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嬌

重慶的發展,始終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2016年1月4日至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他指出重慶要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希望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讓重慶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重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多措并舉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厚植綠色發展基底,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錨定“兩地”目標不放松,一幅展現著開放氣息、描繪著山清水秀的美麗畫卷正在巴渝大地徐徐展開。
高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4月的一天清晨,位于璧山區的重慶凱成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內,生產線上一片繁忙。
廠房外,一輛輛大貨車滿載貨物,駛往沙坪壩區團結村站。不久后,這些貨物將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班列運至老撾,再換汽車運抵泰國。
“我們公司主要生產包裝材料,產品出口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前,貨物以空運為主,物流成本較高,現在的運輸成本幾乎只有之前的1/10。”公司總經理張蓉欣慰地說。
這一改變還得從2020年說起。當時,凱成科技可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運輸貨物,實現“門對門”直達,物流成本大幅下降。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底,中老(中國—老撾)跨境班列開通,運輸成本得以進一步降低。
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帶動下,凱成科技成功拓展了海外商業版圖,銷售額不斷提升,每月發車量由之前1車提高到10車以上。
在重慶,很多公司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順風車”,走向世界各地。自2017年9月開通運行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云南通達世界各地,目的地拓展至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15個港口,服務品類超640個。
截至今年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果園港)班列累計開行388班次,發運貨品涵蓋輕工、醫藥、金屬礦石、糧食等12個大類110個品類,累計運輸貨物19992標箱,貨值2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只是服務西部,作為國家重大戰略,西部陸海新通道更是吸引了中部地區積極融入。
4月11日,中老鐵路“萬象—懷化”國際貨運班列,緩緩駛入湖南省懷化市西編組站,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與懷化陸港攜手共建的最新成果。
“不僅僅是湖南省,目前越來越多省(區、市)對接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將進一步推動形成共商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整體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負責人劉瑋表示,未來,通道建設可以統籌更多沿線優質資源,拓展出新的發展機遇。
乘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東風,重慶一步一個腳印,將“朋友圈”越擴越大。
千里林帶上演“點綠成金”
2月,巫山縣的大寧河沿岸,林業工人們對去年新栽植的樹木進行了集中管護。放眼望去,一排排黃櫨、三角楓等紅葉景觀類樹種開始吐露新綠。
3月,北碚區各單位、部門積極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活動。據統計,全區共有35萬余人次參與義務植樹,栽植各類樹木約116萬余株,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3.2%。
4月,連通云陽縣北部新區和老城區的迎賓大道綠意盎然,5.1公里的公路沿線栽種著小葉榕、紅楓、杜鵑花等喬灌木,繁花盛開、錯落有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游玩踏青……
自2021年重慶市啟動“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以來,各區縣在長江沿線種下了一片片生態林、產業林,實現綠化與美化、增綠與增收的有機融合,長江沿岸“一江碧水、層林疊翠、四季花漾、瓜果飄香”的愿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事實上,千里林帶上演“點綠成金”的背后,是重慶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通過實施這一工程,不僅可以增加嘉陵江兩岸植被覆蓋度和景觀效果,豐富生物多樣性,還進一步促進了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提升了益林、護山、固土、涵水、攔污等生態屏障的綜合功能,有力推動了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 重慶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為進一步完善山水格局,重慶將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與“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重點工程建設結合起來,搭建山水相依的城市綠地通廊,打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處處花香”的城市生態。
——宏觀層面,主要對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四山”(縉云山、銅鑼山、中梁山、明月山)進行了保護提升,通過拆除違建、礦山修復、植樹造林等增強城市綠肺功能。同時,在“兩江四岸”區域,統籌江、島、岸、城空間關系,營造一批生態水岸、親水空間,讓濱江區域面貌煥然一新。
——微觀層面,通過造林綠化和林相改造等方式,對遍布交通道路沿線的坡坎崖進行綠化美化;整合街頭綠地,打造生態良好、景觀優美、功能完善的小游園、口袋公園等。
山水繾綣,層林疊翠。據統計,目前重慶城市綠地率達39.43%,“十四五”期間每年還將新增城市綠地2500萬平方米以上,不斷扮靚生態底色,提升城市品質,繪就一幅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美好畫卷。
“河長制”治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4月12日,在政協重慶市綦江區委員會“委員河長”啟動儀式上,綦江區大健康產業商會秘書長、區政協委員張貴均接過紅彤彤的聘任證書感慨地說:“多年來,我帶頭義務開展新盛河沿岸垃圾清理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守護一江碧水。如今,‘委員河長的新使命在肩,我感到責任重大。”
同一天,永川區水利局辦公室主任蔡蘭蘭早早從辦公室出發,和同事們來到小安溪河永川區茶山竹海街道右岸河道,檢查督促河道隱患整改工作。在負責永川區河長辦公室工作的4年間,她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永川每一條河岸,用女兒一樣的情懷護佑“母親河”。
2021年底,重慶市水利局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12月底,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Ⅱ類,74個“十四五”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6%,高于國家考核目標……
這份成績的背后,離不開重慶1.75萬名河長守水有責、守水盡責的不懈努力。
重慶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肩負著維護長江上游地區河庫健康的重大使命。
過去5年,重慶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創新管河、護河、治河舉措,加快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河長制,便是解決治水問題的“金鑰匙”。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重慶在全國率先建立三級“雙總河長”架構,即由市、區縣、街鎮三級黨政“一把手”同時擔任“雙總河長”,建立了市、區縣、街鎮、村(社區)四級河長體系。全市共分級分段設置河長共1.75萬余名,實現全市5300余條河流、3000余座水庫“一河一長”“一庫一長”全覆蓋。
近年來,河長制在重慶大地全面推行、深化落實,實現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有力推動河流恢復生機、煥發青春。
今年4月,《重慶市2022年河長制工作要點》正式下發,為今年的河長制工作指明了方向:用好“一河一策”和“智慧河長”兩個抓手、對河長個人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為區縣及以上河流進行健康“體檢”……
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重慶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長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