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校學生專業選擇需求管理的現實問題與完善路徑

2022-05-22 08:17:01蔡忠兵
現代教育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問題

[摘要]專業層面的資源供需數量均衡、類型適配是高校學生專業選擇需求得到高質量滿足的物質基礎,供給改革與需求管理協同推進是實現供需動態均衡適配的必由之路。本文針對我國高校學生專業選擇需求在數量、類型、結構等面臨的現實問題,從提升學生選擇意識和能力、厘清選擇觀念與行為誤區、加強風險教育和需求疏導等3個方面提出了完善路徑。

[關鍵詞]高校學生;專業選擇;需求管理;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2)02-0049-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2.009

高等教育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之上的專業教育,專業性是其重要的本質[1]。選擇專業是每個高校學生都必須面對并抉擇的事項,亦是其最本源的一項利益表達。保障學生專業選擇權益,把成才的選擇權交給學生,高質量滿足學生的專業選擇需求已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基本共識與發展趨勢。近20余年來,政府和高校通過優化專業設置與管理辦法、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施行學分制改革及大類招生等新型管理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從供給端補齊短板,提升資源供給品質。但由于需求端引導與管理的相對滯后,造成資源供需失衡失配,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專業選擇需求仍未能得到高質量滿足,眾多學子及家長年復一年地為此焦慮,成為一種難以言說的痛楚。“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妥協是普遍現象”[2]。高校學生專業選擇需求的滿足不僅僅是一個供給改革問題,也是一個需求管理問題,前者至關重要,后者亦不可或缺。

一、我國高校學生專業選擇需求管理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求學擇業動機功利化傾向突出,需求跟風攀高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雖然已經邁入普及化發展階段,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適齡青年擁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量急劇增長,在求學與擇業機會“有沒有”問題解決后,又生成了“好不好”“好上加好”的新訴求,供求失衡失配矛盾尖銳。而高等教育的非義務性、高階性及高成本性,決定了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相對稀缺性。首先,高等教育的非義務性決定了它既非國家必須向全體國民提供的一種教育服務,也非人人都具備資質和能力享有的一項教育權利。其次,高等教育教育層次與內容的高階性決定了并非所有學生的學業能力及智力水平等稟賦條件都適宜接受。最后,高等教育的高成本性意味著政府和社會創辦高等教育及個人接受高等教育,均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從成本和收益分析的角度講,并非個體接受高等教育的時間越長、層次越高,收益就必定越大。在歐美國家,社會公眾對高等教育需求已比較成熟和理性,因材施教、因材受教、量才適用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是受教育者逆轉自身經濟狀況和階層地位的有效途徑之一,高等教育的文憑和學歷不僅是職場競爭的基本要件,亦是贏得就業機會和競爭優勢的先決條件。在現實和潛在利益的驅動下,個人和家長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斷被強化,對教育過度客觀存在的風險則缺乏審慎地考量。對絕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高等教育仍承載著改變命運、實現就業、擺脫貧困、完成階層流動的期望。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層次、類型、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是否適合受教育者的能力、愛好和專長等缺乏冷靜客觀的分析和理性認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追捧名校、熱門專業及高學歷現象突出。無論孩子的稟賦是否適宜,家長都會期望自己的子女盡可能多地接受更高層次的高等教育,寄希望于通過接受高等教育來實現夙愿。非理性需求的普遍存在,造成社會對高等教育資源的需求相互跟風、持續攀高,資源供需數量失衡、類型失配。

(二)文憑主義和教育焦慮相互催化,需求虛火過旺

文憑主義指凡事只重文憑、文憑至上,盲目追求高學歷的一種社會傾向。文憑原本只是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頒發的一紙資質證書,用以表明受教育者的學習和訓練經歷與受教育程度。但我國傳統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使得“學而優則仕”“以文憑論英雄”“唯學歷取官”等觀念根深蒂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情結深入人心。而且,“文憑取代特權成為個人獲得社會地位的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價值實體并以此構成一種價值制度”[3]。時至今日,在人事管理和考核評價過程中,“文憑主義”仍大行其道,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職招考、職務職級晉升、職稱評定、工資核定等仍與文憑直接關聯。一些地方和部門甚至列出了“學位官員級別換算表”:學士對應科員、碩士對應科長、博士對應處級、博士后對應廳級等。文憑變相成為個人職場競爭的敲門磚、經濟收益的開源閥、選賢任能的度量尺以及地位名望的助推器。社會公眾對文憑的盲目崇拜和追捧,使得教育焦慮越演越烈,教育功能被異化,受教育者熱衷于追逐高文憑、高學歷并形成內卷。

面對虛旺的高等教育需求,我國高校學費收繳政策內在調節機制的制度性失靈進一步加劇了矛盾。約翰·布魯貝克指出:“即使最富裕的國家也不可能提供普及高等教育所需的經費。”[4]政府公共財政經費對高等教育進行投入或補貼固然是必要也是必需的,但收取學費也是維持高校正常運作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實行免費政策,國家承擔全部費用。直到1985 年,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始允許部分高校招收自費生和委培生并適當收取培養費,由此確立了公費生和自費生“雙軌”并行的制度。1993年,部分高校試點取消自費生和委培生招生計劃,采取同一分數線錄取并統一收繳學費政策。1997 年,全國高校全面實施收費上大學制度。但即便如此,我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一直將“多種渠道籌措”和“合理分擔”作為籌集高校辦學經費及核算學生培養成本的基本原則。1996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與2005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試行)》,均強調了“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相對于歐美高校完全或部分市場化的學費核算與收繳標準,我國高校學生的學費標準仍然十分低廉,使得價格對教育資源需求的內在制約與調節機制出現制度性失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決定了商品的價格會隨著市場供給和需求的狀況上下波動,商品和服務供不應求時價格為上升,商品和服務供過于求時價格會下降。在預算條件既定的情況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會對消費者的需求形成約束,客觀上制約了需求的過度增長。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公益性的公辦高等教育是絕對的辦學主體,高校學費總體相對低廉。而且,囿于社會傳統,只要孩子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父母們往往不遺余力地傾囊資助,甚至不惜欠下巨額債務。同時,國家還建立了獎助貸制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則可通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獲取獎學金、參加勤工助學等方式予以解決。上述情況,使得學生及家長對高校學費不敏感,高等教育服務的價格因素無法有效發揮對家庭和個人高等教育需求的制約與調節作用。而在歐美發達國家,由于高等教育的市場化程度高,不同層次、類型和水平的高校學費差異懸殊,且大部分高校可以根據市場供需關系動態調整學費標準,平衡供需數量和類型。此外,學生學費主要通過貸款、獎學金或暑假打工等方式獨立解決。家長和學生會基于成本——收益分析來理性決策,慎重考慮自己是否有必要接受高等教育以及以何種途徑、何種方式接受何種層次和類型的高等教育,使得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對比較理性。

(三)學歷崇拜與學歷歧視同時存在,供需結構性失衡

各人有所長,術業有專攻。因材施教,分層分類培養,確保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開發和發展本是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兩種不同類型,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兩種基本規格,本無高低貴賤與優劣之分,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普通高等教育和學術型人才被追捧,職業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則被歧視和邊緣化,社會公眾和用人單位普遍看重學術型的普通教育,輕視應用型的高等專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學生和家長都傾向于能上普遍本科就絕對不讀職業院校。究其原因,在觀念層面,我國封建傳統文化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鄙薄體力勞動的陋習仍根深蒂固,導致了社會上對職業教育存在習慣性歧視和社會性分割;在社會認同層面,社會推崇“學而優則仕”,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遍教育畢業生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差距明顯;在制度設計層面,職教分層存在體制性缺陷,職業技術教育目前只有高職層次,沒有碩士博士層次的職業教育技術體系。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讀專科和職業技術教育被認為低人一等,近乎成為“矮窮矬”的代名詞。此外,職業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公務員報考、企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審與晉升等方面受到政策性歧視,不能享受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同等的待遇。社會對專科和職業技術教育的制度性歧視與偏見,使得專科和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面臨社會認同度低、政策支持不到位、優質師資和優質生源不足、學校生存和發展環境堪憂、質量提升乏力等窘態[5]。實踐中,社會用人部門不是理性的量才適用,而是不計成本、盲目追求高學歷和畢業學校的名聲,高才低用的現象突出。越來越多的高學歷大學畢業生不得不從事原本低學歷人員就可勝任的工作,人為造成高等教育資源的結構性錯配和浪費[6]。

在德國、英國及新加坡,高等教育體系的分層與分類已十分完善,職業技術教育與本科教育體系健全并被社會各界同等重視和對待,實現了平行發展和良性互通,二者不僅在數量上各自占據半壁江山,而且在社會認同度、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也不分伯仲。但在我國,由于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其他制度沒有及時跟進改革,以至于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擁抱資本,疏遠勞動,輕視勞動者”[7],使得專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存在結構性短板,差導化高等教育需求未能得到有效分流,導致巨量的高等教育需求聚集于學術型的本科教育層面,人為地加劇了供求矛盾。值得欣慰的是,2019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已明確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界定為“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在政策層面首次擁有了平起并坐的地位。但政策落實、制度配套、觀念更新與目標實現尚任重道遠。職業分貴賤的思想仍未能徹底根除,就讀大學特別是知名研究型大學仍是眾多家長和學生的首選,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只是學生考不上理想大學后的無奈之舉,鮮有家長和學生自愿遵從自身的愛好和專長主動選擇職業教育。

此外,學歷崇拜及社會用人機制的學歷本位主義進一步人為加劇了資源供需矛盾。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用人普遍強調人崗相適、人盡其才、量才錄用,根據人才的現實貢獻而非出身確定薪酬。專科生能夠勝任的工作,用人單位絕不會超規格招聘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并支付相應標準的較高薪酬。在德國,企業招聘時普遍主張量才適用,一般不提明確學歷要求,只強調求職者應接受過相關專業培訓并已完成實習,能力強的高中生可出任政府官員和議員,能力一般的碩士和博士亦只能以出租車司機為職業[8]。反觀我國,高等教育學歷和文憑的相對稀缺及光環效應使得人們對高等教育學歷和文憑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崇拜,教育生態失序,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環節存在重文憑、輕能力傾向,熱衷于按學歷而非能力與實際奉獻確定起薪標準。用人單位,特別是政府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學歷偏好強烈,名校情結表現突出,學歷和文憑往往被作為這些用人單位衡量求職者基本素質和能力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指標。更為夸張的是,相當一部分用人單位招聘時不僅將學歷作為必須要件,而且推崇“學歷查三代”,要求本碩博均為“985”“211”學校畢業,強調第一學歷必須是部屬重點院校。人才市場上的學歷崇拜極大地激發了高等教育非理性的衍生需求,造成高等教育總需求過旺與教育過度并存現象,原本專科可勝任的崗位要求招聘本科,本科可以勝任的工作要求招聘碩士甚至博士。用人單位對學歷和學校名聲的過分強調,一方面造成了人才高消費和人才浪費;另一方面使得大量大學畢業生不得不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或原本較低學歷者就可勝任的工作崗位,并極大地刺激了社會對高學歷及名校的盲目崇拜與非理性需求[9]。

二、完善高校學生專業選擇需求管理的路徑思考

(一)增強高校學生自我規劃意識,提升自主選擇能力

高校學生選擇專業的過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其自我規劃的過程。高校既要尊重學生的專業選擇權利,支持其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專長、學習能力及發展意愿等自主選擇專業,實現個性化的全面發展,也要通過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知識儲備和技能訓練,提升其自主選擇的意識和能力。就讀一所心儀學校的好專業是人之常情,對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的職業發展也至關重要,但專業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什么專業好,什么專業不好,屬于主觀判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事實上,沒有本質上不好的專業,任何學科專業都有其存在的特定價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導學生理性、客觀地認識專業的屬性特征,是高校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前提。

高校學生入學后申請二次選擇專業時,“愛好、興趣和專長”是官方文件所認同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申請者最常見的緣由。但在實踐中,相當一部分同學希望學校能調整“學生在校期間只允許轉一次專業,而一旦轉專業后不允許再轉回原專業”等相關規定,表明學生的愛好、興趣和專長并未真正定型。通常,一方面希望能多幾次機會嘗試;另一方面希望能夠有反悔的機會。事實上,興趣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深層興趣與淺層興趣之分。間接興趣在時間上相對長效,特質上相對穩定;直接興趣則基于暫時性、隨機變動性和條件性,很多情況下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興趣,外部因素發展變化時它會隨之發生改變,甚至完全喪失;淺層興趣則呈現出不穩定性和動態變化性,往往并非真興趣。由于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興趣普遍被應試教育所壓抑,剛入學的高校學生心智仍處于成長與完善期,自主性和自我價值判斷能力不強,因此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存在較強的可遷移性。雖然有些同學已經學有專長并已有了自己真正的愛好和興趣,但大部分同學由于缺乏科學、系統、全面的職業生涯教育和發展規劃輔導,對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擅長什么、喜歡什么、能做什么”等問題缺乏理性思考和審慎辨析的意識與能力,在此基礎上生成的專業選擇意愿具有跟風和盲從性。高校尊重學生的興趣固然重要,但還應引導學生明白,僅僅有興趣、有熱情、有夢想并不能如愿以償,還必須有計劃且持之以恒地努力,方能實現預期發展目標。事實上,對學生專業選擇意識和能力不足的擔憂與顧慮正是不少高校不愿意賦權學生自由選擇專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專長,明確高校學科和專業的屬性特征,理性規劃職業生涯,必要而迫切。為此,高校應從課程教學、職業實踐、心理咨詢、服務與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統籌大中小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規劃能力,客觀、理性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選擇。換言之,就是將職業生涯教育的端口前移,引導學生理性進行專業選擇,從源頭對個性化的需求進行多元化分流,減少非理性需求的產生、積累與膨脹[10]。

(二)厘清觀念與行為誤區,引導學生理性求學擇業

一項選擇活動的成功實現涉及選擇的主體、客體、過程及結果等4個基本要素及支撐條件,一是選擇的主體必須有選擇的權利、機會和自由;二是選擇的客體必須為兩個以上的多數且兩者具有差異性,才有選擇的可能;三是選擇的過程即是一種做決定的心理過程,不僅需要收集選擇對象的相關信息,更牽涉到個人意志、價值信念與偏好;四是選擇的結果必須追蹤該結果的滿意程度,更要考察其結果是否只滿足少數人的利益,而損傷社會大眾的權利等等[11]。高校學生是專業選擇的主體,高校在專業層面的資源供給是專業選擇的客體,學生的選擇行為受其意志、理念及行為偏好的影響和制約。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和普及化發展階段的迅速轉型,高等教育的辦學主體、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模式日益多元化,應用型本科人才事實上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類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直接關系著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是輸送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對接學生的能力結構差異,滿足市場多樣化的人才需求,是支撐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但在觀念認知層面,應用型人才培養仍被不段“矮化”,造成高等教育需求高度集中于有限的精英型學術人才層面,形成結構性供需矛盾。

厘清學生求學擇業的觀念與行為誤區,一是要引導學生立項對待專業的冷熱不均及轉換現象,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觀走勢及社會各行業的微觀需求,理性選擇與自己專長、興趣和發展規劃相匹配的學科專業;二是需引導學生正確認知人才培養的層次與類型差異,澄清社會輿論、企業用人導向的偏見和誤解,避免將人才培養類型的差異理解為層次和水平的高低與貴賤,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層次與類型。

(三)加強風險教育和需求疏導,抑制攀比和盲從傾向

風險與收益相伴而生并正相關,只要有收益,就會有風險,收益越大,風險亦越大。教育風險的存在意味著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并不必然會獲得其希望的美好結果。受教育者對教育理念、方式和模式的不適應可能會產生教育風險,導致理想與現實、結果與目標、投入與收益相背離。“真正的教育總是具有風險的,原因在于:教育不是填充一個水桶,而是生起一團火焰;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而非機器人之間的互動;學生是行動和責任的主體而非被塑造和規訓的客體”[12]。長期以來,學歷文憑在我國社會一直是一種身份和能力的象征,是職場和仕途的“入場券”甚至“信用證”,在很大程度上與許多人的職業和事業發展休戚相關。高學歷、高文憑往往意味著好的工作崗位,而且收入穩定可靠,社會地位優越。社會對學歷和文憑的過度倚重,導致公眾熱衷于追求高文憑和高學歷。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屬于典型的精英教育,大學生供不應求,不僅上大學免費,而且自動擁有“準干部”身份,國家包分配,就業無憂,接受高等教育的收益高,但風險近乎為零。而現階段,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階段過渡到大眾化和普及化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已全面市場化,人才市場的供需關系已發生根本性改變,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海歸變海待”等情況已不鮮見,高等教育也不再是一種必然保值且收益穩妥的投資活動,風險因素及風險性明顯增加。但由于文化傳統、思維慣性及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部分學生家長仍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盲目追求高學歷、洋學歷,對接受高等教育投資風險認識不足,造成高等教育教育過度與教育不足并存現象。

在急劇增長的高等教育需求中,事實已經證明并非所有的需求都是理性的,政府和高校一味地簡單迎合或企圖全部滿足,是不必要,亦是不可行的。高等教育活動的正外部性決定了高等教育的個人成本低于社會成本,供不應求是常態。若任由非理性需求滋生,供給缺口會持續增大,供需失衡失配問題亦會更加突出。“疏”“導”并舉,調控需求總量,是釋放需求短缺壓力,實現供需動態均衡適配,高質量滿足需求的有效途徑。政府和高校應加大輿論宣傳與政策調節力度,引導學生對投資高等教育行為做出理性決策,樹立“因材受教”理念,理性審慎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育類型、層次與方式。“因材受教”不同于“因材施教”,前者強調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學習的內容可以是自選的,也可以是不確定的,可能是因愛好而學,也可能因需要而學;后者強調教育施教者的能動性,受教育者學習內容由施教者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決定。簡言之,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但教學理念與方式存在明顯差異[13]。

參考文獻:

[1]單鷹.高等教育原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5.

[2]劉博超.高校轉專業為何那么難[N].光明日報,2016-07-10(04).

[3]楊運強,楊穎東,李昊宸.文憑社會的邏輯及其批判——透過文憑追逐及異化現象[J].教育學術月刊,2020(03):47-53.

[4]〔美〕約翰·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69.

[5]王亦君.職業教育如何與普通教育平起平坐[N].中國青年報,2015-06-30(03).

[6]朱昌俊.學歷偏見早該放下[N].中國青年報,2019-01-15(02).

[7]李劍平.紀寶成:市長市委書記孩子幾乎不上職業院校[N].中國青年報,2013-04-15(11).

[8]溫燕,陶短房,段聰聰.迷信學歷成亞洲“社會病”[J].決策與信息,2010(09):48-49.

[9]金宏偉.新生轉專業的有關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10]翟盈.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

[11]吳育偉.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D].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中國臺灣),2002.

[12]〔荷〕格特·比斯塔.教育的美麗風險[M].趙康澤.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3.

[13]張瓊,張廣君.“因材施教”發展性概念的解讀與批判——兼及基于生成論教學哲學立場的本體辯護[J].高等教育研究,2013(08):71-75.

Actual Problems and Perfect Path of Demand?Management of Major Sel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I Zhongb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 The quantity balance and type adaptation of resource supply and demand at the professional level ar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high-quality satisfaction of their major choice needs.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supply reform and demand management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dynamic balance and adapt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Aiming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the students in the quantity, type and structure of major sel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path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 students's cho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clarify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hoice concept and behavior,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risk education and demand guidanc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major selection; demand management; problem; path

[收稿日期]2021-09-24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校學生專業選擇問題的經濟學分析”(項目編號:2018GXJK141);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高校教學改革領域學生參與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8GZYB117)。

[作者簡介]蔡忠兵(1973-),男,湖北隨州人,博士,廣州大學教務處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問題
保障性住房選址問題分析及選址建議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2:45
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淺談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有效性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探討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環球時報(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環球時報(2016-03-09)2016-03-09 09:10:24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久久a毛片| 国产69精品久久| 爆操波多野结衣|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免费|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天天操精品| 午夜小视频在线| 欧美色视频日本| 黄色国产在线|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91|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91精品小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a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69av在线|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久久| 人妖无码第一页|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99爱在线| 毛片最新网址|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社| 毛片在线播放a|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熟妇丰满人妻| 国产综合网站|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一级毛片高清|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亚洲天堂啪啪|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