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平,陳 軍,吳 顯,王宗明
(畢節(jié)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貴州畢節(jié) 551700)
畢節(jié)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海拔相對較高落差大,垂直氣候變化尤為明顯,適宜馬鈴薯良種擴繁和商品薯種植[3-5]。馬鈴薯生育期短但是需肥量大,盲目單一的施用肥料,不僅產量得不到提高,而且肥料浪費嚴重。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種植習慣造成肥料施用不當產生肥害,導致品質變差、產量降低的事件屢見不鮮[6-7]。近年來,為了在生產上減少化肥用量,實現(xiàn)綠色穩(wěn)產豐產增效的目標,筆者及其團隊開展肥料篩選試驗研究工作[8-10]。
試驗地在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朱昌鎮(zhèn)畢節(jié)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東經(jīng)105°36′,北緯26°21′,海拔高度1 600 m。生長期間月平均最高氣溫24℃,最低氣溫14.8℃,平均溫度19.4℃。生長期間降雨量495 mm,期間4月份降水較少,5月份、6月份、7月份降水集中較多。土壤類型黃壤土,土壤酸堿性適中,前茬大白菜。
品種:青薯9號。肥料:復合肥(N:P:K=15:15:15)、沃爾田微生物菌肥、菌益生、百歐蓋恩土豆專用肥、高優(yōu)高有機肥、抗重茬劑、克線靈。
隨機區(qū)組設計,設8個處理、3次重復,行距60 cm,株距30 cm,小區(qū)面積15 m2,小區(qū)間走道60 cm、重復間走道80 cm。試驗基地周圍設置保護行(表1,圖1)。

表1 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設置表

圖1 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田間分布圖
試驗地在播種前1年秋收后進行深耕碎土并曬土,播種前進行淺翻整平,選擇無病薯芽健壯、飽滿的塊莖進行切塊,確保每個薯塊上有1~2個芽眼。2021年3月16日播種,開溝,按照株距排好薯塊,在薯塊周邊5~10 cm施肥料。應及時松土、培土起壟,并適時澆水、中耕除草。鑒于5~7月份連續(xù)陰雨季,提早做好晚疫病的預防工作。同時,對蚜蟲等蟲害可根據(jù)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進行滅殺,同1個試驗田間作業(yè)項目均在同1天內完成,中后期雨水充足,不需要灌水。
對不同肥料組合處理的物候期、植株形態(tài)特征、出苗率、主莖數(shù)、株高、塊莖外觀性狀、單株結薯數(shù)、平均單薯重、塊莖經(jīng)濟性狀、小區(qū)產量等項目進行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Excel表格和DPS軟件進行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T3產量最高,產1 875.2 kg/667m2,比CK1增產70.1%,比CK2增產60.36%;T1位居第二位,產1 790.02 kg/667m2,比CK1增產62.37%,比CK2增產53.07%;T2居于第三位,產1 664.23 kg/667m2,比CK1增產50.96%,比CK2增產42.32%;T5居于第四位,產1 630.45 kg/667m2,比CK1增產47.90%,比CK2增產39.43%;T4居于第五位,產1 619.64 kg/667m2,比CK1增產46.92%,比CK2增產38.5%;T6居于第六位,產1 606.9 kg/667m2,比對照增產45.76%,比CK2增產37.41%。

表2 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產量結果分析表
由表3可以看出:增施不同組合肥料較不施肥(CK1)和單一肥料(CK2)提前出苗2~3天,T3和T4生育期延長2~3天。

表3 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生育期記載
由表4可以看出:T3平均主莖數(shù)最多5.2個,其次為T2平均主莖數(shù)為4.9個;T5平均株高最高為95.8cm,其次為T4平均株高93.8 cm,T6平均株高93.1 cm,位列第三;T5平均莖粗為1.54 cm,在各處理中排第一,其次為T2平均莖粗為1.52 cm,T6平均莖粗1.46 cm,位列第三。

表4 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植株性狀
由表5可以看出:T1商品薯率76.82%,最高;其次為T3商品薯率73.88%;T2商品薯率為71.98%,位列第三,均比CK1和CK2高,幅度在3.41~10.53之間。

表5 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商品薯率(%)
由表6可以看出:T3增收1 140.36元/667m2,位居第1位,比CK1增收1 100.99元/667m2,比CK2增收1 100.46元/667m2;T1增收947.04元/667m2,位居第2位,比CK1增收907.66元/667m2,比CK2增收907.13元/667m2;T4增收780.35元/667m2,位居第3位,比CK1增收740.98元/667m2,比CK2增收740.45元/667m2;T5增收779.81元/667m2,位居第4位,比CK1增收740.44元/667m2,比CK2增收739.91元/667m2。本試驗中成本由租地費、種薯成本、耕地費、播種收獲用工、田間管理費、復合肥及新型肥料價格構成。

表6 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產效對比表
不同肥料組合對馬鈴薯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影響不同。不同處理生育期差異不大;出苗情況差異明顯,其中對照不施肥處理出苗率差、長勢弱、苗發(fā)黃,配施不同肥料組合長勢相對較好,葉色正常;在晚疫病高發(fā)期,對照區(qū)感病較重,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感病較輕,中后期長勢持續(xù)較好。不同肥料組合下各處理對植株地上部性狀(主莖數(shù)、株高、莖粗)影響差別不大。增施不同肥料組合下667m2凈收值不同,其中施用高優(yōu)高有機肥+復合肥凈收值1 140.36元/667m2最高,較CK1增收1 100.99元/667m2,較CK2增收1 100.46元/667m2,建議向生產商推薦。從播種結束到5月中上旬持續(xù)干旱,田間出苗受到一定的影響。中后期連續(xù)降雨,藥劑防控很難連續(xù)實施,只能選擇晴天操作,導致晚疫病不同程度發(fā)生,試驗結果受到一定影響。