動,打造推窗見綠、抬腳進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給人一種“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與”之感。
隨著項目的進展和逐步完善,2015年元月,被列入洛陽市重點建設項目;2016年7月,被列入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2017年元月,被列入洛陽市“9+2”工作布局;2018年8月,被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和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等專業委員會評為“河南省行業十大領軍品牌”,公司運營部經理鄭亞,代表集團光榮出席了河南省品牌500強發布會暨定位中原啟動儀式,集團董事長高瑞林還被授予“河南十大杰出品牌領袖”榮譽稱號。同年12月28日,洛陽廣播電視臺以“開啟養老新模式,我市首家養老社區呼之欲出”為題,報道了百善大同養老山莊“醫養結合”的新做法。2019年7月30日,《大河報》以整版的篇幅,在顯赫位置推出《在洛陽,有一個地方讓你居家養老享老》的重磅新聞。緊接著,百善大同養老山莊在日月耕耘中、在時光雕琢下,迎來了接待中心的盛大開放,它預示著這一占地800畝,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可供養老和康復床位6000余張的綜合型養老社區,將成為古都洛陽乃至中原大地一個適宜養老的地方。
高瑞林有付出,有奉獻,也有收獲,他收獲的不僅是一位位老年人感激的心,更是釋放勞動力、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從容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快樂與幸福……
責任編輯/孫燕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