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來,多媒體行業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呈現如火如荼,日新月異的景象,而語篇模式也開始不僅僅局限于書面語言文字,而是呈現出多種模態共現發展的趨勢,因而多模態話語分析逐漸在話語分析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采用定性分析法,基于Kress和Leeuwen的視覺語法,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系列海報為例,分析海報中的多模態符號意義,驗證視覺語法在電影海報解讀中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探索多模態符號在海報宣傳中的運作模式,對多模態語篇的解讀及對海報設計方面提供了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 多模態話語分析;《我和我的家鄉》;視覺語法
【中圖分類號】H03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7-010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7.032
一、 引言
近年來,跟隨科技飛速發展的腳步,信息傳遞方式百花齊放,從單一文本到多感官參與的語言綜合體,從黑白背景到色彩多樣的視覺沖擊,例如電影海報,不僅包括純本文,還包括豐富的色彩碰撞,大大增強了信息傳遞的效率和可讀性,因此,話語分析模式在不斷地朝著多模態的方向發展。Kress和Leeuwen在出版的一本名為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的書中提出視覺語法,打開了多模態話語分析的大門,在學術界掀起了一股以視覺語法探索符號背后深層蘊含的潮流。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經上映,便受到來自全國各地影迷的好評,口碑極好,累計大約28億票房。電影由五個故事組成,分別是由國內著名的導演執導以及大批優秀的演員參演,講述了中國五個不同區域脫貧攻堅的故事,展現了在政策支持和脫貧攻堅者的努力下貧窮地區翻天覆地的改變,激起了人們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從影片的宣揚力度和宣傳效果可見,此電影推出的系列海報一定別出心裁,內涵豐富,在電影主題的弘揚和宣傳方面功不可沒,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在《我和我的家鄉》系列海報中選取了一張較有代表性的圖片,以Kress和Leeuwen的視覺語法為理論基礎,分析海報中多模態話語符號的深層內涵,探索廣告宣傳的海報設計策略,為多模態話語分析和廣告海報設計提供更多參考。
二、研究背景
(一)理論框架
20世紀90年代以前,傳統話語分析只涉及語言文本,但是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多模態話語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話語符號逐漸涉及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系統(朱永生,2007: 83),因而多模態話語分析相關的研究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多模態話語分析相關研究一般以定性分析為主,基于某種理論框架,分析典型實例以測試其可操作性(李佳欣,2020: 46)。
20世紀90年代,Kress和Leeuwen(1996)基于系統功能語法中的三大元功能(Halliday 1985),提出以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三大意義為主要建構要素的視覺語法。再現意義是指圖像與觀眾之間的關系,分為敘事再現和概念再現,區別在于圖像中的要素是否具有矢量交叉關系,若圖像中存在矢量,則為敘事再現,若不存在矢量,則為概念再現。敘事再現包括行為過程、反映過程、言語和心理過程。在行為過程中,矢量主要由參與者及其肢體動作構成,在反映過程中,矢量主要是由參與者的眼神構成,言語和心理過程主要涉及參與者的對話和內心活動。概念再現分為關系過程和存在過程兩大分支,依據分類、分析和象征過程架構起來。
互動意義指在參與者、圖片制作者和觀眾之間建立關聯,展現參與者的心理態度(劉英姿,2015),主要從四個方面體現:接觸、距離、視角和情態。接觸是指在參與者和觀眾之間的眼神互動,分為索取型和提供型,區別在于參與者是否想要通過眼神來尋求聽眾的情感共鳴,若參與者并未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僅僅提供給觀眾一些信息,則屬于提供型;若參與者與觀眾之間形成了眼神的互動,并想要觀眾體會到某種情感,則屬于索取型。距離是指基于鏡頭距離在圖像元素與觀眾之間所架構起來的情感距離。若鏡頭距離較近,則關系距離較近;若鏡頭距離較遠,則較為陌生。視角可借助鏡頭角度映射參與者對外界的心理態度。若鏡頭水平,則暗示參與者和觀眾之間地位平等;若鏡頭向下,則為輕視態度;若鏡頭向上,則為敬仰態度。情態是指真值度,由顏色飽和度、明暗度等決定,較高飽和度的顏色可較容易地吸引觀眾。
構圖意義是指多模態語篇整體視圖下各個要素所占據的位置,與信息值、顯著性和取景密切相關。信息值體現在圖中信息的位置,分為左右、上下、中心和邊緣三類位置。在水平軸上,已知信息往往位于圖像左側、未知信息位于圖像右側;在垂直軸上,理想信息一般位列圖像上方,真實信息一般位列圖像底部;在整體布局上,關鍵信息一般位列圖像中間,次要信息一般位列圖像邊緣。顯著性是指圖像中元素的突顯程度,主要取決于位置、顏色、大小、角度等要素,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元素的顯著性與重要性通常成正比。取景是指將圖像進行分割排列的線段或框架,以展現圖像中各個成分在圖像中的位置分布。
(二)文獻綜述
自2003年,國內開始出現最早的關于多模態話語分析文章,此后,多模態話語分析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相關的研究文章數量也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眾多優秀學者對多模態話語分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李戰子、朱永生、袁艷艷及張德祿(2012)等人將多模態話語分析在國內傳播開來,至2015年達到研究高潮(潘艷艷、李戰子,2017: 53),至今多模態話語分析一直朝著多學科、多視角、多方法的方向動態發展著。對于電影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張妙青(2020)基于視覺語法對《我和我的祖國》(前夜)電影海報進行了多模態話語分析,劉偉華(2019)基于視覺語法,對 OPPO 手機的微博廣告在多模態話語建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但是對理論基礎的敘述可以更加全面。曾冬青(2019)、劉英姿(2015)分別對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系列海報、電影《暮色》海報從多模態維度對宣傳策略和話語內涵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條理清晰,但是對《我和我的家鄉》系列海報相關的多模態話語分析還較少,本文希望為此方面提供更多參考。
三、《我和我的家鄉》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一)再現意義
此文章選取了《我和我的家鄉》人物特寫系列海報中較有代表性和全面性的一張人物聯合海報,如圖一所示。海報整體上由十一位電影主演近推面部表情構成,圖像中參與者的頭部傾斜角度構成了矢量,屬于敘事再現。參與者手托臉頰的動作構成了行為過程,他們的手勢使其面部表情更加突出。參與露出的笑容動態定格增強了海報的生動性和真實性,有利于促進觀眾快速融入海報情節。盡管海報參與者之間并不存在眼神交流,但參與者們與觀眾之間形成了直接的眼神互動,屬于反映過程。參與者們笑中夾淚,暗示了這部電影幽默且感人的基調風格,也映射出了參與者們的身份: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者,傳遞出脫貧攻堅工作者們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兢兢業業的優秀品質。
(二)互動意義
在接觸角度上,參與者的正面笑容與觀眾形成了直接的眼神接觸,屬于索取類,以此傳遞脫貧攻堅工作者們為人民、社會、國家無私奉獻的快樂,深深地觸動觀眾的情感,激發了觀眾對脫貧工作者的崇敬之情。在距離角度,參與者的面部近距離特寫鏡頭體現了廣告制作者想要拉近參與者和觀眾的社會距離的想法,以此給觀眾帶來親切感。在視角方面,海報中的參與者面部都正對鏡頭,就像直接面對觀眾一樣,形成較為直接的眼神互動和情感沖擊,鏡頭的水平角度體現海報制作者想要在參與者和觀眾之間建立相互平等的地位,帶給觀眾親近感和互動感。在情態上,圖像邊框采用高飽和度的鮮紅色,紅色象征著熊熊燃燒的滿腔熱情、無私奉獻和祖國,正好與國慶檔影片相呼應,展現了關鍵時期脫貧攻堅工作者們對脫貧工作的熱情以及對家鄉和祖國深深的熱愛之情。背景采用暗調黑色,暗示了工作者們艱苦的生活工作環境,體現了他們不怕吃苦的堅毅、舍己為人的無私和堅守崗位的信念。海報的主體顏色采用暖棕色調,接近土地的顏色,與海報的暗調背景形成了鮮明對比,突出了工作者們先人后己的精神,映射出電影暖心感人的基調。
(三)構圖意義
在信息值方面,海報頂部的信息是主要優秀導演的名字,屬于理想信息,暗示電影的高質量。底部信息是主演名字和上映日期和地點,屬于真實信息。中心位置是電影的名字,是最為重要的信息,而導演和演員的名字作為次要信息放置于邊緣位置,體現了海報制作者想要觀眾在第一時間注意到電影標題,達到宣傳電影的目的。在顯著性角度,海報的標題“我和我的家鄉”采用了最大字號以及與背景對比度高的白色,使標題具有較高的顯著性,且標題內部“家鄉”二字字號最大,體現了海報制作者想讓觀眾記住電影的名字的目的,并突出了“家鄉”這一主題。圖像中參與者的頭像占據了海報最大的面積范圍,且大面積的暖棕色皮膚顏色與后面黑色的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出了參與者們臉龐上的表情細節,給予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取景上,此海報通過邊框線將圖像分為十二個方塊,使參與者與其他信息分隔開來,使人物更加突出。每個人物占據等同面積,暗示了五個故事是處于同等地位,在共同的主題下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人物面龐采用相同的色調和表情,整體上相互融合,增強了海報的觸動力和感染力。
四、結語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法,基于Kress和Leeuwen的視覺語法,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系列海報為例,分析了電影海報中的多模態符號意義,探索了多模態符號在海報宣傳中的運作模式。研究發現:第一,海報設計者往往通過以下模式(如圖二)設計海報:海報的設計過程基本上等同于從再現意義到互動意義再到構圖意義依次過渡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從宏觀視角到微觀視角,再到宏觀整體視角的感官體驗過程。在第一層宏觀視角中,海報首先提供給觀眾表層的基本信息,例如圖像內容、參演演員、人物關系和電影主題等,產生第一視覺沖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引起觀眾對電影具體信息的了解欲望。在第二層的微觀視角中,海報從表層深入思維層面,拉近與觀眾的情感距離,建立情感溝通,傳遞電影的深層主題,弘揚某種價值觀,促進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這一層面也是最為關鍵的步驟。第三層又回到宏觀視角,發揮構圖意義,突出強調想要觀眾注意到的部分,比如電影標題、放映時間和地點等,對觀眾的注意力產生一定的控制,促使觀眾行動起來,最終達到刺激票房的效果。由此可見,海報制作者巧妙地利用多模態符號循序漸進地說服大眾去觀影。
第二,通過對電影海報的話語分析可知,視覺語法在電影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中已具備較為完整的系統,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多模態符號不僅可以傳遞電影的主題,而且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傳遞某種道理或價值觀,引發情感共鳴,達到宣傳電影的目的。
第三,多模態話語分析也可以在各領域的海報設計中提供設計策略參考。例如在服務于電影主題的前提下,海報設計者可以盡量采用高飽和度的顏色配色來吸引人們注意力,或者在海報設計過程中更加關注第二層微觀視角,從深層情感角度進行設計。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文章只選取了一張海報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具有偶然性,理論基礎不夠完備,還需進一步完善。總之,本文希望對多模態語篇的解讀以及對電影海報的設計方面提供更多參考和建議,隨著信息傳遞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相信多模態話語分析也將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Arnold, 1985.
[2]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 Routledge, 1996.
[3]李佳欣.動態語篇的多模態話語分析——以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為例》[J].英語廣場,2020,(130).
[4]劉偉華.視覺語法理論下的微博廣告多模態話語建構——以OPPO手機新年“奇”遇記的微博廣告為例[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10).
[5]劉英姿.電影《暮色》系列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6]潘艷艷,李戰子.國內多模態話語分析綜論 (2003—2017)——以CSSCI來源期刊發表成果為考察對象[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
[7]袁艷艷,張德祿.多模態電影海報語篇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濟寧學院學報,2012,(2).
[8]曾冬青.電影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以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7).
[9]張妙青.視覺語法視角下電影海報的多模態話語分析——以《我和我的祖國》(前夜)電影海報為例[J].大眾文藝,2020,(16).
[10]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
作者簡介:
于曉慧,女,山東德州人,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