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魏 坤
大竹實施白夾竹低效林改造
宣漢高峰巖森林康養基地
“十三五”以來,達州市林業產業發展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這一目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現代林業園區為抓手,多點發力,三產融合,轉型升級,建設金山銀山,實現綠山富民。2021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191.7億元,連續六年以10.2%的速度增長,廣大林區群眾依托發展林業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強化規劃政策引領。2016年,達州立足林業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編制“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宣漢、萬源森林旅游康養,開江油橄欖、銀杏,萬源樹花菜、大竹香椿、達川烏梅,宣漢、萬源道地中藥材,大竹、渠縣竹子等主導產業發展,努力形成“一縣一業多品”的產業發展格局。
2019年,達州市委市政府出臺《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實施意見》,并制定了《達州市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度工作方案》,將竹產業發展和竹林風景線建設作為我市“9+3”現代農業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2020年,市政府印發《達州市造紙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9年)》,市委農委印發了《達州竹(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方案》,并編制了《達州市蠟梅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0年)》。
2021年,達州市委市政府印發《達州市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市委農委印發了《達州竹(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方案》,促進各項支持政策落地見效。
開江縣油橄欖現代園區
大竹香椿基地
大竹椿芽竹筍加工廠
做優做強特色產業。突出優勢和亮點,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實施精品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六年來,通過新建和改造,全市共建設以銀杏、油橄欖、香椿、樹花菜、烏梅、青花椒、竹產業等為主的特色產業基地3.58萬公頃。積極扶持培育壯大林業產業化新型經營主體,全市共培育林業龍頭企業70家,建立林業專業合作社293戶,成立香椿、竹產業協會2個。科技推廣示范面積2650畝,選育、推廣良種5項,推行良種、種植、加工、品牌四統一,推廣“竹林+菌”“香椿+菌(或中藥材)”“黃柏+黃精”“厚樸+木香”等立體復合模式,不斷助推林業高質量發展。油橄欖、烏梅、香椿、樹花菜分別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目錄,“綠升”牌特級初榨橄欖油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全市7個縣、市、區先后獲得四川省林業產業強縣、現代林業建設重點縣殊榮,開江縣、大竹縣、達川區的“中國橄欖油之鄉”“全國香椿第一縣”和“中國烏梅之鄉”“國”子招牌更加響亮。全市“一縣一品一業”的林業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大力推進竹產業發展。2019年3月,達州市政府召開竹林風景線建設工作推進會,市林業局出臺2020年竹林風景線實施意見,分解下達2020年竹林風景線建設工作任務,2021年積極籌備全省竹產業發展推進現場會。納入全省竹產業發展示范縣的大竹縣、渠縣出臺了支持竹產業發展的《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工作方案》。渠縣將竹產業納入了全縣八個“百億”產業集群之一;大竹縣將竹產業作為全縣“五張名片”之一,成立了竹產業發展中心,并捆綁整合涉農項目資金1.5億元用于竹產業發展。
全市新培育竹林基地2萬畝,建立科技示范園1200畝,發展林下經濟1400畝,新建竹林風景線30公里。渠縣與中順潔柔公司簽訂了30萬噸竹漿紙一體化項目,大竹建成年加工干竹筍500噸、鮮竹筍5000噸生產線。2021年,全市竹產業產值達10億元。
加快建設現代林業園區。堅持點面結合、園區示范,三產融合,推進全市林業產業提檔升級、轉型發展。自2019年,達州林業局制定了達州市現代林業園區建設規劃,計劃通過3-5年建成油橄欖、香椿、竹子、烏梅等省、市現代林業園區5個。
開江縣依托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四川天源油橄欖有限公司,以園區創建助力脫貧攻堅,按照產旅融合模式制定總體方案,建立了“政府引導、業主開發、部門服務、農戶參與”的運行機制,實現了基地建設景區化,推進油橄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年來,新、改建油橄欖基地6200畝,特色水果及珍貴用材林基地3800畝,套種白茶1000畝,新建、擴建公路36.15公里,園區公路沿線修建觀景亭6座、觀景臺1座,配套安裝路燈300座。園區核心區面積達10000畝,形成了良種培育、基地栽培、鮮果采摘、初榨橄欖油加工、橄欖酒(含羥基酪醇)生產、橄欖葉精華素化妝品生產、酒渣飼料生產、林下養殖循環經濟模式,被國家林草局評為林業資源綜合利用模式典型案例推廣。目前,該園區年產油橄欖果1400噸、油200噸、酒300噸,年綜合產值1.6億元。
大竹縣從2020年起依托已建成的石河、二郎、雙拱香椿產業核心片區面積14883畝,和四川省(大竹)圖拉香有限責任公司,發揮優勢、補足短板,政府引領、協會管理,采取“產業基地+龍頭企業+協會+專合社”的經營模式,加強園區標準化、品牌化、科學化發展,加快園區復合種植、提質增效。力爭用三年時間,建成集中連片香椿產業基地2萬畝,其中標準化示范基地5000畝,形成集科技研發、標準化生產、冷鏈物流、精品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休閑體驗全產業鏈發展的高效產業園區,推進以香椿生態景觀為主的鄉村旅游發展,示范帶動周邊鄉鎮標準化種植,園區年綜合產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達到2億元,全縣香椿產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成功創建成省級現代林業園區。
加快推進森林旅游康養發展。以萬源、宣漢全域和21個國有林場為重點,采用“森林公園+森林康養+森林人家”的林旅模式,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康養,加快生態資源價值實現。從2020年起,萬源市投資35億元打造黑寶山森林康養鄉鎮,宣漢縣投資15億元建設五馬山森林康養谷。目前,全市先后建成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3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1個、省級森林康養人家28家、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省級森林公園5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省級濕地公園2個。2021年接待生態旅游康養人數1548萬人次,生態旅游康養收入達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