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驛馭
在郁郁蔥蔥的渝東南武陵山區,烏江與郁江的交匯處,青山綠水之間,坐落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彭水因水得名,秦漢時期便已設立行政區劃,當地部落生活的歷史能追溯至三皇五帝時期。
而今,美如畫卷的城區環境,絢麗多彩的烏江生態走廊,驚險刺激的阿依河漂流,別具風格的蚩尤九黎城,正成為彭水給世人的全新印象。
依托優美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近年來,彭水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充分彰顯“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賽程中跑出“綠色加速度”。
守護兩江碧水巍巍青山
對于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生態環境局污染防治科負責人楊顯中的體會頗為深刻。
“1992年,我從彭水出發,乘船經烏江去涪陵上學。當時烏江沿岸有幾家造紙廠將污水直接排入烏江,導致河水臭不可聞,僅是水面上漂浮的泡沫就有20厘米左右厚。”楊顯中回憶道。
水是生命之源,打造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彭水發展的必由之路。對彭水來說,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責任重大。
為打好“碧水保衛戰”,近年來,彭水溯源摸排烏江流域入河排污口96個,查出超標點位18個,已完成5個點位的整治工作,累計投入4990萬元關閉、搬遷烏江和郁江流域禁養區畜禽養殖場72家,治理養殖場(戶)612家。
“我們還向許多養殖戶推廣‘發酵床’技術。該技術能夠對動物糞污進行干濕分離處理,減少養殖業對水環境的影響,其處理后的生成物還能用于農作物施肥,一舉兩得?!睏铒@中介紹。
2021年,烏江水質綜合達到Ⅱ類;郁江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其中7個月達到Ⅰ類;城鄉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碧水之上是藍天?!盀榇蜈A‘藍天保衛戰’,彭水摸排涉氣‘散亂污’中小微企業57家、整治35家,對3家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生態環境局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李小鋒介紹。2021年,彭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共357天,優良率達98.08%,各類綜合指標在全市排名第三。
“在打贏‘凈土保衛戰’方面,我們實施行政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21個,完成‘無廢城市’建設、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規劃編制?!崩钚′h說。
無論是在人潮簇擁的街頭,還是在民族風情濃厚的苗寨,抑或是在悠閑舒適的烏江河畔,良好的生態環境總能為當地群眾帶來美好的享受。接下來,彭水將不斷增強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利用無人機、無人船等新設備助力環境保護工作。
挖掘特色地域文化內涵
從阿依河舟子沱出發,穿好漂流裝備,乘舟而下,只見形態萬千的峽谷地貌立于兩側,清涼的碧浪在怪石上激蕩……去彭水阿依河玩漂流,已經成為不少人盛夏時節避暑納涼的熱門選項。
而在距此20多公里外的蚩尤九黎城,宏偉的九道門、雕刻內容豐富的九黎神柱、巨大的蚩尤大殿,行走其間,人們仿佛能捕捉到苗族祖先在九黎部落生活、勞作的時光碎影。
彭水是古老黔中的中心,武陵腹地的民族走廊,也是中國苗族人口最多的自治縣。濃厚的歷史氣息與青山綠水在此交織,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為當地發展涂抹上豐富的底色。
彭水現已形成1個國家5A級、3個國家4A級、3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1個市級旅游度假區的旅游品牌格局,2019—2021年連續3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近年來,我們不斷調整完善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形成‘1+3+N’全域旅游綜合管理體制?!迸硭缱逋良易遄灾慰h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景區發展如火如荼的同時,彭水還不斷探索“文旅+”發展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文化產品。
彭水不老泉太極水深得消費者青睞,榮獲2019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金獎;苗阿依小麻花獲得2019“重慶好禮”特色旅游商品(文創產品)大賽銅獎;原生態民歌作品《嬌阿依》榮獲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歌《好看又來連》榮獲第十五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金獎……
目前,彭水正持續深化與中央民族大學、貴州省苗學會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戰略合作,攜手挖掘蚩尤文化、苗族文化、黔中文化、鹽丹文化、紅色文化、愛情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內涵,助力全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鄉村振興彭水樣板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潤溪鄉,500多米長的櫻桃井村黃地峽內,蒼翠的樹木簇擁著田園,一條條干凈整潔的道路穿梭其間,富有巴渝特色的民宿房屋散落在道路兩旁。作為潤溪鄉大力打造的鄉村旅游示范點,這里吸引了許多游客來此度假,讓全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依托摩圍山景區的旅游開發,我們鄉有250多戶農家從事鄉村旅游產業,戶均每年增收在3萬元以上。”潤溪鄉相關負責人表示。
潤溪鄉的美景,是彭水近年來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彭水是農業大縣,農林資源豐富,把這些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把農村搞得生機勃勃,更能彰顯彭水的特色和魅力。
善感鄉以“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搭車”觀光采摘休閑農業,培育西瓜2000畝、柑橘2000畝、獼猴桃500畝,建有1000畝生態農業觀光園,精深加工、農旅融合發展的潛力巨大;聯合鄉同連村依托避暑納涼勝地阿依林海發展農文旅產業,10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30多名村民依靠景區就業,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實現勞務收入近30萬元……
“彭水要進一步加強農旅融合發展,利用地處烏江畫廊景區精品段的地理優勢,融入烏江文化、苗鄉文化、農耕文化等,加快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當前,彭水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全面完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持續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
再次站在烏江、郁江的交匯點,清風徐來,好不愜意。在這里,文旅融合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鄉村振興的創新探索落到實處,一條康莊大道在渝東南片區的熱土上鋪陳開來,向未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