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惠文 劉佳季
書中邊城,畫里秀山。
撐一支竹篙,駕一葉扁舟,蕩漾在梅江河碧波上,穿梭于楊柳微風中,黃楊扁擔的悠揚旋律與百年西街上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迎面飄來;放眼望去,吊腳樓如空中樓閣,風雨廊橋人來人往……走進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這如詩一般的美麗畫卷便在眼前徐徐展開,而畫卷的背后,是秀山匠心篤志提升城市品質的不懈努力。
近年來,秀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管并重,統籌改善人居環境,精心提升城市品質,力促邊城舊貌煥新顏、百姓安居綻笑顏。
突出前瞻引領
——從“邊城”到“中心”,塑造秀城筋骨
“秀山城市品質提升,離不開‘成為一座區域性中心城市’這一目標。”談到這個話題,秀山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周賢剛坐不住了,他走向掛在墻上的武陵山區地圖,指出了地圖上的秀山版圖。
“秀山位于重慶東南一角,與湖南省、貴州省、湖北省接合,是名副其實的邊城。但身處武陵山腹地的秀山,縣境中部是武陵山區最大平壩,縣城所在地更是重慶市最大的喀斯特平原,與周邊以山地為主的城市相比,在城市發展方面有極大優勢。”周賢剛介紹說,此外,一條梅江河繞城而過,還賦予了秀山三面環水、“一河兩岸”的獨特資源。
天賦資源,怎敢虛耗?近年來,秀山出臺《重慶市秀山縣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含海綿城市專篇)(2018-2030)》等重大規劃,以大手筆謀劃城市未來發展,為提升城市品質、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塑筋造骨。
2017年,秀山投資80億元,將縣城面積擴大1平方公里;2018年,縣城市外環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完工,渝懷鐵路二線、中醫藥產業孵化園、邊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進入攻堅階段;2019年,鳳凰新城路網骨架基本成型,黃楊大道南段快速推進;2020年,秀山縣城建成區21.2平方公里,人口超20萬人,城鎮化率達45.34%;2021年,縣域“一環三射”干線道路竣工通車,縣城半小時經濟圈基本成型……
過去的5年里,秀山大力推動經濟發展,連續多年經濟總量位列渝東南前茅,數項經濟數據在武陵山片區領先,連續3年上榜中國西部百強縣,更成為武陵山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物資集散中心……
2022年1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推動秀山建設渝鄂湘黔毗鄰地區中心城市。這如同一劑強心針,讓偏居一隅的秀山,繼續朝著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穩步邁進。
完善城市功能
——從“晨鐘”到“暮鼓”,雕刻秀城肌體
清晨,城東鳳凰山上,鳳凰閣中鐘聲悠揚,喚醒了睡夢中的秀山,平凱街道居民田婭也開始了充實的一天。
“以前,我開車送小孩上學后再去上班,要穿行三利巷、繞花燈廣場,至少需要1個多小時,現在通過興隆橋、鳳凰隧道就可以直達,全程只需十幾分鐘。”談及城區交通發生的巨大變化,田婭欣喜不已。
過去,秀山老城區道路狹窄、城南片區“斷頭路”較多,給居民日常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常常是“離得近、走半天”。
為改變這一現狀,秀山建成城市外環線、鳳凰隧道,以及40余條主次干道,黃楊大道雙向延伸、貫穿全城。如今,秀山城市道路總長達183公里,縣城“三縱三橫”“一環三射”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路網密度在渝東南片區領先。
道路是城市發展的脈絡,小區、公園則是城市的肌肉,為市民提供生活休閑之所。
近些年,秀山緊扣“山清水秀城美”目標,修建鳳凰山、白竹山等森林山體公園,烏楊公園、鳳凰新城公園、濱江公園等綜合公園以及平凱公園、河堤公園、體育公園、七星公園為主的多個生態綠點,并以10公里梅江河為紐帶,形成串聯起河流兩側密集公園綠地的城區濱水生態景觀綠帶。
傍晚,鳳凰山下,傳燈寺暮鼓聲響,一路西行,平凱公園綠意蔥蘢、濱江公園繁花簇簇,人們三三兩兩、漫步賞景。目前,秀山已建成海綿城市12.4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28平方米,“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誓言已然變為現實。
與此同時,秀山還不斷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50多個老舊小區在幾年時間里紛紛改頭換面。
“有了公園,還住上了‘新’小區,生活真是大變樣。”田婭的母親就居住在中和街道七星社區匯銀小區。
曾經,這里電線、網線如“蜘蛛網”般密布在墻面與空中,垃圾隨地可見,道路不平且沒有路燈,晚上人們只能拿著手電筒出行。而如今,“蜘蛛網”與垃圾早已不見蹤影,道路上鋪滿了透水磚,小區內車輛停放有序,新裝的路燈下,鄰居們圍坐著話家常、下象棋,平整的小區廣場成為孩子們嬉戲奔跑的游樂場,也成為田婭陪伴母親跳一曲廣場舞的好去處。
優化城市服務
——從“面子”到“里子”,扮靚秀城顏值
“在這里能吃上熱飯,飯后還可以在沙發上休息,就像在家里一樣。”正在濱河綠道“勞動者港灣”休息的環衛工人石小玲,道出這個重慶市最美“勞動者港灣”給她帶來的幸福感。
“秀山的所有‘勞動者港灣’內,都配有沙發、微波爐、飲水機、空調、醫藥箱等,辛苦的勞動者在這里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了能加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伍學斌說。
事實上,“勞動者港灣”正是過去5年時間里秀山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優化城市服務的一個縮影。此外,秀山還從多個方面優化城市服務,扮靚秀城顏值。
——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秀山新建大型停車場40個,增加汽車停車位1200余個、摩托車停車位8000余個;安裝路燈5200余盞,亮燈率常態化保持在98%以上;新增城區內直飲水設施19處、公廁15座、電動車充電樁50個;投資2.79億元建成投用垃圾焚燒發電廠。
——不斷完善智慧城市建設。秀山建成數字城市管理平臺、智能停車收費系統、智慧園林管理系統、全民服務App等系統,對公園實行智能化管理;啟動違章抓拍報警系統安裝工作。
——細化網格管理職能職責。秀山將城區劃為5個片區、85個網格,推行“馬路辦公”“門前三包”及“五長制”,明確街長、路長、巷長、樓長、店長責任清單,確保精細管理標準落實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志愿者廣泛參與,把標準規范全面推廣至大街小巷,實現大街小巷一個樣,“面子”“里子”都靚麗。
縱覽秀山,一座宜居邊城正在蓄勢崛起,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