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2022年3月,兩份名單讓江津區上下沸騰了起來。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九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里,重慶江津工業園區·食品(糧油加工)榜上有名。5天后,工信部又公布了《第十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名單顯示,江津區聯合兩江新區、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北碚區成功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
加上之前榮獲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裝備制造的“國字號”工業名片,江津區成為重慶唯一一個擁有3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區縣。
從平平無奇到不可小覷,江津區,這個被稱為“長江第一要津”的重慶主城新區,錨定“高質量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總要求,不斷擦亮“江津造”金名片,實現跨越式發展。
變工業大區為工業強區
2月16日,江津區珞璜臨港產業城工作大會召開,這標志著被譽為“江津未來發展的最大變量”珞璜臨港產業城,正式吹響了發展的“沖鋒號”。
種好梧桐樹,何愁鳳不至?珞璜臨港產業城很快引來“群鳳”競棲——
國內第一家熱塑性彈性體A股上市公司道恩集團的西南總部基地落戶于此,規劃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改性塑料、生物降解材料等產品生產基地及貿易中心。
全球衛浴巨頭杜拉維特公司在此建立生產基地,這是該公司成立以來在海外投資建設的最大生產基地。
……
作為江津區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之一,珞璜臨港產業城的高質量發展,凝結了江津變工業大區為工業強區的雄心壯志。
江津區是重慶老牌工業大區。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制造業造血功能不足、產能過剩等弊端逐漸顯現,阻礙了江津區大步向前。
怎么辦?江津區決定轉變發展方向:一邊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邊著力在新產業發展上謀篇布局。
為此,江津區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區”戰略,相繼印發《江津區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激勵政策》《關于鼓勵扶持企業掛牌上市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形成了涵蓋平臺建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應用推廣等全方位全覆蓋政策體系,在人才引進、金融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計劃、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系列利好舉措,推動了江津區工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江津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達510家,居全市第一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1600億元,位居全市前列。
新突破還在繼續。
2022年,江津區印發《江津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存量企業“倍增”行動方案(2022—2026年)》,計劃實施骨干企業數量倍增、優質企業規模倍增、低效企業質量倍增、數智綠色改造倍增、企業創新能力倍增“五大行動”。
“我們希望通過‘倍增行動,力爭到2026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超600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2200億元。”江津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變規模擴張為特色聚集
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此起彼伏”是常態,江津區如何脫穎而出,且保持不斷向前的發展態勢?
答案是“以特色促發展”。
在江津長江蘭家沱深水港區,一艘艘糧油運輸船正忙著裝卸。每年30多萬噸油脂、上百萬噸大豆、近50萬噸大米和小麥,通過水運,由此轉入糧油生產“龍頭”商益海嘉里集團在江津德感工業園布局的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糧油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從2007年簽約入駐,到2020年投資打造“中央廚房”項目,益海嘉里的產業鏈一步步延伸,為德感工業園正式開啟糧油食品產業集聚發展模式帶來了新啟發——包括益海嘉里在內,德感工業園集聚了金龍魚、魯花等知名糧油品牌,并先后引入中儲糧、廣州雙橋、沈陽桃李面包等明星企業,以及荷花米花糖等地方“名特優”食品生產廠家來此投資興業。
“食”業讓江津區頓悟,衣食住行等消費需求里蘊藏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江津區決定深入推動消費品工業發展,全力打造重慶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由此印發《江津區打造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行動計劃(2020-2022年)》《江津區支持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等政策文件。
布局之變,讓江津區迅速走出特色化發展之路,基本形成“一桶健康油”“一包調味品”“一張生態紙”“一瓶文化酒”“一籃富硒菜”等行業性集合品牌。
2021年,江津區實現規模以上消費品工業產值45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數達135戶。
嘗到特色的甜頭后,江津區進一步深化特色聚集。
目前,江津形成了德感、雙福、珞璜、白沙四大工業園的工業矩陣,建成了裝備制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電子信息、食品加工五大優勢產業集群,實現了“各美其美”的特色化發展。
變要素驅動為創新驅動
“成功了!”
2021年11月30日,西部(重慶)科學城江津片區傳出好消息,由中冶賽迪裝備有限公司制造的國產最大口徑三輥斜軋管機組成功熱試。
這次成功意義非凡:意味著賽迪裝備成功打破了進口設備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實現了該類機組從設計到裝配、制造的全國產化。
“經過多年創新、攻關,我們在許多領域實現了技術壁壘的突破,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10余項。”賽迪裝備相關負責人說,科技創新已成為賽迪裝備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貫穿其生產制造全過程。
賽迪裝備的突破在江津區工業發展中不是個例。
近年來,江津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發展理念,實現經濟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打造江津區工業經濟“升級版”。
一方面,江津區不斷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團結湖大數據智能產業園,促進“江津制造”變“江津智造”;另一方面,通過自主創新、技術改造等方式,大力培育發展以智能產業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同時,江津區積極扶持和激勵企業及科研機構科技創新,出臺推動科技創新“黃金29條”,構建《江津區科技創新激勵扶持辦法》等政策體系,為科技創新提供政策支撐。
而今,創新驅動的“新智造”已滲透進江津區工業的方方面面。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江津區新增有效發明專利344件、增長23%,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5件;新增科技型企業333家,總量達1482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總量達280家,居主城新區第一。
接下來,江津區將大力推動交通便捷通暢、產業局部領先、公共服務同水平發展,率先實現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內陸開放前沿和陸港型綜合物流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鄉村振興示范地、休閑旅游勝地、宜居城市“五地一城”。7BD29904-7E78-49C3-88D8-9C2070DC7F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