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熙易
入春以來由于氣溫回升迅速,加上清明將至,傳統祭祀、農業生產、踏青旅游等活動大幅增多,野外火源管理難度加大,火災隱患明顯增多,火險等級攀升,防火形勢嚴峻,為切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理縣科學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強化安全管理,確保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萬無一失。
在理縣高半山各個村寨,星羅棋布著2000余口大大小小的蓄水池,蓄水池雖小,卻在灌溉、防災、防火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理縣針對高半山村寨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克服縣域面積廣、高山峽谷、高半山水資源匱乏等實際困難,大力實施蓄水池建設,提出了“高半山渠系配套工程”,即在每戶村民家附近修建了“家庭蓄水池塘”,在水囤積處修建了面積較大的“集體蓄水池塘”。截至目前,全縣共修建蓄水池2376口,安裝輸配水管道3825余公里,實現灌溉覆蓋面積2.63萬畝。
為更大效益地發揮蓄水池的作用,理縣結合全縣水資源分布與防火防災責任區段情況,實行掛圖作戰,對遍布全縣的2376口蓄水池進行統一規劃,制定點位圖。百村千池,物盡其用,小小蓄水池,不僅有效解決群眾用水問題,更成為防火、防地災有力的保障。
據理縣林草局防火辦主任魏仕軍介紹,縣域范圍內所有蓄水池,平時用于老百姓使用和農田灌溉,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撲火隊伍將立即趕赴火場附近的蓄水池迅速架設水泵,就地就近取水,構筑起阻擊防線,把火情消滅于初發階段,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為打好林草防滅火的“阻擊戰”提供重要的水源保障,實現“灌防一體”。
下一步,理縣將在擬新修水池選址過程中充分考慮護林防火與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互補優勢。同時,壓實村兩委水池監督管護責任,確保所有水池按照設計標準常年蓄滿水,讓這百村千池,在守護萬家平安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發生緊急情況能及時處置。建成瞭望塔4個、防火檢查站10個、林火視頻系統監控系統點位24個、防滅火通道 180 余公里,防火阻隔系統覆蓋1800畝,火情預防監測能力得到了有效保障。
“理縣有高山峽谷、森林草原和干旱河谷地帶,火災救援工作難度極大,因此在防滅火工作中要堅持以防為主,全力抓好各方面、各環節工作,切實筑牢“防”的安全屏障,同時專業撲火隊要在如何“防”上下功夫,并在“防”中成為信息員、情報員、宣傳員,一旦出現火情、火警、火災,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第一時間科學有序、有效、精準進行撲滅,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目標,確保撲火隊員和群眾人身安全。”中共理縣縣委書記、理縣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金天強說。
近日,記者跟隨中共理縣縣委書記、理縣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金天強走訪了縣森林草原防火專業撲火隊營房、專業撲火隊桃坪片區中隊、專業撲火隊薛城片區中隊,詳細了解值班值守、宣傳教育、野外火源管控、應急處置、物資儲備等情況,現場觀看了縣森林防火專業撲火隊日常演練,滅火器具、森林消防物資儲備等情況。
據悉,理縣地方專業撲火隊由100人組建完成,以鄉鎮民兵應急分隊為班底,組建鄉鎮義務撲火隊11支720人,以各鄉鎮、各村寨為單位,結合計劃燒除和垃圾焚燒,不定期開展實戰演練160場次。實行“集中+分散”的物資管理方式,嚴格按物資管理制度管理,定期進行裝備維護,確保
“這些樹苗子又粗又壯,種下去存活率應該不錯。”4月1日,清明節前,理縣米亞羅鎮八角碉村5名當地村民正忙碌把從大貨車上一株株側柏樹苗搬到道路旁。
“這是第二年發放樹苗了,清明節用栽樹代替燒紙,既能表達對祖先的追思之情,也能避免留下火災隱患,更為我們理縣增添了一抹綠。”米亞羅鎮副鎮長坤文昌向記者介紹。為引導群眾文明祭祀、綠色祭祀,理縣還通過宣傳引導、農村黨員帶頭示范等方式,以“獻一束花、種一棵樹”的實際行動踐行文明新風,傳統祭祀風俗正在悄然發生轉變。
據了解,理縣近年來開展“清明立新風,栽樹祭故人”主題活動,今年已免費發放苗木1.5萬余株,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等各類宣傳資料1.1萬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