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玲 王艷鳳
【摘要】《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代表,其蘊含的思想文化內涵以及藝術創造方式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與價值。隨著中學語文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也開始重視《紅樓夢》選文的學習。特別是在選修教材的編排過程中,整本書的《紅樓夢》開始逐漸走入了高中語文課堂中,并且成為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重要學習材料。本文主要以《紅樓夢》為例,分析了高中語文古典文學名著的實際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典文學;名著教學;《紅樓夢》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一)完善課前準備工作,減少學生閱讀障礙
《紅樓夢》編寫于清朝時期,該階段的文學已經不那么晦澀難懂,并且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水平的閱讀能力,因此閱讀《紅樓夢》也沒有太高的難度系數。但是古典小說的語言對比今天的語言習慣仍舊存在較大差異,若是無法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起來,一定會令學生閱讀起來難度重重,令學生無法形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對此,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做好相關課前準備工作,以此來有效減少閱讀存在的障礙問題。具體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一是進行生僻字的講解,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高中生的自學能力較強,并且已經基本不需要教師開展生字教學。但是因為《紅樓夢》帶有一定的特殊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生僻字,有的甚至接近于文言色彩,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二是厘清人物關系,掌握每個人物的性格。一些學生對《紅樓夢》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書中人物的關系比較復雜,很難厘清。《紅樓夢》出場的人物高達四百余人,組成了一個相對比較龐大的人物關系網。如果閱讀之前不將這些人物的性格梳理清楚,閱讀過程中就會越發糊涂,學生也很難形成閱讀興趣。
(二)對比《紅樓夢》與其他傳統文學的關系
在我國小說領域中,《紅樓夢》的地位首屈一指,但是這部偉大著作也并不是完全前無所承的,對比《水滸傳》《西游記》等明代小說,《紅樓夢》已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作者就是在受到古典文學影響的基礎上,才作出了這一曠世著作。而對于《紅樓夢》的學習也不應局限于一本書,教師可適當向學生延伸一些傳統文學對《紅樓夢》所產生的影響,以此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帶領學生鑒賞作品藝術價值
(一)《紅樓夢》中人物形象的比較
小說主要通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來表現主題,在《紅樓夢》中,存在著許多個性鮮明與生動鮮活的藝術形象,他們打破了人們對好人和壞人的刻板印象,塑造出了一群個性非常鮮明的形象。例如林黛玉是專情與善良的,薛寶釵非常大度與溫和,王熙鳳十分精明能干,這些女性角色各有所長,但是她們也有比較鮮明的短板,林黛玉多愁善感又愛弄小性兒,薛寶釵冷靜過度甚至可以稱得上虛偽冷漠,王熙鳳掌握賈府大權卻貪婪惡毒。這些形象的分析都是小說教學中需重點關注的內容。
(二)比較《紅樓夢》與其他作品
進行經典文學作品的學習,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是十分必要的。為有效達到這一目的,可以教授學生橫向比較的方式,進行《紅樓夢》教學活動之時,可就宏觀角度對比這一作品與其他作品,以此發現《紅樓夢》的高明之處。總體思想傾向角度,《紅樓夢》跳出了以往小說的傳統結局模式,利用悲觀結局收束全文。這些封建的觀念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物的命運,甚至基本決定了他們的結局。人物的命運并不是遵循生活自身規律,而是任何事物都與因果或者科舉等結合到了一起,因此這也是導致人物命運走向無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主要因素。而《紅樓夢》跳出了此種寫作模式的束縛,因此其思想境界也隨之得到提升。教師一定要對《紅樓夢》在同類作品中的地位有著更深層次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將其滲透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以此來開拓學生視野,培養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育的本質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紅樓夢》中蘊含的文學價值與文化價值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在進行選文教學中,教師需將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工作重視起來,結合文本閱讀與影視欣賞,提升學生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滕明君.《紅樓夢》作為高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2]劉彤. 高中語文古典詩詞專題閱讀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