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飛機的安全性不如汽車和火車,但其實飛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發生事故的概率約為三百萬分之一,也就是說,大約每三百萬次航班才會發生一次事故。
然而高安全性不代表低死亡率,飛機出行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一旦發生事故,大概率就是“機毀人亡”。基于這種特殊性,航空安全專家們設計了一種飛機信息記錄工具——黑匣子。在調查空難事故的過程中,尋找黑匣子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黑匣子的正式名稱是飛行信息記錄系統,它是判斷飛行事故原因最重要、最直接的證據。
黑匣子包括駕駛艙話音記錄器和飛行數據記錄器兩套儀器。
駕駛艙話音記錄器實際上是一個磁帶錄音機。從飛行開始后,它就不停地把駕駛艙內的各種聲音如談話、發報等全部錄下來。
飛行數據記錄器把飛機上的各種數據即時記錄在磁帶上。早期的飛行數據記錄器只能記錄20 多種數據,現在的設備已經能記錄60 種以上。其中飛機的加速度、姿態、推力、油量等是必錄數據。

圖1 黑匣子(圖/人民網)
為了確保黑匣子在飛機失事后也能保存下來,必須把它放在飛機上最安全的部位。科學家在分析了多起飛行事故后發現,飛機的機尾部分不容易被損壞,且那里除了電纜外,很少安裝復雜的儀器,所以黑匣子通常被安裝在機尾,具體位置是在機尾垂直尾翼的下方。

圖2 黑匣子通常被安裝在機尾(圖/千圖網)
魚類也有憂慮
早期的黑匣子并不是很堅固,如果遇到空難,很有可能連同飛機一起被破壞。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國際制定的黑匣子制造標準越來越嚴格,黑匣子的堅固性也在不斷提高。例如,根據歐洲的標準,黑匣子必須能抵抗2.25 噸的撞擊力,在1100 ℃高溫下10 小時仍不會受損。
黑匣子通常是用一些高性能的耐熱材料做成,具有極強的抗火、耐壓、耐海水(或煤油)浸泡、抗磁干擾等能力,即便飛機已完全損壞,黑匣子里記錄的數據也能較好保存。
為了便于尋找,國際民航組織規定黑匣子要漆成醒目的橘紅色或紅色。在它的內部裝有能發射無線電信號的自動信號發生器,以便搜索。還裝有超聲波水下定位信標,當黑匣子落入水中后可以自動連續30 天發出超聲波信號。
有了以上這些技術措施作為保障,絕大多數失事飛機的黑匣子都能被找到。
延伸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黑匣子
1946 年,英國德·哈維蘭公司推出了第一架以噴氣發動機作為動力的民用客機“彗星”號,這意味著普通人也可以乘飛機出行。然而好景不長,“彗星”號客機接連墜毀。
1953 年,作為“彗星”號客機空難調查小組組員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大衛·沃倫想到,如果在飛機上裝一臺錄音機,就能知道飛機失事前發生了什么。通過幾年的努力,沃倫與同事試驗出了可保存4 個小時語音和幾十種飛行數據資料的黑匣子雛形。
1958 年,一名英國航空官員看到沃倫的發明后,同意資助他在英國生產黑匣子。就這樣,最初的黑匣子便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