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

摘要:近些年,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承載了商業、辦公、展覽、餐飲、文娛和交通等多種功能,數量與日俱增,但其建筑結構復雜,一旦發生火災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結合新時期消防救援隊伍建設,文章從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概念、特點、滅火救援工作面臨的難度和挑戰、滅火救援對策四個方面進行研究,以期為今后的滅火作戰行動提供更多借鑒。
關鍵詞: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滅火救援;處置對策
近20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大量勞動力涌入城市,城市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伴隨著人們物質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斷增加,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出現不僅滿足了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多合一功能需求,也成為城市文明程度、經濟振興的地標象征。放眼全球,法國拉德芳斯、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日本六本木、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不僅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動力,更是成為世界知名的城市名片。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城市開始對其城市中心區建設進行規劃改造,去單一化、去分散化成為商業建筑設計的主要風向標。據統計,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經營業態比例為:購物52%、餐飲18%和娛樂30%,基本滿足了城市人群日常休閑放松、娛樂購物、教育辦公等生活消費占比的2/5,僅2018年中國商業綜合體帶動的零售消費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6.6萬億元,巨大的消費數額反映出城市綜合體人流量大的特點。以青島華潤萬象城為例,開業4天客流超60萬人次,營業額突破5000萬元。大型商業綜合體復雜的經營業態、大量的客戶人流成為消防安全工作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概念
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以名稱的字面意思分開理解:
城市:城市商業綜合體具備城市功能,相當于微縮城市,在該類建筑中可以實現部分城市生產生活活動。
商業:衣、食、住、行、娛、教、作、休等相關商品購買、銷售、交換的屬性,成為眾多商品集中采買銷售、商業網集散的綜合場所。
綜合:空間集中交互、時間有效整合、商業相互依存、價值互補增益的高效整合能力,為人們生活和商業活動提供了便捷。
由于城市商業綜合體價值鏈的不斷構建,為人們提供了各種便捷的生活方式,在互聯網上形成了“HOPSCA”的簡稱概念(即:Hotel、Office、Park、Shopping Mall、Convention、Apartment),可見該類建筑在社會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二、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特點
(一)建筑結構特點
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通常擁有“高、大、上、新”的獨特建筑外形,由一個整體建筑構成或多個獨立建筑通過天橋、連廊、地下空間相互連通。建筑外圍空間寬敞,建筑道路與城市主要街道、交通設施相連通。地上空間多為建筑首層直通頂層的中庭式布局,每層之間由多個步行電梯、自動扶梯、垂直高速電梯、露明電梯、樓梯間連通,宛如立體式的城市街道。多數建筑的地下層數不小于2層,配屬超市、停車場、洗車場、設備間、人防設施等功能區域,自上而下形成一套交通便利、功能齊備的有機整體。
(二)商業活動特點
現代都市人群高效率地生活和工作方式要求,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將便利、快捷、經濟的多種功能整合于一個綜合空間,該類建筑具備了營業廳、觀眾廳、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囊括了教學設施、圖書館、公共展覽館、博物館等公眾聚集場所;集合了卡拉OK廳、音樂茶餐廳、保齡球館、旱冰場、桑拿浴室、“密室逃脫”等歌舞游藝娛樂場所等功能,總體呈現商業分類精細、商品種類繁多,經營活動管理較為規范,人員高度集中、客流量大、駐留時間長的特點。
(三)消防安全管理的特點
目前,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建設缺乏專門的規范作為指導,現行規范缺少針對性,不能從本質上保證建筑本身的消防安全,需要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過程中投入大量人防、技防措施開展消防安全管理。自2019年《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管理規則(試行)》實施,綜合體的經營管理人、承包人、承租人作為消防安全責任主體及消防安全工作內容得到進一步明確和加強,消防安全管理較為規范,違法行為較少發生。作為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救援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專項督導檢查頻率較高,倉儲場所、鍋爐房、燃油發電機、設備用房等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管理和日常巡查制度、消防安全培訓演練制度較為明確,消防控制室值班在位率、消防設施完好率基本得到保障。然而,多數大型商業綜合體在裝修施工現場用火、用電、用氣管理不到位,易燃、可燃物裝修裝飾材料使用等方面存在違規現象。專兼職消防隊伍數量不足、人員不固定、滅火器材缺失、初期火災撲救能力差是主要欠賬點。
三、滅火救援工作面臨的難度和挑戰
據統計,2022年全國擬開業的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數量有973個,新增商業建筑面積8566.21萬平方米,平均單體建筑面積8.8萬平方米。井噴式的擴張帶來了消防資源配置不足、火災風險大、滅火難度高、人員疏散難等問題,滅火救援行動如何開展成為各級消防救援隊伍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火災荷載較大,煙熱易聚集
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易引發火災,例如,電氣設備的大量使用造成電氣線路載荷增大、餐飲企業用火不慎、商鋪員工或顧客私自吸煙、部分可燃物質違規存放、違規動火動電作業均會導致火災發生。加之大量的室內裝飾、衣物、家具、包裝品等可燃物易造成火災迅速蔓延,煙氣擴散迅速,熱量不斷積聚,極易引發大面積火災。
(二)內部結構復雜,疏散難度大
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體量大、空間大,正常狀態下難以通視全部結構,內部經營主體多、功能復雜,安全出口間隔遠、疏散距離長,部分區域存在聲光盲點。據統計,該類建筑日均人流量可達20萬人次,營業時間高峰時每平方米可達5~6人,人員密度極高。在內部火災現場,被困人員因疏散路徑不熟、疏散距離較遠、視線受到煙氣遮擋、煙霧毒氣影響正常呼吸等,易出現恐懼心理和從眾疏散心理,導致火災情況下亂跑誤撞,極易被困,乃至發生踩踏事故、群死群傷事故。
(三)參戰力量多,組織指揮混亂
大型火災救援工作易出現“慌忙無序、雜亂無章”的情況,轄區消防站日常滅火救援演練少,“六熟悉”工作開展不力、重點部位不明晰、消防設備用房所處位置掌握不全面等問題普遍存在。增援力量不熟悉建筑整體情況,辨識方位和尋找道路水源更是“無處下手”。以上情況均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嚴重影響了火災的及時處置。面對大型商業綜合體火災,起火部位與既定預案不符,依照主觀經驗調度作戰力量情況較為突出。首戰力量不足、增援力量蜂擁而至,參戰的車輛、人員、裝備復雜混亂;總隊、支隊、大隊、站、作戰分隊等多重指揮層級,易造成火災現場指揮調度不靈活、命令下達不準確、作戰任務執行不及時等情況;加之火場熱輻射、煙氣蒸熏、異常響聲等不利條件,會影響消防救援人員心理。燃燒坍塌掉落物阻塞進攻、撤退通道,更是會威脅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四、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滅火救援對策
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包括了高層、地下、大空間等建筑類型的火災特點,施救工作要堅持統一指揮、逐級指揮、扁平指揮的原則,對消防救援人員處置能力要求極高,需要各級指揮員通盤考慮行動步驟,把控火場動態,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一)加強到場處置力量調集
接警第一時間,要迅速成立指揮領導機構,啟動指揮決策系統,調集作戰力量。首先,模塊化作戰編程整體調動。堅持“高效機動、調度精準、快速反應”的行動要求,以扁平化的作戰單元作為行動單位,迅速調動通信指揮、偵查搜救、登高救援、內部強攻、外圍控制、排煙照明、綜合保障等多個作戰模塊,充足調派城市主戰、大功率供水、排煙照明、登高噴射、器材輸轉等各類作戰車輛,集中使用無人機、通信中繼站、滅火機器人等先進裝備,在人員使用上要專業、精干、技能嫻熟。確保第一時間到場、救人、控火。其次,后續增援力量要快速到場。調集的后續增援力量要宜精不宜多,在出動過程中要時刻與指揮中心和現場指揮部保持不間斷聯絡,能夠準確完善的掌握火災現場情況,接收現場圖紙和影像,要實現到場前知悉火場信息、提前領受作戰任務、準確對接第一到場力量,成為“強化模塊”并入作戰體系,杜絕車輛堵塞現場交通、到場迷茫無序等現象發生。
(二)全面科學評估火場形勢
戰斗展開的首要任務是做好火情偵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有利于指揮決策的高效開展。偵查工作可以分為外圍征詢、知情人問詢、內部探查等若干行動組,要嚴格按照規定配足偵查人員,準確感知火場動態信息。一是穩控消防安全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召集消防設施維保單位員工趕赴現場;二是掌握有無被困人員,被困人員數量、所在位置、救援方法及防護措施,明確搶救疏散人員的通道,內攻救人滅火的路線,有無坍塌危險;三是掌握燃燒的物質特性、燃燒范圍、火勢蔓延的途徑和發展趨勢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有無危險物品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等次生災害;四是掌握起火部位的結構特點、毗連狀況,了解有無需要保護的重點部位、重要物資受火勢威脅的情況;五是掌握自動消防設施啟動情況,消防廣播系統引導人員疏散情況;六是掌握交通道路、消防水源情況;七是尋找可以作為指揮部的安全部位。
(三)合理研判攻堅行動時機
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結構復雜,火災處置難度大,在處置過程中要準確觀察火災的初期階段、發展階段和熄滅階段,敏銳捕捉攻堅滅火時機。火災初期階段應及時啟動固定排煙設施、移動排煙裝備、開花或噴霧射流裝備強制排煙,為人員疏散和自救等行動創造有利條件,啟動自動滅火設施對起火部位進行滅火。當燃燒范圍局限于某一房間內部時,應直接進攻。火災發展階段應根據起火部位在通風網絡中所處位置,靈活運用開啟排煙口、通風口等方法,采取有效減風、停風等對流原理控制煙氣擴散。深入起火建筑內部對火場周邊開展立體控制,在平面上要對火點進行分割滅火,對已撲滅區域開展殘火掃滅,同時兼顧冷卻降溫。在立體層面要做到阻止火勢通過管道、豎向管井向鄰近房間、走廊和上層蔓延。在建筑外部要使用噴水、破拆方式阻止煙火從門、窗、墻體分隔處向上層蔓延。火災熄滅階段要以安全為第一要務,現場指揮部要精確計算樓板、梁柱、隔墻、吊頂的耐火極限和過火時間,做到邊警戒、邊偵察、邊滅火。要采取固移結合方式,合理組織供水滅火,盡量使用大口徑水槍或水炮加強冷卻保護,防止建筑結構坍塌。要合理組織破拆,降低煙熱強度,實施排煙散熱,減小滅火壓力。
(四)確保后勤保障不間斷
大型火場使用消防車輛數量大、滅火劑種類多、參戰人員多,需保證大量物資供給。水帶磨損、爆裂、被掩埋現象時常發生,需要確保及時更換。“水電氣訊”器材數量要充足,由于滅火任務重、時間長、通信聯絡頻繁,對講機使用頻率高,應確保電池電量充足,及時更換損壞的通信設備,防止造成聯絡不暢,影響戰斗進行。內攻滅火使用空氣呼吸器數量大,需要及時補充,所以應按照1:3的比例準備空氣呼吸器,組織人員更換氣瓶、維修背托、檢測充氣,為一線作戰力量提供支撐。要及時調集儲備資源,做到照明器材滿足現場需求。及時通知市政供水、供電、供氣部門,切斷燃氣、電力輸入,確保水源要不間斷供應,降低滅火行動風險。
參考文獻:
[1]王軍.淺談如何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六熟悉”、預案和演練在實戰中的作用[C]//2015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2015:709-712.
[2]公安部消防局超大綜合體建筑火災防控調研組,王子崗,陸強,等.關于超大綜合體建筑火災防控的調研報告.公安消防部隊調研文集(第八輯)[C]//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6:92-109
[3]公安部消防局超高層建筑火災防控調研組,張劍明,米文忠,等.關于超高層建筑火災防控的調研報告.公安消防部隊調研文集(第八輯)[C]//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6: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